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札记

2013-02-15 17:38 | 作者:肇淅若蓝 | 散文吧首发

儒学札记

儒学存在了近三千年,直到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学和孔孟被当做封建余孽来批判,文革时更有甚者。“乱世当用法,治世当用儒。”说实话,在我读了一些儒学经典之后我并不觉得把儒学定为国教有什么不好,相反的,一切对儒学的摧残行动和对孔孟的非议和哗众取宠的行为,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软弱而飘忽的浪花,事实是,当中国人摒弃了几千年内封建地主阶级和御用文人对儒学的改造返璞归真时,你会发现儒学正是我们现代社会中极其稀缺的精神。

择木而栖的良禽是否会去明辨审查再笃行呢?很显然答案是不可能的,那么那些自诩为良禽、一心求道求法的人又会这样做么?很显然答案是不可能的。甚至一种人是不知何为儒、何为道,心自向往之而已;另一种人人却习惯了在黑中追逐黑夜,转过头来笑儒生们不知变通。于是相对于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以人为本的儒家,法家一心附庸权贵,道家一心逃避责任。但儒学强调入世,强调社会责任感,曾参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说白了儒学是一门给自己加上社会重担的学问,忧国忧民纯属是自发的。儒者,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君子,有时他们不懂明哲保身,不懂变通,这往往造就了他们历史性的古典式悲剧的结局。但这样的他们是伟大的,对于儒家,他们的研究对象是社会规律和社会思想,在探究中他们把个人同国家相联系,这跟纽带就是责任意识。《大学》说:“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就是一个儒者毕生的追求,对于明明德,儒学提出格物、致知、心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上文说的将个人修养与国家相联系。试想,若人人都可循此道,那么我们必将成为一个君子之国,孟子曰:“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可悲的是我们既缺乏成为君子的勇气,又缺乏成为君子的动力。“格物致知”一词经过宋明理学的侵透后,显得死气沉沉,而现代人因为教育的不完善更是将其嗤之以鼻,怕自己被“蛊惑”。我有一个同学,向我借了《大学》,有一次问她看完了没有,她说:“我一翻开就是格物致知什么的,跟理学似的,我怕读完也像古人那样……”我也没有去说他什么,我想,我们拥有现代价值观,每一次对儒学的回嚼都是自身思想的一个升华,按照自己所理解的去想,会做到融会贯通。而现代教育对儒学的污蔑岂不是社会环境遭成的?秦焚书坑儒而用法,于是有了秦的暴政,于是有了秦王子婴向一个草根刘邦屈膝的那一幕,难道治世不用儒国恒亡的道理不懂吗?引申一点,治世只用法律而不从根本上改变人们思想,国家不会灭亡吗?精神上的缺失更可怕,国家是精神上的灭亡啊!所以如今诸公还在畏葸不前吗?不成为君子难到还要成为小人?

儒家对于社会责任是如是表态的,而为人处事,儒家信奉的是中庸之道。何为中庸?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此可谓得中庸之妙处了,中庸,就是不偏不倚,一切皆中节。可以说,儒家最经典的学说就是仁和中庸了。有人说中庸是人类最高的智慧,中庸入世而淡泊,相比道家的逍遥不知高出了多少倍。之前说道家避世,庄子便提出逍遥的观点。纵观《逍遥游》,什么“列子御风而行尤有所待”,是问天上地下谁能御风而行,试问人类“无所待”,不使用任何凭借、任何工具,真的会达到至高的境界“逍遥”吗?我想人类要是不使用任何工具、无所凭借,不用百年人类就退化为猿了。世界就像一把刻度尺,从远处单纯的观望真的可以把握好它的平衡吗?事实是,只有贴近刻度尺,找出最精确地中点,世界才能不偏不倚,这个点,就是君子毕生所要遵循的原则——中庸。中庸入世而淡泊,法家入世而逐名,道家避世而淡薄,难道儒学的中庸不是最高明的吗?孔子感叹:“中庸其至乎矣,民鲜能为矣。”这种大道理实现起来就那么难!又有几个人能坚持到最后呢?我想,不单单他们没有实现中庸的意志,他们的方向也错了。道有费和隐,费是道的广博,隐是道的细微。只专注于高谈阔论,会成为一个华而不实的人,圣贤们无非想教导我们中庸就在身边,君子要从细小的事物做起。《中庸》和其他儒学经典一样强调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在这里儒家学派提出了“诚者”和“诚之者”的概念。诚者就是天生的圣人,而诚之者则是从凡人一步步努力成为圣人。其实,世上多是凡人,要怎样成为君子呢?首先要循中庸之道,修养品行,再读破万卷,学富五车,接下来才能实现一个人的社会价值与历史使命。有意思的是,古人用这种方法来鼓励我们,但教育上却是重德大于重才的。所谓“为政以德”,用德来教化人民,从思想上市人民羞于盗窃乱贼,和死板的法律约束相比较,前者既体现了儒学的人性,又体现了儒学的博精神。事实是,现代个人与社会对于德的教化轻于才能,要不有人说中国的教育制度就像在生产零件,死板生硬。司马光说有德有才是君子,有德无才是小人,我很好奇一个妄图以小人来充实经济发展后备人才的国家焉能横扫六合,开万里疆?焉能收复故土?焉能立于不败之地?中国人以人人拥有基本的爱国精神而自豪,那么与其在外打砸抢烧日货,不如返回到正心养德的根本上来。然而要做到正心养徳,就一定要遵循中庸之道。

自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人其实一直处于一个精神混乱期,中西文明交织,激进派扬弃所有中华传统文明,一心只治西学。但在当时并没有个定论,毕竟在乱世,军阀混战后又经历了抗战。然而,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发现大多数人开始肯定这些激进分子了,我们不但摒弃一切封建文化,还要摒弃一切资本主义文化,若真如此,试问中国还剩什么?文革对儒学的批判尤甚,我想说,孔子没有错,他依然是个站在历史尽头的和蔼老人,儒学也没有错,它是人类一门为大智慧。它发展成这样是历史的要求,它再往下发展亦是历史的要求,诸君不学何以批判儒学?在我心烦气燥时,我总喜欢读读《中庸》,于是便心平气和,再次奋进,儒学穿越时空,带给我这样的慰藉。

评论

  • 朗琅:民主平权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缺陷,拜物主义更加使我们走向丛林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精神回归是我们的使命。。。
    回复2013-02-16 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