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老妈的二三趣事
搜寻记忆中的点点滴滴,在妈妈七十九岁大寿的今天记录下她老人家曾经历过的几件趣事,作为礼物送给远方的妈妈,祝她老人家健康长寿!妈妈的趣事,多数是我们小时候,她以故事的形式告诉我们的。说是趣事,其中却充满了辛酸和苦涩。
识字
外公家虽是书香门利,但思想八股,遵从女子无才便是德,因此大姨妈和妈妈都没进过学堂。妈妈说小时候喜欢偷偷的在教室外面旁听,若是被外婆知道了,准要大骂一顿的。老外公和外公只是用炉火灰当纸,小竹枝当笔,教妈妈几个简单的字,所以妈妈识字不多,她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我们身上。
妈妈和奶奶
以前流行亲上加亲,我爸爸妈妈的婚姻就是那种环境下的产物。外婆是爷爷的堂姐,两家是一个队的,相距大约一公里。他们两岁就定亲了,虽然不是指腹为婚,却也相差无几。妈妈说定亲后,逢年过节的时候就会到爸爸家,五六岁就开始帮奶奶做点家务了。有一次量米做饭的时候,发现米桶里有一个月饼,妈妈捧着那个月饼,仔细的看呀看,口水直咽,但她记住了外婆的话:“做媳妇的不可以好吃,否则会被婆婆责罚”,所以妈妈做了好几次深呼吸,楞是把那个诱人的大家伙放回了米桶,守住了一个好媳妇的名声。
奶奶二十九岁那年得了肺痨,病倒三个月后撒手人寰,那一年,爸爸妈妈都还只是九岁多一点的孩子。妈妈说当时还啥事都不懂,只是看到人家哭,就跟着哭,并且越哭越起劲。老奶奶们问她哭得那么伤心,是不是饿了,想吃点啥。妈妈点点头,说想吃薯丝饭,那些老奶奶还真的去盛了满满的一大碗薯丝饭给她。妈妈至今都说那些老奶奶怎么就那么糊涂呢,一点都不懂小孩子的心事,天天都吃薯丝饭的孩子,当然是想吃白米饭的嘛,但做媳妇的不能做出好吃的样子,不能说想吃白米饭呀。
出嫁
十六岁那年,妈妈出嫁了。那天妈妈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热热闹闹的嫁到了爸爸家。家里现在还有一个大衣柜,妈妈说那就是她的嫁妆,当时还有一对大箱子。不过那个大柜子和箱子都是借的,只能在家里摆几天,然后要送走的,可能外公觉得那样太委屈妈妈了,卖了谷子,把那个大柜子留给了妈妈,箱子就没办法,只能拿走了。妈妈穿的旗袍也是借了大舅妈的。大舅妈的爸爸是当官的,所以她有好多件缎子旗袍,妈妈说那些衣服非常的柔软舒适,不是妈妈出嫁,大舅妈才不舍得借给她穿呢。
打工
大练钢铁那会,妈妈和爸爸爷爷分配到了不同的工厂,妈妈成了工厂的厨师。她说那是她最快乐的一段日子,工厂管吃管住,每个月还有四块钱的工资。妈妈用赚来的工资扯了几尺布,做了一件大胸襟,那件衣服,我们小时候,妈妈还拿出来穿给我们看呢,是枣红色的,虽然有点旧,洗得都发白了,但妈妈叠放得整整齐齐,保存得好好的,一点都没破。
一只大公鸡的价值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妈妈养过一只大公鸡,有三四斤重,被公社干部看中了,七块钱一斤,卖了二十多元钱,妈妈说可发了一笔大财。她用那只大公鸡的钱买了一张书桌,十斤盐,还帮爸爸买了一件卫生衣。
裁剪功夫
我出生的那年,妈妈卖掉家里的两头大肥猪,再东拼西凑的买回来一台熊猫牌缝纫机,那时候都要140多元,相当于现在的几万块。妈妈说儿女们多了,家里没有缝纫机很不方便,打个补丁啥的,都要去求人,而且孩子们大了,也不能穿得太寒碜,所以就咬咬牙买回来了。由于家境不好,孩子们又多,妈妈没有时间也没有钱去拜师学艺,只能自己刻苦摸索。妈妈是文盲,数学更一窍不通,学裁剪可不是容易的事。聪明的妈妈把旧衣服拆了,然后一点一点的去比较,去思考,当然也时不时的去帮大师傅打打下手,请教请教其中的一些秘诀,就这样今天学会做袖子,明天学会做领子,一两个月后妈妈都能独立的做成一件衣服了。经过一年半载的学习,妈妈啥衣服都会做了,棉衣呀,大胸襟呀,裤子,中山装呀,都不在话下。请她做衣服的越来越多,逢年过节的,还会被人请去做几天大师傅。妈妈除了能赚油盐钱外,我们的衣服问题也解决了。我最喜欢穿妈妈用巴掌大的布头做的花花绿绿的背心了,觉得特别好看。
妈妈的趣事可多了,时间有限,今天只记这么多。祝妈妈天天快乐!
写于2012年3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