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2013-04-16 16:21 | 作者:欧阳傲冰 | 散文吧首发

最近经朋友推荐,看了由蒂姆.罗宾斯主演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在此之前也听很多人说起过这部电影但一直苦于没有时间,呵呵,这可能有点推脱了,因为每个人都一样拥有一天的24小时,不会因为你的身份、地位、财富多一秒或者少一秒。很多时候也难免会望文生义,牵强的解读,最开始还以为“肖申克”是一个人的名字,看了影片才知道原来那是一座监狱的名字。

故事中围绕一件冤案入狱的男主人公安迪还有他的狱友雷德展开,采用回忆录的形式记叙,让影片一开始就蒙上了厚重的历史味,感觉像在翻开一本闲置很久的书籍的扉页,让人感觉压抑。

安迪是个大银行家,却因为被判杀了妻子和妻子的情人冤枉入狱,终身监禁在肖申克。或许在很多人看来既然是冤枉的为什么不继续上诉,但是在1946年的历史背景下,在肖申克监狱里法西斯式制度的管理下,安迪除了妥协似乎没有其他的办法。但是故事情节并没有像大多人固定思维里的模式发展,这也是这部影片很吸引人的地方,因为作为观众我们对故事下一步的走向是完全未知的。入狱后的安迪首先向雷德买了一把小锤子,那把在雷德看来要花500年才能把墙壁凿通的小锤子安迪却用了20年时间成功了,并且越狱成功。这里充分说明了安迪性格的坚毅,能同时体现出这一点的还有在狱中他持续不断的写信,从开始每周的一封到后来的每周两封,多年如一日。只为能扩大图书馆规模,能更大限度的充实狱友们的精神生活。影片对安迪越狱的过程惜墨如金,安迪成功逃离肖申克似乎成了一种必然,因为他总是在坚持,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这种精神是现代社会很多人所缺失的。

影片中的老布无疑是制度化模式的牺牲品,由于长期生活在肖申克,那里有他认为适合自己的位置,作为一个图书管理员,他也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可是当有一天他能被假释,回到那个自由世界的时候,他却迟疑了,因为他已经不能够适应外面飞速发展的社会,他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找不到被需要的价值,所以他在绝望中死去,离开了那个让他无所适从的现实,那老布的死到底是属于自杀还是被自杀呢?或许在很多人看来进了肖申克就意味着失去了自由,是的,他们失去了行为上的自由,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确又存在着另一种极端。 个人认为更可怕的是失去了精神上的自由,越来越多的人是把自己的思想禁锢,他们以自己固有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虽然他们的身子能游走于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是却为自己的思想化了一个圈。换个角度想想的话,是不是这类人更可悲呢?

雷德告诉安迪“Hope is a dangerous thing. Hope can drive a man insane”(希望是件危险的事,他能叫人发疯),但是在故事的结尾安迪却在信里告诉雷德“Remember,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记住,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归根结底有希望是件好事,没有人能剥夺你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除了你自己。没有希望是可怕的,如果有一天或某一刻我们看不到生活前方的路,那么也要相信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找到光明做准备。二十年的肖申克生活,但却从来没有忘记希望于他的意义,正是因为心中常有希望所以他才能一步步向自己的目标靠近,不管是建造图书馆还是越狱,在太平洋边享受着阳光、沙滩、海浪、建造自己的船。只有心中有了想法和信念,思维才能去指挥行动,行动力才会更强。

安迪在自我救赎的过程中也同时带动了身边狱友们对生活的热望,他通过自己的知识帮助了狱警让狱友们每人获得了三瓶啤酒,他们放下了手中的劳动,在屋顶上享受着自由的风,喝着啤酒,感受着另类环境下的自由,这是以往他们从来没敢奢望的。安迪用关黑屋子两个星期的代价为那些犯人们放《费加罗的婚礼》,或许在那一刻形体的束缚远远不及音乐带给他思想上的自由的享受,生活在里面多年的人们在安迪到来之后才发现原来监狱里的生活是可以这样过的,编剧在这一段的戏剧化的意识很浓,无限的放大了局限环境下的自由,但是却处处流露出安迪让他周围的人开始觉悟……

生活从来没有抛弃任何一个人,人人都要学会自我救赎,满怀希望去的面对人生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瓶颈,穷则思变,只要你想改变,那么你需要做的就是迈出那坚定且坚实的一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