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乱弹:李自成其实可以赢的

2008-06-13 22:46 | 作者:晨暮随心 | 散文吧首发

??上过学的人都记得有一篇文章《甲申三百年祭》,说李自成失败原因的。确实,很多原因都说的不错,但我以为都没有说到正点上。李自成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战略决策失误。??公元1643年,李自成起义军在河南朱仙镇大败左良玉、丁启睿、杨文岳率领的关内明军主力,下一步往何处去就浮上了水面。李自成和手下的主要骨干大将都是陕西人,而且随着战局日渐顺利,李自成本人也逐渐改变了过去平易近人、谦和纳谏的作风,一般人很难说动他。就连宋献策、李岩等人也要随时看他的脸色来揣测是否提建议。因而这场农民军往何处去的决策讨论一开始就蒙上了阴影。当时农民军大将刘宗敏、李过、袁宗第等都主张在西安建都,然后一路杀进北京。而宋献策、李岩等主张暂不攻打北京,但是他们的建议属于少数,不被采纳。最后李自成采纳了顾君恩的建议,实际上也就是他自己的意思,即先定都西安,再从山西杀进北京。后来农民军的战略也就是如此进行的。??这个战略总体上是个近视眼战略,她只看到了明王朝,而忽略了北方的满州贵族建立的强大后金,忽略了明王朝还有一个南京陪都。如果暂时留下北京不打,转身南下攻取富庶的江南,那么,形势就是完全两样了。??一、留下北京不取,可以让北京成为农民军和满州后金之间的缓冲。当时明朝最强劲的生力军关宁铁骑驻扎在山海关,就是用来对付后金的。如果不打北京,吴三桂的关宁军就不会用来进攻农民军,而是继续抵抗后金军队,从而起到牵制住明军和后金军双方主力的作用。??二、从经济上来讲,农民军长期活动的河南、陕西甚至山西、河北自万历末年就一直饱受战乱之苦,十室九空,民不聊生,经济实力非常低下,无力支撑长期战争。而当时唯一受战争破坏相对较少的就是江南,而且那里一贯是富庶的鱼米之乡,占有江南,就能拥有支持战争的一切资源,钱、粮、兵员,应有尽有。更何况当时明王朝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基本已无有组织的军事力量,大兵一到,势如破竹。??说到底,李自成还是失之于小农意识,只看到眼前,只想推翻明朝即可,只想打倒皇帝做皇帝,没有全面的战略目光,如果晚做几天皇帝,先打下江南,建立稳固的根据地,然后休养生息,积聚更大的力量,视北京崇祯帝和沈阳后金的动向而定,那么等明朝的残存力量和后金拼个你死我活后再出大军征讨,还有何忧,可惜李自成计不出此,只想先打下北京称帝,结果陷入了明朝残存势力和后金军队的夹攻之中,大好形势化为乌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