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心中只有自己污染项目死灰复燃

2008-06-16 13:05 | 作者:晨暮随心 | 散文吧首发

一个从东部转移到西部、严重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的高污染项目,经新华社披露后,项目随之下马。然而,时隔不久,项目业主湟中鑫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鑫飞公司”)又“起死回生”并扩大了规模,偷排含铬废水制造污染。目前鑫飞公司仍在加足马力生产之中。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这一项目之所以“生命力如此旺盛”,根本的原因在于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在发展观上出现了严重偏差,仍在重复过去东部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05月04日来源:新华网)。

新闻中披露的事实的确让人触目惊心。这个污染项目在2004年12月,经新华社揭露后,就引起了国务院领导、国家环保总局和青海省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青海省还组成了工作组,到现场调查处理,并做出了停产、限期拆除设备等5条决定。但是,没有想到5条处理决定的墨迹还没有干,这个污染项目,不仅死灰复燃,而且还规模更大,污染更重,并且还有政府官员公然撑腰壮胆,真让人不胜唏嘘。

新闻中说,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在发展观上出现了严重偏差,仍在重复过去东部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个重要原因,但还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应该是当地政府官员头脑中只有自己的利益,没有群众的利益。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这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事情,作为镇守一方的地方大员来说,更应该比普通群众知道得更多,也理解得更深刻。所以,从道理上来说,是应该把守好环境保护的大门,坚决将那些污染环境、危害地方、贻害子孙的项目拒之门外。但是,青海省湟中县不仅把别人扔掉的废物当宝贝,把别人淘汰的项目当财神,而且在国务院领导、国家环保总局和青海省人民政府都已过问,并且责令停产、限期拆除设备的情况下,充耳不闻,置之不理,而是改变名目,调换说法,让其卷土重来。而且在面对记者采访时一些地方官员甚至环保部门负责人,还不顾事实明目张胆替企业掩盖污染,甚至反复说:“你得让他挣钱,有了效益才有钱去治理污染。”这真是一个混帐逻辑。

近些年,加快发展已经成了各地的共同追求,并且绝大多数地方都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突破口,作为考核干部的主要标准,与干部的提拔晋级、评优评先、经济待遇等等,都挂起钩来。实际上,有些地方的招商,除了上了几个项目,让领导看到一派繁荣,为税收多增添一点税源,为财政多收一点资金,领导用钱可以大方一些外,于群众并没有多在的好处。有一个市,近几年,招商引资是红红火火,昔日千重稻浪的良田都成了所谓的工业园区,财政收入是连年递增,但是,因为建设工业园区而失去土地的农民,却连基本生活保障也没有。而那些原国有企业下岗失业的工人更是无人过问。倒是当地国家机关的办公大楼盖了一栋又一栋,并且是一栋比一栋漂亮,;当地领导人的小车换了一辆又一辆,并且一辆比一辆高档;当地领导人是提拔了一个又一个,也是一个比一个官位长。

更有甚者,有的官员还把招商引资当作捞钱敛财的载体,当成可以生蛆的窟窿,以招商引资为名,找一个洗钱的渠道,许多不好开支、不能开支的费用都以招商引资的名义报销了,甚至连家庭日常生活的费用也从招商引资的经费中处理了。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地方官员就把招来项目、引进资金当作唯一的工作,当成头等大事,成天脑壳中想的是招商,嘴巴上念的是招商。所以,不问世青红皂白,捡到篮子里就是菜;不管有无污染,引进项目就是英雄;不论违不违法,能够搞到钞票就是胜利。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青海省湟中县的官员们才敢于那么藐视上级的决定,才敢于那么大胆地把一个已经宣判了“死刑”的污染企业起死回生。

所以,仅仅认为是官员们在发展观上出现了严重偏差,而不深挖发展观上出现了严重偏差背后的根本原因,从根本上对症下药,则处理这种污染项目死灰复燃的现象就有可能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