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土地,不朽的平凡

2008-06-13 22:46 | 作者:晨暮随心 | 散文吧首发

我是一个对文字很挑剔的人,可是,唯有路遥,让我挑剔不得,让我打从心底里佩服他!或许你会说路遥的文采比不上陈忠实,思想上也欠缺厚度,或许你会认为他的技法过于老套,赶不上新潮,可是,他那《平凡的世界》,他那纯朴的《人生》,带给我们多少心灵的震撼与感动!他是真正的为人民而歌,为土地而歌!正如毛小懋所说的,路遥的小说漫篇激荡的青让人完全忽略了他文字上的诸般不足,这些激情无处不在,就像电影《永失我》结尾说的那种“巨大的、无可比拟的、过去我从不相信会发生在人间的激情”。

路遥,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其代表作有中篇小说《人生》与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在读者群(尤其是青年读者)中,他的影响很大,这与他创作的城乡交叉地带题材及个人奋斗的故事有关。他的作品以传统价值观念及现实主义手法为主,单线索,重故事,情节上又带有较强的浪漫主义因素。[1]其小说中的主观性的修辞姿态和抒情化的文体风格,既与俄苏文学果、司汤达等法国小说家的影响有关,也是受陕北的自然风貌、生活方式和文化情调影响的结果。小说具有雄浑的力量感、沉重的苦难感、淳朴的道德感和浪漫的诗意感。[2]

然而,没有曲折的经历不足以谈人生。路遥的《人生》这部小说记录了主人公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描述了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也全面体现了高加林艰难选择的悲剧。人生的矛盾,选择的矛盾描绘得淋漓尽致。书中还引用了作家柳青的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如果说《人生》是一部展示个人沉重命运的小说,那么小说《平凡的世界》就是一部描绘生活描绘人生的经典传奇。细心一读,书里内容,都能隐约感受起伏的人生,无奈的现实,生命的厚重、人心的宏阔。《平凡的世界》共写了近百个人物,从揽工汉到省委书记,这些人物形象鲜活地表现了人们的思想变化。小说中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主线,表现了一代青年农民奋斗的艰难历程。[3]

路遥,通过他的小说,向人们展示了陕北农村的吃苦耐劳精神。尤为可贵的是,路遥在创作中始终要求自己“不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他不是像“民粹派”、“启蒙者”那样“到民众中去”,而是“从民众中来”,他不是为民众“代言”,而是为他们“立言”,他自身的形象经常是与笔下的典型人物形象——浑身沾满黄土但志向高远的“能人”、“精人”合二为一。以“血统农民”的身份塑造出从中国农村底层走出来的个人奋斗的“当代英雄”,这是路遥对当代文学的独特贡献。[4]把生活的苦难、残酷和卑微描写出来并不是他的特色,许多作家都能这样做,而能够把贫穷、窘迫写得如此无辜、纯洁,甚至可爱、可敬,以及对贫穷、窘迫的无畏、坚韧、永远的挑战,才是路遥小说美感的独特之处。贫穷不是罪过,寒酸并不低贱,落魄依然纯真,奋斗永无止境,展现着作品主人公心灵的诗意,也包含着生活的奋进哲学。这种道德上的温暖与精神上的抚慰,必将激励、感动一代代读者。[5]

可是,让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人们这样喜欢的书,在文学史却没有它所应该有的地位.难道是我们的欣赏水平太低,我们的阅读趣味太低!还是文学与人们的生活脱节了呢?!也许下文能给你一些你不能描述出来的感受……[6]

在《中华读书报》多次组织的“中国读者最喜爱的20世纪100部作品”的调查中,《平凡的世界》始终名列前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听众最喜爱的小说联播”问卷调查中,《平凡的世界》名列榜首。[7]从“主流”的角度上看,《平凡的世界》获得了最高规格的“象征资本”,它以榜首的位置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2000年入选“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权威的现实主义批评家秦兆阳、朱寨、曾镇南都曾给予路遥很高的评价和切实的鼓励、支持。可是,这样一部在“官方”和“民间”都轰轰烈烈的作品,在我进入大学中文系学习的“纯种学院派”的感觉里却是“默默流传”。[8]在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里,仅把《人生》放置在“感应时代的大变动”一章里加以表述,称之为“人生道路的选择与思考”。而在华中师大组织编写的《中国当代文学》和洪子诚著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均未涉及路遥。[9]这几部文学史之所以在学术界获得很高的评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各自以鲜明的学术个性突破了以往以现实主义为基本原则的写作规范,从而具有了“重写文学史”的意义。所谓“重写”正意味着“审美领导权”的较量。或许是出于对“现实主义”规范的有意疏离,或许由于传统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难以被容纳进新的文学史框架,《平凡的世界》成为这些文学史的“盲点”,这样的“集体忽视”,其实正显示了在“现实主义审美领导权”弱化以后继续创作的传统现实主义风格作品的位置。[10]

特别值得注意的时,对于文坛的“冷遇”,甚至对于发表和出版的艰难,路遥在创作《平凡的世界》之前就有着清醒的意识。对于他来说,运用一种“类似《人生》式的已被宣布为过时的创作手法”结构这部长篇巨著不是出于一种文学观念上的无知或文学技巧上的无奈,而是一种“清醒状态”之下的坚定选择,是“个人对群体的挑战”。路遥在生命最后一段时间内完成的长达数万字的《早晨从中午开始——〈平凡的世界〉创作随笔》可以视作一份补发的挑战宣言。[11]

如今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有几篇作品是在描绘农民真实的生存境遇;有几篇作品能够渗透农民的骨髓,切中当下的命脉;又有几篇作品能使百姓为之动情,为之震撼?那些自以为反映时代问题的作品,我们很难看到他们与普通民众在现实生活层面上的血肉联系,更难看到普通百姓所承受的生活压力和付出的沉重代价,以及他们真实的生活情景和情感世界。很多自称是农民代言者的作家,没有真正把农民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而是优越痛快地指责甚至嘲弄丑化他们。那些自称充满了泥土气息的作品,其实早已摆脱农民的世界,或无病呻吟,或痛陈疾呼,博取人们的同情与怜悯,往自己腰包里搂银子。有些作家作品,笔触避开对农村变革社会图景的正面描绘,向内转入家族、家庭、男女个体的情感行为,表明对传统写法的“颠覆”,却难掩作品背后的浮泛、单薄乃至概念化。路遥的伟大、不凡和与众不同就在这里:他挚爱着农民,真正为农民写作,成为农民的代言人;他把读者奉为上帝,追求作品有更多读者,却没有去媚俗迎合,更没有愚弄、欺骗、毒害读者。终生将自己的笔触向黄土地上的劳苦大众,谱写了一曲优美崇高、气势恢弘的土地和人民的赞歌。[12]

当然,路遥的作品,绝非是无可挑剔的完美之作。从不足的方面看,他的写作,是道德叙事大于历史叙事的写作,是激情多于思想的写作,是宽容的同情多于无情的批判的写作,是有稳定的道德基础但缺乏成熟的信仰支撑的写作,还有,他笔下的人物大都在性格的塑造上不够丰满。但是,这样的不成熟和不足,并不影响路遥作品以朴实的诗性意味和积极的道德力量打动读者,并不影响我们喜爱他的作品,记住他的名字,感念他的劳作。[13]

路遥的小说之所以受到读者的喜爱,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因为他的小说内蕴着一种令人愉悦的美好的道德情感。而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对道德上的淳朴和善良这些美好的东西漠然视之。半个多世纪的恶劣的道德环境破坏了人们对于善的感受力,破坏了人们对怜悯、同情的感受力。我们的作家乐于叙写丑的和恶的东西,乐于展示人的阴暗的心理、卑下的欲望、粗俗的举止、低级的趣味和残忍的想像。我们的作家不是培养人们对生活的眷恋的热情,而是鼓励人们以一种游戏的、放纵的态度敌视生活。我们时代的消极写作者通过亵渎文学亵渎生活,通过摧毁道德摧毁生活。在此情形下,路遥的小说的道德化叙事,正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就具有“个人向群体挑战”的性质。[14]

路遥作品在普通读者和“文学圈”之间影响力的巨大反差,成为当代文学的一个尴尬,显示了当代文学“审美领导权”面临的危机。我们的媒体、记者、评论家宁愿对那些所谓的“作家”热捧,却不愿对一个真正的作家钟情。对路遥及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目前的学术界还没有做出充分的评估和肯定,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是有缺憾的。一部作品凭借自身的魅力在一、二代人间“默默流传”,本身就是一种光荣和伟大,若不借助文学史的力量,这样的光荣和伟大迟早会被历史长河淹没了的。对于路遥这样的作家来说,这是极为不公平的,也是对读者权利的剥夺与漠视。[15]

令人欣慰的是,在王庆生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中有了对路遥的比较得当的分析。但并不代表路遥的研究就此结束,具体到《人生》研究,评论家多停留在文明与道德的社会层面,忽视了作品的语言,风俗背后的文化意蕴以及人物生命个体存在的悖论性矛盾的研究。而且,对《平凡的世界》和《人生》中主要人物形象之间关系把握,还有待进一步全面的探讨。[16]

重温路遥,是我们的必然选择。重读路遥,我们将变得诗意而高贵![17]

不朽的土地,不朽的平凡!路遥教会我们的,又岂是这几千字的论文所能说完?

……

参考文献

[1]网址:http://www。white-collar。net/01-author/l/58-luyao/

[2]、[13]、[14]《2002文学评论》,200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网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zp/xzzpk/sdwx/lplml/1419_3841。htm

[3]《平凡世界里的路遥——对我影响最深的一个人》-玻璃先生-搜房博客

http://blog。soufun。com/12262081/1429549/articledetail。htm

[4]、[6]、[8]、[10]、[11]《2003文学评论》,200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网址:http://hi。baidu。com/wode1984/blog/item/99798851f6a4f02443a75b6d。html

[5]、[12]、[15]、[17]网址:http://www。hongxiu。com/novel/view。asp?bid=291141

[7]、[9]《中文系毕业论文——班门弄斧》,作者:liuxuer

http://www。blogcn。com/wzfl/article/20055/20844196。shtml

[16]网址:http://beixuan。bokee。com/viewdiary。14548292。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