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的坎坷人生

2010-01-14 17:05 | 作者:笑着活下去 | 散文吧首发

状元的坎坷人生

文:冷月

话说乾隆年间,大贪官和珅权倾朝野,地方各大小官员肆意搜刮民脂民膏;边境,罗刹大军大肆挑衅,所到之处无不所向披靡。全国上下战火连连,各地饥荒四起,民不聊生。百姓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常年只能以乞讨为生。

在山西晋城,有一少年,姓黄名储,黄储自幼父母双亡,父亲在他3岁那年被征军,从此征战沙场,生死为卜;2年后,母亲也因饥荒活活饿死在逃荒的路上。一之间,5岁的黄储便成了一个孤苦伶仃的孤儿。

在逃荒的人群中,有一老者,他是黄储的邻居,从小看着黄储长大,对其甚是喜欢。自黄储母亲去世后,老者视黄储为己出,从此,两人相依为命。在老者的心里,黄储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从小就非常懂事,要是能有机会上书孰,必将有所作为。可眼下,这种形式,哪有不要钱就能上书孰的道理呢?老者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可是,在老者心里,已经萌发了一个大胆的臆想,无论如何都要让黄储学习,哪怕只是识字也好。

就在黄储6岁那年,在逃荒的队伍中,路遇一位教书先生。先生也是逃荒人群中的一员。他身上仅有的只有书和几件破旧的衣服以及一块小板。在他的身边还有一群跟黄储年龄不相上下的孩子,他们正是他的学生。他们一边逃荒一边学习,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先生都坚持每天给孩子们上课,因此,大家都把教书先生叫做游击先生,把这样的课堂叫做游击课堂。

简陋的课堂上,只见墙上挂着一块小小的木板,地上放着用泥土做成的一根根圆柱形的长条,游击先生就是用这样的泥土长条在木板上吃力的一笔一画的写着,下面盘膝坐着的孩子们,手里紧握着随地捡来的树枝在地上一笔一画的认真的写着,每写一笔,嘴里念一遍。就这样,先生努力的教学,学生努力的学习。

自从与游击先生相遇后,老者和黄储的脚步慢了下来,老者之前大胆的臆想再次令他砰然心动。他回头看了看黄储,这时候,他看见黄储的双眼正紧紧地注视着在一边学习的孩子们。良久,黄储的脚步始终都没有移动过,他渴望能够成为他们当中的一样,他渴望着跟他们一样能够识字,他渴望知识。但是,他又胆怯了,因为,他听大人们说过,他们那里的教书先生对孩子的苛求,他没有钱,也没有物,只有对那些正在识字的同龄的伙伴们投来羡慕的眼神。老者看出了他的担心,其实,他也有同样的担心。他看了看游击先生,又看了看坐在课堂下的孩子,这位一向老实无语的老人落泪了。但是,为了黄储,他决定去求求游击先生,决定去试试。

老者拉过黄储胆战心惊慢慢地向游击先生和孩子们走去,一步、两步、、、、、、,老者的忧虑在心头升起:他不知道怎么样去求游击先生,他不知道游击先生会不会收下黄储,令他最担心的是:其他的教书要收钱或物才能收下孩子,教孩子们识字,可是,他们现在正在逃荒,身上没钱也没物,唯一仅有的,只是几件破烂不堪的衣服。看着黄储渴求的目光,老者的心,碎了。此时此刻,在他的脑海里只有一个念想,就是当牛做马,也要求游击先生收下黄储,教他识字。于是,他坚定了脚步,拉着黄储来到了正在授课的游击先生面前。还没有等游击先生开口,突然,老者和黄储双膝跪在了他面前,游击先生猛然惊讶地看着跪在地上的老者和黄储,他明白了这两个人的来意,赶紧扶起老者和黄储,拍着老者的肩膀,说道:我也是苦难的逃荒中的一员,当今的形式让许多的家庭支离破碎。他看了看下面坐着的学生,又看了看黄储,说道:其实,他们跟他一样,也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我也只是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让这些渴望知识的孩子能够学到一点知识,我看这个孩子天资聪颖,从他的眼神里,我看到了他对知识的渴望,我收下他了,就让他也坐到孩子们当中去吧!老者默默地听着游击先生的话,感激泪水从湿润的眼眶中流了下来,嘴角动了动。游击先生看出了他的担心,笑着说道:我是义务教他们的,分文不取。老者和黄储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从此,在课堂上,黄储比其他的孩子更加用功,别的孩子写完一个字读3、5篇,黄储总是要读上8、9篇。晚上,别的孩子都是父母温暖的怀抱中甜甜的睡去,而黄储仍然在漆黑中用手比划着认真书写和记忆着白天学到的每一个字。

老者比先生大几岁,所以,自那以后,先生叫老者为老大哥,两人相依为命的生活从此也变成了三人相依为命。

从老大哥的嘴里,先生得知了黄储不幸的童年后,对眼前的这位老大哥更是由衷的敬佩了,对黄储的学习和成长也更加关了。这3个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人走在了一起,命运的驱使使他们更加珍惜彼此,更加亲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在游击先生的精心教导下,加上黄储聪敏好学,他的学习成绩在所有的孩子中出类拔萃。这让老者和游击先生深感欣慰。

几年后,四处的战火也渐渐地平息了,但黄储的父亲依然是生死未卜。

贫困的日子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过着,时间的步伐并没有因为这些贫困的人们而有一丝一毫的暂缓停留。在匆忙的脚步中,时间飞逝着,孩子们也渐渐的长大了,都开始为生计而忙碌着,游击先生也到了中年,而老者也渐渐的老了。黄储除了学习,也开始每天上街乞讨。

长大后的黄储对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大,书法也是如日中天。虽然,游击先生的课堂已不能满足他对知识的欲望,但是,对自己的恩人——启蒙的游击先生和老者仍然是致高无尚的爱戴和敬仰。

在乞讨的同时,黄储对知识的渴求胜过食物。大街上,哪里有说书的、讲故事的、卖字和对联的人群,他总是乐此及彼的去“凑一下热闹”。

一天,黄储捂着饥饿的肚子在大街上慢慢地走着,突然,看到一个卖字画和对联的摊位,他忍着饥饿和疲劳,快步流星的走过去,端详起眼前的字画和对联来,摊位的老板看着一身破烂衣衫的黄储,自然是以为向他乞讨的叫花子,于是,伸手拿出银两,就是老板准备把银两给他的时候,黄储却无意地念起摆放在摊位上的对联来,正在忙着招揽生意的老板慢慢地静了下来,眼睛渐渐地睁大,心想,叫花子也能识字?于是,老板想考考他,就随手在一张纸上写下一上联后看着黄储,谁知,黄储不假思索的也在纸上熟练而又工整地写下了下联。其字体和书法老板看后也频频点头。于是,老板惊奇地打量起眼前的这位叫花子模样的年俊小伙子,平静的目光中多了几份慈祥,和蔼和赏识。出于好奇,老板问他何等如此狼狈,于是,黄储把自己童年的不幸和成长经历一五一十的跟老板叙说着。老板听后不停地摇头,嘴里发出一声声叹息声。心想,此人有着如此遭遇,却还不畏艰辛,学识和文采让他颇感意外,真是少有啊!如果能在一个更好的环境里接受更好的教育,此人定能为我大清所用。于是老板对黄储说,他姓纪,你有空的话,今后每天的这个时候来这里找他。他要跟黄储切磋对联和文采。说是切磋,其实是教他更多的知识。分别时,老板还给黄储少许银两。看着黄储渐渐离去的背影,老板微笑着点了点头,他从摊位下拿出一杆烟杆高兴的抽了起来。

黄储当然不知道,这位摊位老板,正是大清第一大才子,纪晓岚。

此时的纪晓岚,正奉乾隆的密旨在这里调查当地官员的贪污案,为了不引起别人的注意,他已派随从人员暗地里紧锣密鼓地调查着,而他自己,则以摆摊卖字画和对联为幌子密切地监视着对面官府的一举一动。

回去之后的黄储,把遇到纪先生和跟纪先生对对联的事情告诉了老者和游击先生。之后,他拿出纪先生给的少许银两,交给老者保管。老者说:我从小到大都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银两,站在一旁的游击先生看着银两,脸上也露出了从未有过的灿烂的笑容。但是,他们的生活仍然很节俭,老者和游击先生仍然每天上街乞讨,而对于这些银两,他们只是替黄储保管着,所有的一切依旧如故。

那一次之后,黄储每天都会来到纪先生的摊位,纪先生也乐此及彼地跟黄储研究起对联来,聪颖的黄储越切磋越兴致猛起。随着接触的时间越来越多,两人就仿佛是久别重逢的故人一般,你来我往的在一起高谈阔论起来,纪先生便有意无意的把话题往江山社稷引。纪晓岚越发觉得眼前这位衣衫褴褛的年轻人一定是个可造之才,将来必将为我大清所用。而对于黄储来说,这位纪先生不仅通晓天文,还熟知地理,其四书五经更是滚瓜烂熟,才华横溢。可谓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高人。

纪晓岚完成了乾隆交给的任务,眼看就要起程回朝复命了。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黄储,但又苦于不能把他带回京城,所以,他决定在临行前把自己随身携带的书、纸、笔、墨送给黄储,以鼓励他好好学习。

黄储双手接过纪先生临行前送给他的这些东西,如获至宝,百感交激之心无以言表,只能流着感激的泪水相送纪先生一行远去。

目送纪晓岚离开后,黄储抱着那些东西飞奔似的回到了住所。这时候,老者和游击先生正在等着他回去吃刚从街上乞讨回来的两个馍馍,他们看着黄储拿回来的书、纸、笔、墨,高兴的流下了热泪。老者说,纪先生真是个好人啊。

从此,老者不顾自己老弱的身体坚持和游击先生一同上街乞讨,让黄储好好学习,不要辜负了那位好心的纪先生的殷切厚望。

贫穷人的生活有着贫穷人自己的活法。贫穷,只是一种物质上的缺陷,在那个年月,贫穷是由于当时的环境所造成的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它与人的智慧、世界观、人生观没有必然的联系。相反,物质上的贫穷让他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生活目标和选择,他们用精神上的满足来弥补物质上的缺陷,而这种精神上的满足便是在学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就。黄储对纪晓岚临行前的厚望始终铭记于心。因此,上京赶考、金榜提名也就成了他此生最大的人生目标,为了能够金榜提名,他不分昼夜的学习。就这样,天资聪颖加上才思敏捷的黄储,在学业上总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此,他也就成了大家眼中的“秀才”。

学业上的进步带给黄储精神上的富有使他忘记了物质上的缺陷,老者和游击先生用他们乞讨的少许食物维持着三个人的生活,日子就在这种维持下艰难的过着。随着时间的飞逝,黄储长成了一个英俊的小伙,老者也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已知天命的老人,游击先生也渐渐的步入了老年人的行列。一切都在无声无息的改变着,唯一没有丝毫改变的是他们的贫苦。

眼看离科考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老者把黄储叫到眼前,用他那颤抖而又布满老茧的手从自己破烂不堪的衣服里取出一包用一块破布包得很严实的东西,小心翼翼放到黄储的手里,黄储看着老者那写满沧桑和布满皱纹的脸,深窘的目光中那饱含着晶莹而未滴落的泪还有那嘴角边那真诚的微笑,他明白了,眼前这位跟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老人,在艰难困苦的岁月中用他的后半生靠乞讨把自己养大成人,这种恩情重于泰山。现在,他又把那些银两留在自己最急需的时候。黄储的双眼模糊了他用颤抖的双手极为小心的打开那一小包东西,慢慢地打开,此时,他感到自己的双手是那么的沉重而又笨拙,就在他打开那包东西看见里面包裹的是几年前纪先生给自己的银两的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模糊的双眼里,泪水也好象是决堤的潮水一般涌了出来,他抬头看着眼前的这位胜过亲生父亲的老人,距离很近却又很模糊,只听见老者说:孩子,这是前些年纪先生送给你的银两,你给我后,我一直都替你保存着,尽管我们的日子过得很苦,但是,这些银两我从来都没有敢动过,为的就是希望有一天,你能真正用到实处。现在我把它交给你,你去布店买件衣服,好好准备一下,上京赶考吧!这一刻,时间再次定格了。一贯巧舌如簧的他言路好象是闭塞了一样,怎么也说不出话来,只是默默地看着眼前这位视己如子的老人,两人就这样默默的对视着,谁也没有说一句话,可是,在他们两个人的心里,对彼此都有着说不完的话。

在黄储心里十分清楚,自己在5岁那年,母亲去世后,如果不是这位老者对自己一直细心的照顾,说不定自己已经暴尸芳野了;如果不是他带着自己去求游击先生,说不定自己现在还是一字不识;如果、、、、、、;他再也不敢往下想,以往的一切清晰而又持久的浮现在脑海。此时,在他的心里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一定要金榜提名,一定要让这位为自己操劳了半辈子的老人和游击先生过上好日子。

一天,遵照老者的嘱咐,黄储衣衫褴褛的来到一家布店,店伙计不屑一顾的用鄙夷的目光看了他一眼,之后两手撑着下巴站在柜台里发楞,店老板从里屋漫步地走了出来,看见眼前一位叫花子模样的年轻人正端详着挂在店里的一块通俗的布料,没好声气的问道:“你也想买衣服吗”?黄储必恭必敬的胆怯的说:我想买件最便宜的衣服。老板用讥讽的口气说:“5文钱一件”。黄储说:“那我就要一件”。老板以为黄储是要讨衣服,两眼直视上方,手一直,钱。谁知道,黄储从他那破烂不堪的衣服里小心翼翼掏出银两。老板两眼一楞,立刻,满脸微笑着吩咐店小二上茶看座。一直发愣的小二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自己听错了,啊了一声,只见老板愤怒的转过脸去喝道:上茶,看座。站在一旁,手里摸着布料的黄储说道:老板,不用客气,在下买件衣服就走,他把5文钱放在老板的手里。老板岂敢怠慢,没过多久,衣服做好了,黄储从老板的手里接过衣服,细细的端详着。良久,黄储说,多谢老板。之后,跨出店门,快步流星回到了住所。此时的老板正楞头楞脑的望着黄储远去的背影,摇了摇头,嘴角边露出了一种让人难以理解的微笑。

回到住所,正好老者和游击先生都在,黄储兴高采烈地把他一生中的第一件新衣服轻轻的,慢慢地放在两位老人面前。看着眼前站着的黄储和放在一块用砖头和木板凑成的桌子上的衣服,老者和游击先生脸上露出了灿烂般的微笑,那笑容让他们觉得是从未有过的幸福。两位老人把自己粗糙的双手使劲的擦了一遍又一遍,慢慢地把手伸了过去,就在手刚要接触到衣服的那一瞬间,两双粗糙的手像是触电般的又缩了回来,三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脸上的笑容是那么的亲切。最后,黄储打破了这个僵局,他用手在衣服上轻轻的摸了摸,接着,两双老手也落在了衣服上,六只手在衣服上柔柔的摸着,仿佛是在轻抚一个刚出生的小孩的脸膀一样,生怕用大一点力就会触痛小孩那稚润的小脸。老者和游击先生相互对视着说:黄储,快换上给我们瞧瞧。黄储难为情的拿着衣服,两位老人的双眼也跟着衣服移动着。没过多久,一身新装的黄储出现在老人的面前。此时,老人的眼神定格了,注视着眼前这个从小看着长大的孩子,突然间,他们觉得这个孩子真的长大了,仿佛换成了另外一个人,英俊的外表,风雅的谈吐,滔滔不绝的口才,聪慧绝伦的头脑,看着这一切,老人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过了一会儿,黄储换上了以前一直穿着的破烂的衣服,他把新衣服叠得整整齐齐的,小心翼翼的放好。心想,这件新衣服要留着到考试的时候再穿。

黄储收拾着纪先生送给他的笔、纸、墨和书籍,带着他的新衣服,和两位老人踏上了上京赶考的路程。

一路上,两位老人用乞讨来的食物的三分之二留给黄储,自己却象征性的吃一点,黄储则用心苦读。三人就这样艰难地跋涉着。但是,在他们的心里,始终都有一种坚定的信念支撑着,这种信念,也是两位老人一直以来最大的愿望和寄托。

上京的路并不是很平坦,他们一边以乞讨为生,一边赶路。一路走来,打打杀杀,欺弱霸女,也司空见惯。一直以来,他们漂泊不定,四海为家,有时就在破庙里,有时就躲在别人屋檐下,有时就在空旷的芳野,有时就在林子里、、、、、、。

一天,老人一大早就到不远处的大街上去乞讨一天的食物了,在林子里这个暂时的家里,只有黄储在一个人在看书。突然,从不远处的小道上,传来杂乱而又匆忙的脚步和呐喊声,黄储抬头一看,只见一个年龄和自己相差不多的女孩搀扶着一位老人艰难而又惊恐地奔跑着,还不时回头张望,后面,两个少爷模样的人正紧追着,在这两个人的脸上露出不可一视的狰狞的笑容,嘴里说着令人不堪入耳的话。瞬间,少爷拦住了老人和女孩的去路,说:“小娘子,跟我们哥俩回去吧,保证让你吃香的喝辣的”。说着就把女孩往怀里拉,女孩拼命地在少爷怀里挣扎,老人却跪在地上苦苦的哀求。突然,一位少爷伸出一条腿,重重的踢在老人的胸口,老人躺在地上,却还在苦苦的哀求着少爷放过他们父女。少爷说:“老东西,去死吧”。接着又是一脚,老人躺在血泊里,身体挣扎了几下,便不再动弹了。女孩一边挣扎,一边凄凉地哭喊着:、爹、爹、、、、、、。这哭喊声在空旷的林子里是那么的撕心裂肺和歇斯底里。黄储看着这一切,知道又是富家公子在强抢民女。作为男子汉的他,虽然单身力薄,但终究不能泯灭做人的良知和道义,他再也看不下去了,随手捡起地上的树枝,边奔跑着向小路跑来边吼道:住手,光天化日之下,你们竟敢强抢民女还杀人,你们简直是禽兽不如,在你们的眼里还有没有王法。少爷看着黄储发出一声冷笑,恶狠狠地说道:“怎么着,本少爷今天就是强抢了,还打死了这个老东西,你一个穷叫花子管得着吗?你莫不是想着来个英雄救美吧?说完,少爷们仰面朝天的哈哈大笑起来。黄储再也无法控制心中的怒火,扬起手里紧握的树枝向少爷猛打过去。他一介书生,哪是少爷们的对手,不大一会儿,就被对方打倒在地,另一个少爷也放开了怀中的女孩,两个人用双腿不停地在黄储身上踢着,黄储躺在地上,用手里紧紧握着的树枝拼命地打着他们的腿,只听见少爷嘴里发出一声声哎哟的痛叫声,女孩也找来一根树枝向少爷猛打过去,黄储挣扎着爬起来,两根树枝没有节奏的落在少爷的身上,少爷们哪里见过这种阵势,挨了几棍后像是丢了魂似的向着来时的方向跑着,不时还回头恶狠狠地怒视着黄储和女孩,嘴里大言不惭的叫道:有种的就别走,给本少爷等着。就这样,一场撕杀结束了。女孩走到倒在地上的老人,抱着老人的头哭喊着:爹、爹、爹、、、、、、。而老人却再也没有回答,老人死了。黄储一瘸一拐的向女孩走来,女孩看着脸上青一块紫一块的黄储,心里由是感激。

老者和游击先生回来后,看着死去的老人,女孩和黄储,黄储向他们述说着刚才发生的事情。女孩在她爹爹的尸体旁哭得成了个泪人。四个人把死去的老人简单的安葬在林子里。

女孩跟黄储、老者和游击先生讲述着父女俩的遭遇,女孩姓刘,也是山西人,今年24岁,从小就失去了母亲,跟父亲相依为命,一直过着乞讨为生的生活。现如今,父亲也死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其他的亲人。

三人听着女孩的述说,心里酸酸的,黄储难过的说:我跟姑娘的遭遇差不多,但我比姑娘幸运,他看着老者说,从小父亲就被征战杀场,至今杳无音信,母亲去世后,是这位老人带着我沿路乞讨为生,后来又遇见了游击先生,所以自己才读上书的。姑娘现在是孤身一人,也无家可归,如果不嫌弃的话,就跟我们一起走吧?我们现在也是一路乞讨着上京赶考。女孩一听黄储说要上京赶考,立刻露出了羡慕的眼神。在女孩看来,能识字多好啊,可是,她从小没有读过书,识字对她来说是一种不能成真的想。女孩心想着,自己一个姑娘家,也实在是没有地方可去了,可是,跟着三个男人,又不方便,于是说:我一个女孩子,怕给你们带来不便。游击先生说:同是天涯沦落人,姑娘既然已无家可归,那就随我们一起走吧,路上也好有个照应。姑娘看了看黄储和两个老人,感激得答应了。

从此,两位老人和姑娘上街乞讨,黄储一人学习着。等到姑娘回来后,黄储就教姑娘识字。后来,老人干脆就不让姑娘上街乞讨了,而是跟黄储一起学习。久而久之,两个年轻人渐渐地擦出了爱情的火花,老人们看着由衷的高兴。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老人为他们举行了最简单、最朴素的婚礼。婚礼上,黄储第二次穿上了他的那件新衣服,姑娘看见一身新装、精神焕发的黄储,微笑着流下了热泪。两位老人也自然就是高堂了。

一转眼,离科考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四人加快了上京的行程。几天之后,便到了京城。

在他们看来,京城确实不一样,不愧是天子脚下,四处喧闹无比,处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再过两天就是开考的日子了,老者拿出黄储买完衣服后剩下的银两,在大街上买了几个烙饼给黄储和姑娘后准备上街乞讨,黄储拦在两位老人的面前,说:“你们也一起吃吧,我们两个也吃不完。其实,这四个人的肚子从来就没有真正的吃饱过。姑娘拿来几块烙饼放在老人的面前,老者却说道:还是你们吃吧,孩子,你的身体这么虚弱,后天还要去考试,我们没什么用,拿不出什么有营养的东西,但,你总不能饿着肚子去参加科考吧!我们两把老骨头到大街上讨点吃就行了,你们就不用为我们操心了”。游击先生也说道:“孩子,在考场上什么都不要去想,姑娘我们会照顾好的,再说,她现在也是我们的亲人啊,你就放心去考吧!我们都等着你的好消息”。黄储正想说什么,只看见两个老人正向大街的方向走去。黄储和姑娘拿起烙饼流着泪艰难的咀嚼着。

开考的那天,黄储换上了他的新衣服,这是他第三次穿上新衣服了,姑娘看着丈夫穿着新衣服神采奕奕的样子,心里感到无比的幸福。

三人把黄储送到了考场外,姑娘默默地望着黄储,老者说:“去吧,孩子,我们等着你的好消息”。游击先生也说:“是啊,去吧,我们相信你一定行”。

考场上,乾隆下旨纪晓岚、和珅为主考。

在经过最后一道检查的时候,守在考场门口的纪晓岚一眼就看见了前来赶考的黄储,虽说已时隔数载,但黄储的遭遇、聪慧以及他的好学上进的精神给纪晓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在考试的前一天,他还在想:当年在街上遇到的那个少年,明天会不会赶来参加考试呢。

纪晓岚看着一直低着头的黄储,没有惊动他。他看着如今焕发一新、意气风发的少年,比起当年在大街上的时候更加成熟、更加有男子汉的气概了。因此,他独自会心的微笑着。

考试如期进行,为期三天的考试时间对黄储来说,除了与刘姑娘结婚的那天之外,是最幸福的。原本就学识渊博,加上考试时候的发挥,使他在答题时如鱼得水般的随心应手。漂亮的书法,工整的答题,让他感觉到这十几年的贫苦仿佛是过眼烟云般的稍纵即逝。而一直等待在住处的老人和爱妻却是万分焦急。三天后,当黄储出现在他们眼前时,他们眼神里充满了一种迫不及待,爱妻没有急着问黄储的考试情况,因为她相信他,她低着头做她的事情,只是不时地抬头看了看丈夫。两位老人看黄储半天没有出声,相互交换了一下眼神,老者问道:“孩子,考得怎么样啊?”黄储把答题时的感觉跟众人细说后,大家心里面的那块石头也落下了一半。

在等待放榜的那些日子里,四人的心情是无以言表的激动和兴奋。但大家还是跟往常一样:黄储也换了一身破旧的衣服,把新衣服交给了妻子后也跟着老人上街去了,住处就剩下妻子一个人。

然而,由于贪管和珅在朝中的权位,大小小贪官横行乡里,买官卖官的现象比比皆是。那些有钱有势、不学无术的公子、少爷们用钱买来枪手混进考场代考。虽说考前是过五关斩六将的盘查,却还在百密而有一疏。放榜的结果是让人大跌眼镜,那些找人代考的公子、少爷们已然跃居榜首,而像黄储一样十年寒窗苦读的那些书生却有的榜上无名,有的却是名落深山。黄储虽说榜上有名,但却也是排在了最后。

众考生看着张贴的红榜,再也无法控制心中的愤怒,有的上前把红榜撕烂,有的则说:这叫什么考试,明明就是有才者被埋没,无能者却跃居榜首,大家义愤填膺的揭露着这场考试背后的陋习、不公和肮脏的交易。

纪晓岚作为本次科考的主考官,在接到乾隆放榜的圣旨和名册后甚是恼怒。他知道这是和珅和众官员共同收受贿赂的结果。但和珅的权势在朝中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位之高使朝中的百官频频向他行贿以此溜须拍马。在百官众说一词之下,纪晓岚虽为铁齿铜牙,但最终还是以一人之力难以敌众。他只有找到更多硬的证据上奏乾隆,以此来说服他下旨重开科考。

散朝后,纪晓岚一直忙碌地搜寻着这场考试后面肮脏交易的证据,几天后,他以铁一般的证据和他的铁齿铜牙说服了乾隆下旨重开科考。为此,也法办了一些贪官污吏。

接下来的科考还是纪晓岚为主考,不同的是检查人员和阅卷人员都换成了由纪晓岚亲自调派的另外一批官员,和珅看着这一切,也只能是目瞪口呆了,其他官员也频频擦着额头的汗水,不时地看了看和珅。

在纪晓岚的亲自主持下,此次放榜的结果令所有的莘莘学子欢呼雀跃,这次从考试到放榜的整个过程是绝对的公正。黄储以全科第一跃居榜首。这次的结果对纪晓岚来说,是由衷的高兴,他想,当年认识的那个一直以乞讨为生的少年,凭着他的聪明和睿智,今天终于考出了一个满意的成绩。终究没有辜负他的厚望。

前来观看放榜结果的黄储回到住处后,脸上堆满了笑容,在住处一直等待的妻子,看见他高兴的样子,心里也有了个大概的结果。等到两位老人回来后,黄储神秘地笑了笑。在他们的再三追问下,他说出了这次的放榜结果。他们的眼睛里,晶莹的泪花在闪动着,谁也没有打破这个良久的宁静。这宁静中充满了幸福,他们的心一直停留在无比喜悦之中。最后,老者激动的哭着说,孩子,你终于出人头地了,你没有辜负你的父母,没有辜负我们两个老人和那个纪先生,还有你娘子。

这一天的晚餐,黄储用剩下的银两买来了酒、肉,对于这四个人来说,这是他们这一辈子最丰盛的晚餐。

次日,乾隆招见黄储,黄储换上了那件新衣服,胆怯的跪在朝堂上,乾隆颁下圣旨,册封黄储为今科状元,还给了他一坐状元府。

散朝后,今科状元身穿一身崭新的朝服,头戴管帽,坐在轿子里,在锣鼓的开道中,在万人的簇拥下,来到了住所。就在轿子停下的那一刻,在场的所有人都很愕然。他们谁也不敢相信,如今的今科状元,之前住的竟然是已经倒塌了的,没有房顶,四面墙也倒得剩下一半的别人放置不要的危房。其随身物品也只有几个的包袱,里面装着的是几件破烂不堪的衣服。两位老人和妻子看着前面的官差瑟瑟发抖,只听见人群里有人喊着:今科状元驾到。这时,从人群里走出来一个身穿官服模样的年轻人,三个人咋一看,这不是黄储吗?瞬间,三个人眼睛里的泪水脱眶而出。黄储走到他们面前,跪在地上,高兴的哭了起来。两位老人赶紧上前扶起黄储,三个人紧紧的抱在一起。妻子双眼直直的盯着状元丈夫,久久无语,只见眼睛里的泪花顺着脸膀往下留。

黄储叫随从离去之后,对妻子和两位老人说:“皇上册封我为今科状元,还给了我一坐状元府,我们就再也不用过漂泊的日子了,从今以后,你们就跟我一起去状元府吧。要是没有你们二老一直以来的对我的关心和照顾,要是没有游击先生教我知识,也不会有我黄储的今天啊”!两位老人相互对视了一下,似乎是在交换看法。老者说:“孩子,我们习惯了漂泊的生活,如今,你叫我们去状元府,我怕我们会不习惯啊,现在你也当官了,我们为你感到高兴,只要你们过得好,我们也就心满意足了,你就让我们走吧?黄储和妻子执意要老人留下来,说:跟你们在一起,我们也习惯了,你们要是走了,我们心里总是空落落的,再说,黄储在最艰难的时候,是你们一直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的对待他,如今,他中状元了,有出息了,你们却要离开他,这让我们做晚辈的怎么能安心呢?在黄储和妻子的再三挽留下,老人最后还是答应了留下来。

入住状元府的那一天,四台大娇在官兵和人群的簇拥下显得格外分明,轿子里的两位老人一直探出头来东张西望,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这一生也有机会坐上轿子,而且是由官兵抬着的轿子,他们看见的是别人羡慕的目光。大家只知道这是当今今科状元的轿子和随从。可是,又有谁会想到,这四台轿子里的人曾经一直过着以乞讨为生的日子,为了今天来之不易的这一切,他们付出过多少艰辛和努力;谁又能想到,当今的今科状元,原来是在两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老人的精心照顾和帮助下,才有了今天这来之不易的一切。当轿子在状元府门前停下的时候,四个人走出轿子,从门口往里面望去,院子很大,这是他们见过的最大的院子,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是这个院子的主人。四个人一前一后的走进院子,院子里种有花、草,房间里的摆设也是一应俱全,老人不时用自己衣服的袖口擦擦这儿,不时用自己干瘪而又粗糙的双手摸摸那儿,面对着这突如其来的一切,妻子和老人仿佛有点愕然了。

在这四个人的心里,还有一个未了的心愿,他们想等到黄储有了成就之后,一定要到他的母亲和刘姑娘的父亲坟前去拜忌。于是第二天,四个人就上路了,一路上,虽然不需要再去乞讨,但是,对其他的乞讨者,只要是从他们身边经过的,他们从不吝啬的施舍。他们一路走来,先是拜忌了刘姑娘的父亲,之后,他们又走了一天的路程,来到黄储母亲的坟前拜忌。

次日散朝后,纪晓岚叫住正准备回府的黄储,笑着问:“今科状元,怎么不认识我了吗”?黄储觉得这个声音似曾相识,于是,他开始仔细打量着眼前的这位当朝一品大学士、大清第一大才子,飞速的在自己的记忆深处查找着曾经的影子,过了一会儿,眼睛一亮,哦道:“是你,纪先生,当年在大街上教我学识,恩赐我笔、纸、墨、砚还有银两的纪先生,没想到,你就是大名鼎鼎的纪晓岚,第一天上朝的时候,听皇上说纪晓岚,下官还想了一下,因当年在大街上一别至今已过数载,下官也就没敢冒然与恩人相认,还请恩人原谅”。纪晓岚恩了一声,哈哈笑道:“当年一事,不值一提啊,状元总算没有辜负我的一片厚望,如今我们同朝为官了,走,到本官的阅微草堂坐坐”?说着,又拿起他的大烟袋吸了几口。黄储说:“还是去我家吧,正好我娘子他们都在,上次一别,我还没有好好谢谢恩人呢。说着,执意拉着纪晓岚去状元府。纪晓岚也就没有再推辞。出到宫外,黄储叫自己的随从抬着空轿子回去,自己跟纪晓岚一路上有说有笑的往状元府走去。

在状元府外面,纪晓岚看了看,笑着说:“状元府果然气派啊”。黄储随声应道:“哪里哪里,这还不是拜皇上所赐,这里面也有恩人的功劳啊,要不是当年恩人教我学识,赐我纸、笔、墨、砚和银两,也不会有我黄某的今天啊。”说着,两个人哈哈大笑地进了状元府。

状元府没有其他的佣人,只有刘姑娘和两位老人,由于他们习惯了忙碌的生活,所以,状元府的一切也就由他们三人自己打点着。

三人听到一阵笑声,也不知道是什么高兴的事,便急忙从屋里跑了出来。看见黄储和一位身穿官服的人在边走边笑着说话,自然也就知道家里来客人了,但是,他们谁也没有想到,这位客人就是当年的那个纪先生。

黄储赶紧给他们介绍了纪晓岚,三个人的眼睛发亮了,看着眼前的这位世人敬仰的大官、他们的恩人。

乾隆有一女儿,长得眉清目秀,出水芙蓉般的亭亭玉立,一双大眼睛晶莹剔透,闪闪的甚是惹人喜爱。如今也到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年龄。太后和乾隆正急着给她物色如意郎君。

太后和格格听说今科状元才华横溢,长得也是一表人才,意气风发,在她们心里已定为驸马的不二人选。

于是,格格便迫不及待地让太后向乾隆打听起黄储来。乾隆笑着说:“朕也不知道黄储的身世,这道圣旨也不好轻易下,还是明天问问再说吧”。、

第二天,乾隆在御花园召见黄储,当然,还有太后和格格。

太后和格格见到精神抖擞的黄储,频频点头微笑。站在身后的格格更是心花怒放,满脸通红。乾隆见太后和格格对黄储深有好感,也很高兴。对黄储说:“黄爱卿,还没成家吧?朕的格格对你和你的文才、才华很赏识啊,多次要太后向朕打听你的情况。现在你就跟我们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情况吧”于是,面对着乾隆、太后和格格,黄储再一次说起自己辛酸的往事。把自己从小父亲征战沙场,至今杳无音信,5岁那年,母亲饿死在逃荒的路上,是一位老人靠乞讨把自己养大,后来又遇到游击先生才读上书,路上又如何救了刘姑娘,与刘姑娘成亲,一五一十的全盘托出。在场的所有人,包括宫女和太监的眼睛里都露出了敬佩的眼神。本来是格格相亲,却听说黄储与与刘姑娘早一已成亲,在场的所有的人都立刻皱起了眉头。尽管黄储已经成亲,可格格还是愿意嫁给他。这下让黄储为难了,他把自己如何深爱着妻子,视妻子为自己的生命等等以此来希望得到皇上、太后和格格的谅解。乾隆气得两眼睁大,正要下旨以抗旨罪废除黄储的状元时,格格说:“见状元与刘姑娘如此情深,本格格也不能棒打鸳鸯,驸马一事就算了吧:”。乾隆和太后想了想,说:“难得还有状元如此的情真意切、不贪图富贵之人,朕也不是不通情理的皇上,这样吧,你还是做你的状元,驸马一事就按格格说的,算了吧”。这样,乾隆才收回了要废除黄储状元的旨意。

黄储深知贪官污吏给百姓带来的灾难,他早已对此深恶痛绝,在当上状元后,他告戒自己,绝不能以贪官污吏为伍。他早就听说和珅是当朝的第一大贪官,也是地方大小官员贪污受贿的保护伞,因此,对和珅,黄储一直视为天下百姓共同的敌人。

虽然是状元,但与朝上的百官相比,黄储只是一个涉世未深官。尽管如此,在朝上,每当和珅提出不合理的建议的时候,黄储还是会奏明自己的看法。这就引起了和珅和其他死党的不满。

和珅何许人也,岂能容得下一个小小的状元对着百官的面在皇上面前给自己难堪。于是,对黄储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凡是能跟黄储挂上钩的,哪怕是一点小事,也总是在乾隆面前大肆渲染,如果事情不能与黄储沾上边,也要左拉右扯的跟黄储扯上关系,再添油加醋一番,想以此来要挟黄储以自己站在自己一边,以达到其结党营私的目的。另一方面,来孤立纪晓岚在朝中的势力。所有的朝臣对和珅不可告人的目的早已心知肚明,但鉴于和珅在朝中的势力和威望,却也只能欲言又止。只有纪晓岚在一旁嬉戏般的旁敲侧击的道出了和珅的用意。

因此,在和珅心里,早已把黄储和纪晓岚视为其眼中钉肉中刺。

一天晚上,黄储在家望皎洁的夜空,繁星点点,一弯明月挂在空中。于是,黄储随即写道:一轮明月挂苍穹。也不知道这句诗怎么会传到和珅的耳朵里。几天之后,在朝堂上,和珅借故说到这句诗,说这是一首反诗,有反清复明的意思。而恰恰当时一股狠打反诗的风潮在全清朝闹得沸沸扬扬,许多有志之士也因此而蒙受不白之怨。和珅岂能放过这个机会,他一边在朝上煽风点火,一边私下里与死党约定死死的咬住这是一首反诗不放。尽管黄储百般辩解,纪晓岚也一直在向乾隆说明自己对这句诗的看法,但,此时的乾隆对“明”这个字是极为敏感,再加上和珅在一旁添油加醋的歪曲事实,于是,乾隆下旨将黄储收监候审。

聪明的纪晓岚早就听说太后和格格对黄储很好,如果不是黄储有了妻室,还准备招他为驸马。于是借故给太后请安,太后说:“你是大清的第一大才子,如今的今科状元你可要好好的栽培哦”。听到这句话,纪晓岚灵机一动,说:“太后,臣恐怕再也没有这个机会了。状元现在已伦为阶下囚了”。太后很惊讶,之后便追问其原因。纪晓岚说:“状元写了一句诗:一轮明月挂苍穹,皇上说这是一句饭诗,就下旨把黄储收监候审了”。太后听了很愕然,心想,皇上这是怎么了?一句一轮明月挂苍穹就认定状元有反清复明之嫌,往后还让这些读书人怎么敢写诗,怎么敢说话啊?尽管这样,但鉴于后宫不能参与朝政是祖宗留下来的规矩,所以,她也只能是在朝下跟乾隆旁敲侧击此事了。

其实,乾隆也觉得光凭一个“明”字,就要定黄储反清复明也太过于牵强了,但,当时碍于皇上的面子,也就不得不将黄储收监。于是,次日,乾隆便下了一道密旨给纪晓岚,让他以更多的理由,用他的铁齿铜牙来说服自己下旨为黄储平反昭。第二天,在朝堂上,一君一臣当着百官的面演起了双簧,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就这样,对“一轮明月挂苍穹”中的“明”字是不是有反清复明的嫌疑展开了一番讨论。和珅还在坚持自己的看法,最后,纪晓岚问和珅说:“和大人,你抬头看看前面,皇上的龙椅宝座的上面,那里还挂着“明镜高悬”呢,难道你想说皇上也有反清复明的意思?”一句话,问得在朝上的所有的人哑口无言。和珅更是惊恐的望着乾隆,嘴角抽动了几下,便低头不语了。最后,还是乾隆打破了这个沉默,他哈哈大笑着不紧不慢地说:“是啊,你们都是朕的爱卿,都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才子啊,要是你们这样说,那朕以后就应下旨费除这个‘明’,字了。和爱卿,你说呢?”此时的和珅再也无言以对。黄储的反清复明案就这样得以昭雪。黄储从大狱出来后,顾不上自己没有穿官服就上朝谢恩了。

在散朝后,黄储听说是纪晓岚为自己平的反,于是,对惜日的这位恩人,更加敬仰了。

和珅也深知太后和皇上对黄储的才识和为人很赞赏,尽管他一直视黄储为异己,想方设法的想排除,但鉴于皇上和太后的威严,他也就不敢再轻易地去给他扣上什么帽子了。

自此,黄储跟着纪晓岚,仕途也就平坦了许多。

随着时间的逝去,三十年后,到了不惑之年的黄储突发一种怪病,虽然用尽了皇室最好的药品和太医,但,由于病情严重,最终还是无力回天。

是年,黄储55岁。

2010年1月8号于广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