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呼唤
城市的楼房越砌越高,住房的面积越住越大,居住的环境越来越美。但总觉着,在这美丽都市的背后,少了点儿什么。
最近总忆起儿时。儿时随外婆全家下放,安家落户在高邮一个贫穷的小乡村,分得三间茅草屋。村子里三十多户人家,傍晚时,家家户户炊烟袅袅时,正是我跟小伙伴的轻松时刻,尽情地玩耍,直至大人们扯开嗓子喊着吃饭,才恋恋不舍地回家。
晚饭时间,更是个热闹的开始。一个个从家中捧着热气腾腾的饭碗,不约而同地相聚在一起,蹲着的、站着的、站到小土堆上的,开心而毫无顾忌地聊着天。最爱吃老不大家的苋菜杆,闻着虽臭,吃着却是喷喷香呢。每每喝粥的时候,总喜欢在她家的门外转悠,并竖起机灵的小耳朵,只等她奶奶半条牛叫俺进去呢。
虽是小孩子,也知道那个特殊时期生活的艰苦,家家户户捉襟见肘,他们贫穷却快乐着,过着清平的生活,有着淳朴的民风。
当城市的住房面积越来越宽敞时,却拉开了城市人心与心的距离。老妈是个热心人,经常帮着社区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还当上了小楼长。管理前后两座楼。小区内偶尔会有些通知让老妈挨家挨户地散发。楼主大都是早出晚归的上班族,老妈只好利用晚上的时间发通知。有户人家,夫妇都是公务员,任凭老妈在外敲门与叫唤,总是充耳不闻。老妈是个认真的人,只好白天趴在窗户上看,听到有动静,随时下楼,还是吃了几次闭门羹。一天,老妈在他家门外等着夫妇,终于出来上班,老妈发完通知,长叹了一口气。那夫妇也有些不好意思:“最近坏人较多,所以陌生人叫门,一律不开。”晕!
住着高楼,老死不相往来的甚多。听大姨说起前年的一件事,之前居住的一个小区,一天下楼,看到楼下的一户人家,有三个壮汉在砸门,大姨询问:“怎么了?”三壮汉理直气壮地说:“门坏了,主人请我们来换下。”因为与楼下的主人不熟悉,大姨自顾下楼。第二天,主人回来,大呼家中被盗。原来昨儿那三壮汉竟然是小偷,公然砸门入室盗窃。事后,大姨多少有点自责,只不过楼下的主人,平时在小区很少露面。
同住一个小区,天天照面,却形同路人。我们是否该呼吁下,小区内的社区工作者,能否定期、分批地召集同一小区的居民,搞些活动,增加彼此的认识。或是每当小区内有新的居民入住时,彼此能作个了解,多多搞些群众互动的活动。作为小区的居民,彼此能否也放下高贵的身价,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能否给对方一个善意的微笑,创造些和谐的氛围,敞开心胸,增进一些彼此的互识。社会大家的和谐,需要小家的维持。美丽的家园,更需要有个和谐的社会。
一个善意的微笑,会拉近彼此的距离;一声亲切的问候,会增加彼此的温暖。让我们大家都参与到微笑使者的行列来吧,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更为了创造我们美丽的家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