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节约型”员工

2013-04-13 19:41 | 作者:为什么很在意 | 散文吧首发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可治邦, “俭”可兴国,从古至今,经过,已成为千古不变的真理。

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以勤俭著称的皇帝,记得他小时候生长于寺庙之中,素衣素食,生活节俭,这使他养成了崇尚节俭的性格。他虽贵为天子,但却食不重肉,不用金玉饰品,宫中的妃妾不作美饰,很是节俭,他深知节俭的重要性,教育太子要节俭,说国家没有因为奢侈腐化而能长治久安的。他还提倡官员节俭。因为节俭,剥削较少,民众能够安居乐业,户口和财产剧增,又加上其他一些促进生产的措施,在很时间内,百业兴旺,经济繁荣景象由此而生。

他在位期间,倡导节俭,节省政府内不少开支、废除了不必要的杂税并设置谷仓储存食粮,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另外,隋文帝下令修建首都大兴城(即后来长安城),大兴城的修建不仅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规划高超水平的标志,也是当时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综合体现。大兴城乃当时的“世界第一城”,它的设计和布局思想,对后世都市建设及日本、朝鲜都市建设都有深刻的影响……隋文帝于公元584年命宇文恺率众开漕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150多公里,名广通渠。这是修建大运河的开始……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 “鸿恩大德,前古未比。”七德既敷,九歌已洽,要荒咸暨,尉候无警。于是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考之先王,足以参踪盛烈。”隋文帝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大量地减少了国家的财政开支,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开皇之治”。

隋文帝以勤政廉洁的作风治国,严于律己,事事自己先做到,再则他人为样,成功地统一了历经数百年严重分裂后的中国,从此中国在大多数的世纪里都保持着他所建立的政治统一。但是到了隋朝第二个皇帝隋炀帝时,为满足其骄奢淫逸的生活,在各地大修宫殿苑囿、离宫别馆。其中著名的有显仁宫、江都宫、临江宫、晋阳宫、西苑等。西苑在洛阳之西,周围二百余里,苑内有人工湖,周围十余里,湖内有山,堂殿楼观,布置奇巧,穷极华丽。隋炀帝常在月带宫女数千人骑马游西苑,令宫女在马上演奏《清夜游》曲,弦歌达旦。炀帝游江都时,率领诸王、百官、后妃、宫女等一、二十万人,船队长达二百余里,所经州县,五百里内都要贡献食物,挥霍浪费的情况十分严重。

后来,再加上几次漕修大运河的劳民伤残,朝廷已是国库空虚,百姓亦是怨声载道,很快,隋炀帝并没有继承他父亲当年做皇帝时勤俭治国的品质,结果隋朝在他的统治下,不久就走向了灭亡。

隋王朝短短的几十年,父子二人相差如此之大,隋文帝给人留下的是勤政廉洁的美名,而隋炀帝给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个骄奢淫逸的骂名。以此可见,勤俭与骄奢的得到的结果差异是多么大,那么骄奢淫逸既然都可以误国,而对于一个企业呢,其实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许多企业和家庭早已懂得节约了。如早在19世纪,英国等欧洲国家就出台了“马桶法律”,规定每次冲马桶的水不得超过9升,后改为6升;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德国就公布了《包装条例》,倡导商品“无包装”和“简单包装”;芬兰是个森林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而它生产的纸张绝大部分来自回收的废纸,它的废纸回收率达70%,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为了更好地节约木材,防止污染,韩国人发明了由土豆、糯米制成的可食用的牙签;而资源贫乏的日本更是投入巨资研发节能产品,形成了全民节约的良好氛围。

另外,家住北京市房山区的郭振兴,可以说真是一个“守财奴”,被家人“亲切地”称呼了20多年“郭葛朗台”( 葛朗台,法国作家巴尔扎特小说《人间喜剧》中的主人公)。“叫就叫嘛,还是个洋名。”年轻时,对这个有些挖苦意味的外号,老郭没少和老婆生气斗嘴,但如今,这个外号让老郭十分自得,原因无他,“就是因为这么多年的节俭,我才给儿子在北京城里买上了房子。”“别看我们夫妻俩一辈子只赚死工资,现在却在房山有3套房、2辆车。除此之外,还能给儿子在城里的房子付首付,靠的是什么?就是省!”

郭振兴是北京市农商行房山支行的一名普通员工,妻子老张在镇政府工作。虽然老郭总对儿子说,“比起还在农村种地的发小、邻居,咱家这日子过得就算可以了。”但他深知,如果走出房山这个圈儿,自己确实没有吹牛的资本。老郭的儿子郭伟清楚记得,一次回家吃饭,老买菜去了一个钟头,外面还下起了毛毛细。正当家人为他担心的时候,老郭拎着一大袋子菜回来了。“足足5斤菜,才4块钱,又便宜又新鲜。我跟人老农砍了半天硬杀不下价来,幸亏后来下雨了,哈哈!”老郭的单位每年都会发工作服,几年下来,装、秋装共攒了8套。郭伟的妻子发现,每次见到公公,他都是一水的白衬衫、西服裤子。见儿媳妇不解,老郭的人发话了:“别说我不给他买新衣服,你问问,他穿吗?连单位发的白衬衫他都舍不得穿新的,现在柜子里还有6套没拆封的呢。”

这些国家或者个人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节约模式,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范例。但是在当下,我们身边有的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奢侈浪费之风日盛。有的还在象征节俭的四菜一汤上做文章,变了它原有的味道。一家濒临破产的工厂招待客人的“四菜一汤”却变成了12大盆:清炒虾仁、生炒鳝片、松鼠大黄鱼、清水大闸蟹……客人不解,厂长乐呵呵地解释:“您是嘉宾,我们两位陪客,3个人12个菜,待会儿再来一锅甲鱼汤,正好每人四菜一汤。”如此吃法,工厂不破产才怪了!

“世界船王”包玉刚说:“在经营中,每节约一分钱,就会使利润增加一分,节约与利润是成正比的。”所以无论企业经营规模多大,要想取得更多的利润,有效节约每一分钱,实行低成本原则仍然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买东西都要货比三家,争取找寻一家性价比都满意的产品,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首先从节约的思路出发,就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好的效果,我们为何不把这样的思想转移到企业当中,试想,如果人人都能把企业真正地当成自己的家了,那我们的企业又会变成什么样呢?到那时,你才会以处理家务事的标准来解决企业的事,那么,身为一名企业的员工,我们应该做什么呢?

一| 制定制度 使事事都有章可循

任何一项措施的实践与运行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持,因此,对于企业,我们应该先以文化的传输为出发点,设计建立相对应的规章制度,使事事都有章可循。不断地进行节约成本思想的宣传,使员工的归属感得到满足,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新性,使人人都能参与到降本增效的活动中来。其次,结合实际,制定自己内部关于降本增效采取的措施,如对一些水,电等处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造。

二 培养文化 从细节与点滴做起

降本增效,首先必须从细节做起,从点滴做起,比如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关于水,电,是否都是我们的需要科学规范的应用,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企业员工必须以企业为家,将勤俭节约落实到每一个实处,要注重质量,精益生产,加强成本管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才会使企业取得更大的发展。

三 养成习惯 树立主人翁意识。

要想使降本增效取得长远性的实施,那么就必须在企业所有员工中养成一种勤俭节约的习惯,只有养成习惯了,那么降本增效才能取得持续性的结果。其次,还要在员工中开展多样性的教育培训,使每个人都能树立起主人翁意识,让每个人明白自己的未来与企业的兴衰息息相关,自愿地为了企业的发展谏言献策,自愿地把在自己家里节省的优良品德带到自己的工作中,以企业为家,把企业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为企业节省就是为自己创造利润的心态养成习惯。

四 勤俭节约 必须以结果为落脚点

《南亭笔记》卷一中说,咸丰亲政的时候,和他父亲道光皇帝一样躬行节俭。有一次上书房的门枢坏了,内务府请求换个新门,咸丰没批准,说修理一下还可以继续用。后来门修好了,内务府的人报账说费银五千两。咸丰勃然大怒,下令讯问有关人员到底是怎么回事。下面的人见咸丰认真了,慌忙说数字报错了,是五十两,这事才算了结。

另有一次,咸丰有一条新的杭纱套裤,因不小心烧了个约蚕豆瓣大的窟窿,左右太监说丢了吧,咸丰再三惋惜,说:“物力艰难,弃之可惜,尽量给补补吧。”咸丰后来才知道,这样补一下,下面的人竟然报销了数百两银子。听到这里,咸丰慨然叹道:“做皇帝想勤俭都不容易。”

勤俭本来是中华民族的美德,皇帝想给臣民们做一个榜样,这本来也是件好事,但好事最终办成了坏事;本来想节省点钱,可下面的人去办理的时候,反而大大增加了成本,这就未免不是一种讽刺了。

因此,我们在倡导勤俭节约,降本增效的同时,必须科学实施,不能捡了“西瓜”,漏了“芝麻”。

面对未来,企业不再是以节省一滴水,一度电那么简单,我们应该不断地加强成本管理,全面地将节约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之中。只有节约,企业才能生存,只有节约,企业才能发展。“勤俭节约”不是宣传口号,建设节约型企业,节约和生产同样重要。我们要以言带行,杜绝浪费,做一个节约型的员工,才会使勤俭节约取得意料中的目标,才会使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