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

2009-11-11 23:05 | 作者:姑苏一风 | 散文吧首发

30年前,我出生在一个贫穷村庄的一个贫困人家。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接触到一些流行词语——“洋油”、“洋火”、“粮票”、“工分”、“万元户”。洋油灯、洋火柴是生活必须品,每家每户都要凭票购买;粮票是定时定量领取的人口计划粮;工分是父母亲在生产队劳动一天所得的积分;万元户是村里人追求富裕的理想目标。

那时,尽管父母亲很努力、很节省,却仍然没能改变家庭穷困的现状。逐渐地,母亲开始变得发牢骚,父亲的脾气也越来越暴躁。从那时起,我就讨厌生在这个“战事”不断的家庭,也给我的童年生活留下了几分阴影。

终于,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风吹到了村子里。母亲有着裁缝的技能,村书记便鼓励父母去承包村里的服装厂。父亲没有文化,但不缺乏闯劲。在得知一些优惠政策后,父亲筹借了一部分资金,办起了村里第一个工厂。母亲精湛的手艺和父亲的吃苦耐劳,第一年工厂就赢利了,我家的生活也开始殷实了起来。

看到我家这一变化,村民们早已按捺不住心中那份冲动,一之间村里的工厂如后春笋,大家都在为自己的事业而东奔西跑,掀起了一股创业热潮,村里的人也从上田地拿工分到上班拿工资的转变。几年之后,村里明显的富裕了起来,很多人家都盖上了新房,成了万元户,父母亲也用积蓄在镇上购买了一幢小别墅。

20岁那年,我应征入伍,当时连队住的是两层楼的砖瓦房,两个人合用一张学习桌,会议室配了一台20寸彩电,伙食标准是三菜一汤。尽管训练艰苦,站岗执勤劳累,但生活还算比较优越,大家吃饱了也就不想家了。

入伍第二年,母亲突然打来电话,说:“咱家的厂破产了,由于大型企业的出现,小厂无法与之竞争,加上你父亲没有文化,厂里亏损了很多钱……”听了之后,我万分焦急,但又不知如何是好。指导员得知后,做通了我的思想工作。而后,我写了一封家书,鼓励父亲要转变观念,重新学习新的技能。

第三年,父亲回了一封信,说:“库存衣服低价变买了,还清了借款,通过三个月的驾驶培训,我已光荣地成为市里的一名出租车司机。”也就在那年,我考上了武警南京指挥学校。学习期间,校园里的生活设施每年都在发生着变化,电脑更新换代了,新的住房更人性化了,训练馆也建成了。当我离开学校时,大礼堂又已完工了,坐在可容纳一千多人的宽敞礼堂内举行毕业典礼,阵阵空调的暖气将整个空间变得温暖如春。此时,我又想起了前年刚入学时穿着大衣在寒风凛冽中看电影的情景,一种莫大的幸福感顿时油然而生。

2002年,我分配到了武警苏州支队工作,当时园区的率先发展已初见成效,新颖别致的建筑、宽广美丽的现代大道、如茵似毯的草坪、碧波荡漾的湖水,形制不一的小,无不渗透着古典雅韵与现代浪漫融为一体的美。来到连队,战士们的文化越来越高了,住的是宾馆花园式营房,伙食费增加到了四菜一汤(13元每人每天),教育课有了多媒体,阅览室有了警营网吧,寝室装上了空调,学习室装上了程控式数字电话。

前年,国家又将军人福利待遇进行了大幅度的提升,我的工资收入增长了近一倍。去年,母亲又打来电话,说:“国家准备组织一大批农民赴香港等地旅游,我们荣幸入选了村里的代表。”今年,军队体制变革,我却不幸被列为转业的对象,那天晚上,我一个人在连队荣誉室徘徊了许久,泪水浸润了双眼,最终还是愉快地服从了组织。在安置工作中,我又一次选择了最艰苦、最危险的行业——人民警察。

这就是我与改革开放的故事。30年的得得失失,让我见证了祖国改革发展的巨大变化。30年的风雨历程,让我更坚定了只有改革才能繁荣的信念。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我将牢记神圣使命,继续为伟大祖国下一个30年的安全稳定保驾护航!

评论

  • 林飞:在这送上我 深深的敬意。
    回复2009-11-12 1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