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2008-06-16 13:05 | 作者:晨暮随心 | 散文吧首发

??与朋友闲聊,聊至兴处,朋友突然忧郁地问道:你说熟悉的地方有没有风景???那一刻,面对朋友突于其来的哲理问题我愣住了,半天不敢吱声。我知道这是诗人汪国真诗里的一句佳作,只是朋友将她设了个“?”。??不敢吱声并不代表我回答不出,只是想著怎么回答,从哪个角度入手才能比较准确而不至于让我的朋友“迷惑”,否则会遭到“讪笑”,因为朋友是个“精灵”,敢用大诗人的名句设问,你说没“两板斧”哪成。??整个晚上,我都在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记得美国《幸福》杂志曾经出过一个征答题目:假如让你重新选择,你想做什么?一位军界要人的回答是到乡间开一杂货铺;一位女部长的答案是到海滨去经营小旅馆;一位市长的愿望是当摄影记者;几位商人的回答很有趣:一个想变成女人,一个想变成狗;还有甚者,想退出人类而变成植物;只有老百姓的回答最现实:想做总统、外交家、面包师……但很少有人回答想做现在的自已。??一个假设的问题却引出了无数个稀奇古怪的答案,也引来了无数种美丽与现实的幻想。难道真如汪大诗人所说的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其实远没有那么简单。??人有时是一个复杂得难以辨别的矛盾体,本来生活得还算顺畅:衣食无忧、家人健康,按说风景这边独好,然而又常常感叹不如意而心存厌倦。这种因平淡和缺少激情的苦恼心态你能解释得清么???当然不能。不能的原因就在于灵性的人类有着丰富多彩的情感,他们一般不会满足于现状,常常会舍其已得到的东西而去追寻心目中更趋完美的理想目标,因为这一目标能够刺激他们大脑的中枢神经,让他们兴奋地感到原来生活还有如此美妙的地方。然后拿这种美好的地方作参照,用哲学家的思维去重新审视曾经生活的足迹。??他们发现原来熟悉的地方[比如家庭人;比如事业、工作;还比如……]并非没有风景,只是习已为常比不上自已的想象,更难以满足或不能填补自身性格空缺的地方。??他们还发现,以前的疲惫状况来自于年龄的增长以及社会变迁后观念的更新,而原来的“风景”又不会对这些作出适度的改变。于是他们开始患“审美疲劳症”,症状越重,原来的“风景”在他们眼里就越发显得单调泛味,难以再谈。??但是,这种心理并不全部代表他们见异思迁。他们知道人的一生是有限度的,在他们有限的生命里对“风景”的审视也会随作岁月的流逝和自我的认知而定格。??于是,就有人在走到生命尽头的时候挣扎着对相儒以沫的伴侣说:这辈子有你相随,足矣……也有人在行将离开工作岗位的时候发出声声叹息,以至多日之后还念念不忘……??也许“家庭”和“岗位”就是他们多少年来再熟悉不过了的地方,如果在这些地方寻觅不到他们满意的“风景”,临终前他又何必说出那番足以让人感动得掉泪的话呢?离岗后他还会对过去的工作而依依不舍么???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这种风景如同云彩,只有当天空碧蓝的时候才能感觉出她迷人的味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