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战争——骑行香山老马道

2010-03-06 21:05 | 作者:云中漫步 | 散文吧首发

一个人的战争——2010年第一次独自骑行纪实

题记——摘自骑友的帖子:“香山碧云寺北的老马道,在新马道的下方,是从挂甲塔门洞下山的水泥路,是香山水泥路中骑行难度非常大的一段路,坡度很大,平均坡度达到16.5%,平均角度也接近10度,最陡的地方肯定要在10度以上了,比一般盘山公路坡度最陡的地方还要陡一倍以上。比如相对骑车路线来说非常陡的盘山公路中的高崖口,反爬的平均坡度为7%,而经常去的黄花城长城到杏树台的平均坡度也只为6%,其他多数较陡的公路多为5-6%左右,而休闲级别的象戒台寺前的山路,平均坡度仅为不到4%,也就是说老马道的平均坡度是戒台寺盘山公路坡度的四倍多。可想而知,这个老马道很具有挑战性和诱惑力。10度角好像没有多陡,可是别忘了,这个是平均角度,当你骑在最陡的地方时,你会感到坡度好像有30度以上似的”。

早上,晴空万里,搬出我的小黑驴——老款捷安特,开始了我一个人的战争。出门奔京通辅路,奔北上四环,由北四环右拐奔芙蓉北路——颐和园路——香山路,一直就捅到了老马道的脚下,开始了我的战争计划。老马道而陡,仅仅1.6公里的长度,海拔却提升两百余米,足以让人望而却步。

从通州到香山,我是走了有三个小时,开始,腿脚没伸开,速度慢的不行,就是人少的路段,也起不了速度,后来在东四环,有一小哥超了我,是公路车,我没怵,双手按把,双腿一角力,屁股就摇了起来,一直到遇上红灯,人家站住车,我超过去了,前面影影朝朝有穿骑行服的,看起来人家肯定是找伴去了。

第二次是在过奥体,有一光头山地超过来了,一20啷当岁的小伙,没带头盔,速度不慢,我又跟了上去,一直到中关村二,人家拐弯了,我一直都没超过人家。就这么两次折腾,我的车才算摇到26.7的样子,有点象那么回事。以后晃晃悠悠的也就到了香山。一路的在心里叨咕,能不能上下三次挂甲塔,心里的确没底,只记得上次的最好成绩是,掉了三次,才上去。这次首先要调整好小轮盘——大飞轮,第二是一定要调整好呼吸,在坡缓时,好好地导导气,三是压住了把,最后一条就是要坚持,只有坚持才能胜利,有利的情况,主动地恢复,就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坚持,是根本。

一到地方,首先是给自己打气,在一路的缓上中,我早就调好了轮盘,基本适应了爬升的速度,唯一的就是不要害怕,有时候宁可不看也不要害怕,只要一感到车把往上抬,就把身子前倾,重心下移,千万别泄气。千叮咛万嘱咐,这才开始扒衣服,只剩下两层后,把减下来的衣物全拴在后车架上。

这时有好事者看我的车,没有找到碟刹片,我告诉人家,我的车还没有升级到那种程度。“能上去吗?”我豪情满怀,意气奋发,然后一打把,调转车头,在不到5米的平道上起速了。

还真的顺利,开始的几个回转,我都轻松的闯上去了,一路上受到的赞扬不断,这也无形地加大了我的信心。在比较陡的爬升段,我一点一点地挺,汗水滴答滴答的往下滚,喉咙也开始拉开了风箱,好在一个艰难的上升后的转向后面,路段就会开始相对的平缓,这就给了我的喘息之机,在大的陡峭段,我咬牙上去后,也有点不相信自己能上去,于是也佩服一下自己。

算计着有一半路程了吧,看见那路左手边的大石头了,记得不远了,看起来“胜利在向我招手,曙光在前头”了,心中不免就得意起来,“这有什么呀,咱不是也上来了吗”想是想着,脚下是一点也不敢怠慢,后来,猛然发现车前有一老者在前面磨蹭,我大声的喘息声提醒了老人家,老人忙道歉:对不起,对不起,坚持一下吧,前面还有三个坡等着你那。我心里一点也不埋怨老人家,道谁都走得,我凭什么会独占,不过说还有三个坡,觉得不太对。

后来又想,也没准,要是自己记错了那。实际上,我当时已经是嗓子冒烟,汗水迷眼了,那拉的老长的鼻子泡都挂在了车把上了,我已经到了强弩之末的境地了。老者的话真的是给我打了气,咱不能在老爷子的前面掉下来呀,就这样,我又来了劲。在过了老人之后,转过头来,又开始吃力了,这次是真的考验来了,我几乎是没有力气了,于是拼命地挺,挺最后的几步,唉,终于上来了。

上了这个坎以后,我是几乎彻底的崩溃了,暗道,要是再有这么一个硬啃的坡,我是非搁车不可。但又返回来想没成想。从感觉上讲,好像不会再有这么难啃的地了吧?也就在我心里打鼓的过程中,我脚下的感觉,压力不见增加,一直不敢抬头的我,猛然间发现我上来了,肯定的,我上来了,前面已经不见了坡度,哈哈,我立马精神焕发,冲上坡后,已经见到挂甲塔了,前面就一个陡坡了,我哇哇大叫起来:上来了,上来了,我终于上来了,我为自己感动,感动的流出了眼泪,引起路人的侧目,也博得了一山友的喝彩:能喊出来,证明还有力气。

于是我飞快地穿过了挂甲塔,来到了三叉,上面有山友,更有骑友,我激动万分地找朋友给我拍照,留下我汗留满面,泪流满面的瞬间。

最后,我推着车下山,把我走过的路重新丈量,心也渐渐的冷静了下来。我开始盘算着我第二次。认真地总结起来,就是这最后的一道坎,实在是较劲,只要把它拿下来,就万事大吉了,关键是这最后的一弩,要是安排在开始就好了,就这么想着,走着。在拐弯时,上来一年轻的骑友,我关切的告诉他,还有三个坡,不远了,后来听口气,小伙子是常客,于是打听起来:这段路上来用多长时间?“一般是18分钟”。

18分钟,我是多少啊,看了一下码表,快半小时了,这泄气呀。越往山下走,心里越是犯怵,最后就真的是一点勇气都没了,下到了山脚,发现那铁栏杆挡上了,嗨,这下可上不来了,只得在栏杆里起步了:这只有三米的起步长度,行吗?

不管怎么着,还是先下去,看看自己到底用多少时间,于是来到了出发的位置,还是不成,于是吃苹果,喝水,磨叽了好长时间,才开始上,并一再告诫自己,这次你可定时上不去了。

起步发现还行,在途中也没感到怎么费力,很是欣慰,果然,在最后的一跳那,实在是上不去了,大喊一声,也只得站住了车,一起上山的一家三口,还在一个劲地鼓励我,老公说:那也比我棒,我可上不来,孩子也称赞,我还以为您是年轻人那,夸的我心里,象开了花。

最后往上推了有十来步,找到了缓坡,一偏腿,还真的就稳住了,于是接着上,最后又一次地冲过了挂甲塔。只可惜这最后的几步,真的是让我无颜面对山东父老啊。

在山上歇会,用膳,穿上衣服,推车下山,到山下是13点半,于是调好了车,大盘——小飞,飞驰下山,到家17点,一个人的战争宣告结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