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被尊重,才能产生更多英雄

2013-02-19 11:23 | 作者:千年果 | 散文吧首发

美国灾难片“2012”和那个“玛雅预言”至今已成为笑谈,闲暇时再次浏览这个影片,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再次被思考。

世界文明史的每次进步和重大历史契机被发现,总是一个非常纠结和备受“难产”的过程。对这段历史进行“放大”都可以看到一种规律:那就是事件未来之前,少数精英一直在竭力警醒大量迟钝人群,直到事情发展的很明白了,广大人群也认可了,但可贵的契机也没了.......然而,少数精英又前瞻到更远的事物,又提出新的认识,其结果又是新一期的“轮回”:广大人群竭力反对,精英们奔走呼号,搜集那些尚不明朗的资料说服他们......好在现代企业已经有了首席执行官决策制度,一些前瞻性的风险投资不需要经过大众认可,只要精英彼此首肯。这个制度给美欧国家带来了深远的发展契机和丰厚的商业利润,也让一些精英人物找到发展平台,英雄辈出。

但更多的事情不是商业投资,不能搞首席官“超群”决策,这就出现了历史上周而复始的少数人与多数人“辩论”、努力争取,最后丢掉或赢得契机的历史故事,百演不衰。

现代“人才学”对这种现象早有研究,其重要成果就是重视精英人物的前瞻性思维,这种思维在时间内即使不被大众接受也要执行。如前所述的“首席执行官决策制”就是该成果的社会应用。我国有“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之民谚,但在“人才学”中,一百个臭皮匠也仍是臭皮匠,徒增了臭皮匠,仍没有诸葛亮。毛主席也说过,“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里”。因为遵义会议之前,许多人都没有他看的深远,重大决策时大多是毛一人“舌战群儒”,另一些人不置可否,直到局势非常明朗了,契机也丢掉了,大众意识才认可精英意识——精英人物不是靠多“凑些”大众人物而得来的!我国盛产“侃爷”,许多低素质人群对精英的观点明明一知半解也参加评论(主要是谩骂),这个现象在网上非常普遍。如果有一天精英的预言愈加明了,或被实践检验或被大众都认可——我们再把这些“侃爷”写进电影,我们自会痛恨当初的浅薄,也会深悟历史的教训为什么会反复出现?——由此而产生的学术观点在国外早已被普及,所以它们的企业和政府一直在表演“英雄创造历史”的壮剧(我们强调“人民”创造历史,但却把英雄纳入人民)。从国外的电影也可以看到一批批精英们在事件中的能量——我很早就发现国外的电影在突出“英雄”,突出个人能力和施展平台,“化险为夷”总是在英雄们联手后而获得的。在这之前,一直都非常纠结,一直都是大众意识在排弃精英意识,一种急迫的渴望一直烧灼在观众的心底。仔细想想,在我国,这种英雄即使出现在身边,我们也不会搭理他的,我们基本是大众决策意识,跟风意识,错了就错了,跟着大家一起错,心里踏实。这从我国企业的“创新力”上可见一斑。

拳王泰森在他巅峰时期曾发表感言,说美国是一个“崇尚英雄的国度”,这让他自小就获得了奋进动力。联想到美国的精英决策制度我们可以感到个人能力的被尊重在美国更被体现——这是不是一种“以人为本”?在这个基础上,我豁然开朗,轻松理解了影片“2012”中那些如痴如狂的探索者(我曾一边看一半骂:费那力干啥?当权者又不听你的!),尤其是那个自费潜藏,冒着重重阻力进入禁区而单独研究的个体学者,为了证实自己不被人关注的预测,在超级火山爆发现场,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站在山顶,用电台通话,描述最后的临场现象......

当个体不被尊重时,在我国会自暴自弃,沦为平庸;在美国可能会拼力“出位”,证实自己,从而成为英雄——这有许多问题要思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