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湖小记

2013-04-16 17:21 | 作者:左越 | 散文吧首发

我们攀上小艇,直向湖心进发。这是一条四座的小艇,脚踏驱动,四个座位坐了四人。小艇顶着一张浅黄色的塑料篷,由四根铁条支撑着,四面透光。在这金秋十月,却没有丝丝凉意,骄阳似火,有如盛。当小艇缓缓荡出一片树影,湖面霎时鳞光耀眼。阳光毫无遮挡,斜照下来,令人燥热异常。我想孟夏之热,也不外如此。但这仲秋的热,更加难耐。这是一种带了“辣”味的、干燥的热。此时,人体内的调节功能在干燥、灼热的双重夹击下,如何不焦灼、紊乱和不安。就如同样的高温,沙漠驱驼与江河行舟,感觉是不一样的。难怪人们将秋的火辣,喻之曰“老虎”。是“老虎”当然是要“咬”人的。

我的外甥,一米八的个头,两条粗壮的腿,踩在脚踏上,蹬得飞快。转瞬间,小艇已到了对岸。我们匆匆隐入树荫下,深深地呼吸着。一丛丛绿叶,从小艇篷顶上划过,沙沙作响。一阵清风,略过湖面,灌进小艇,十分惬意。这样的感觉,为什么刚才没有领略到呢?是酷日吞吮了清风、还是清风中和了炎热?如果没有这金风轻轻的抚,这秋不是更“辣”了,这秋不是索然无味了?但是,比这清风更妙的是一阵高亢激昂的歌声。 在这节日喧闹的湖面上,这歌声虽然遥遥而至,却具有十分强劲的穿透力和吸引力。我们的小艇循声而去。歌声似乎就在附近,又好象遥不可及。我们的视线被湖心亭阻隔了。湖心亭上,并不热闹,七、八个男女,悠闲地坐在亭子一边,指指点点,观赏着湖光秋色。歌声来自湖的另一边,我们的小艇绕着湖心亭徐徐驱进。即使没有那歌声,我们的小艇也会按着自然规律,往这个方向绕过去。那歌声不过是增加了我们的兴致罢了。渐渐地,那歌声更清晰了,是地道的男腔,唱的是《智取威虎山》杨大哥的段子,昂扬激越,很专业,还可隐隐分辨出一把高胡伴奏的弦音。

绕过了湖心亭,那歌声倏然清亮起来。前方岸边,一个亭子,聚着一些人,因离得较远,仍不大清晰,但那京腔确是从那里飘起,搅动着炎热的空气。小艇慢慢近前,倒令我吃惊不少,那杨大哥原来是个老大姐,从嗓门挤出一段男儿腔调着实逼真,且与那原唱的韵律不相上下。身边几个伴奏的,温文尔雅,也是老者;还有几个观赏的,静静地坐在一旁,很专心的样子。这就是广州人俗称的“私伙局”吧?几个甚至几十个曲艺爱好者,志趣相投,组成小团体,爱唱的唱,爱弹的弹,爱吹的吹,爱跳的跳……不必理会其他人的目光,不必在乎其他人的评价,更无需一块正规场地,只需几条板凳,几把胡琴,把架子一搭,各就其位,各得其所,弹唱起来,其乐无穷。

这时,老大姐又唱起了杨大哥那豪情万丈的“甘洒热血写秋”。我们的血液也在灼热的阳光下沸腾起来。

二〇〇七年十月五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