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山游记

2013-01-05 13:41 | 作者:清寂 | 散文吧首发

没想到我的旅程是这样开始的,一路上除了“赶”就是非凡的体验。机场狂奔、大巴堵车、的士飚车速递、扑屯溪。即刺激又狼狈的一天最终归于安静舒适的徽州故里。

清晨借着窗外第一缕阳光的泻入,掀开帷帘,不远处的丛林里雾霭萦萦,山石隐现,试眼疾呼“亲,快快来看........"夹着几束阳光侵入林间,惊醒了树上恬息的小松鼠,随着他躲闪跳动的影子,一片片长满苔蒿的线条简洁的黑瓦铺成的屋顶和高大的白墙,黑白相间,错落有致突然闯进我们的眼帘。据朋友介绍这里的房子多是以天井采光、通风及与外界沟通。外墙很少开窗,因此房内总给人一种幽暗凄迷的感觉。迈入徽州故里正堂你会发现,房里内部繁复精致与外部的简洁纯粹形成鲜明的对照,我们见识了徽派建筑中的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清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一体,色泽典雅大方,使房屋精美如诗,著名的三雕——木雕、砖雕、石雕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这是一个被现代社会遗忘的旧。现代的阳光还没有照耀在它青灰的屋瓦上,在都市的喧哗之外,它抱残守缺,在皖南的清澈中向我们呈现了一种朴素的民间生活,一切都那么古雅简洁,此时有种回到遥远的历史长河中去的感觉。

试幻想着回到古代,士大夫在这样的宅子里生活或是读书,或是弹琴书画,或是会友对弈,或是茗饮诗作,那时出行虽没有汽车但可骑马,马虽不比汽车快但比汽车更环保,更有时间心情观景作词思考问题。惊呼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时不由得感叹社会的发展进步同时也抹杀了我们民族的许多人文精神和历史文明,多让人向往这样静适平淡远离喧嚣繁杂的生活环境。

一阵微风袭来,沿着蜿蜒盘旋的公路前行,路旁竹海荡漾松香扑鼻,眼前崇山峻岭高耸入云,欲问何处时,只见正前一牌坊上书"黄山"此时不由得想起小学时课本里描写的黄山奇观及唐代诗人李白诗句: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

亦闻温伯,独往今相逢。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

大家兴奋至极溜索到半山时阳光被云雾遮住,失去早晨的明媚,蒙蒙的雾掺夹着飕飕的微风使得我们直哆嗦,伴着一阵阵微风的卷袭,雨下下停停,大大小小的雨点不时砸在雨衣上,发出哒哒的声响。

雨衣也穿穿脱脱,雾霭缭绕着松柏山石,穿过几个亭台楼宇,丁点儿行人穿梭在云雾丛林之间,忽隐忽现,仿如梦中仙境,幽邃的小道弯弯曲曲延伸在云林深处,飘渺之间股股潮湿的雾气掠过我的鼻息,随着步子的移动一点点逝去,最后成为远处迷离的朦胧,翻过北海,虽然身处山中,可这名满天下的黄山美景依然不显山露水,这让我们慕名前来观赏的人感觉黄山欲见还难,千里来寻难道真就无幸面它真颜?此时不由得想到这么句话:“不识黄山真面目,只言身在此山中”的感叹。这样的情绪仿若林中的藤蔓曲曲绕绕蔓延至我的心间,理不清还乱。无法把眼前的景观和想象中的美联系起来,也分不清距离和美的因果关系。途径黑虎松、梦笔生花、笔架峰、狮子峰、猴子观海、石鼓峰、达摩面壁时触手可及的也不过是身旁冰冷潮湿的山石和姿态各异的树,较之远处这多少给我们些心灵安慰。

雨雾依然浓厚的笼罩着,它像一个戴着面纱的仙子半遮半掩,时时牵着我们好逑的心理走,且始终以高傲的姿态面对我们,不过此时我们依然相信它是美丽的,不然它这威震四海的美名岂不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或许它还没准备好妆容与我们相见。又或许过一会,或是明天我们虔诚的拜访会让她感动并掀起面纱。又或许......

排云楼小息片刻我们开始按捺不住内心的渴望,征服黄山寸土的欲望让我们带上相机直奔西海大峡谷,下午的云雾更加浓厚,大峡谷的惊险,奇美,峻峭仍未看到,往哪里瞧,哪里看,一遍皆是山气巃巃,触石兴云。站在崖台谷边有种踏云而去的感觉,我甚至试着想纵身云海是何种感觉!不过雨雾且为我们提供了安全的视线,虽临崖壁险峰却无恐高的心理反应。纵使手无筇杖倚助皆能临及高峰涉及深谷。天开始慢慢暗下来,雨露打湿了头发混着被汗浸潮的衣服身体微觉寒冷,恐天黑雾深迷路我们告别西海大峡谷只好沿途返回。

初到的惊喜已经淡定成山中的一石,一草,一木,环视周围每每皆是,我恍如做梦,不愿舍下任何一处景色,身在画中,画在心中,除了一片寂静淡然的山色早已远离都市的喧嚣与繁杂了。

砰砰砰!传来敲门的声音,师父说:“明天大晴,你们这次可是有福了,很多人来了多次也未能见到黄山日出,店家说凌晨五点四十的日出,千万别错过!看到黄山日出奇观才算不虚此行哦”。

凌晨五点,揣着特别的感觉,似乎自己要去做一件惊天动地,庄严,神圣的事情样。向着漆黑的夜,披上店家提供的羽绒服,穿过片片小林,摸着陌生的小道高一步矮一步的踱着步子直奔北海清凉台,仿佛是一个朝圣者带着与生俱来的那份虔诚去另一个美好的世界。

人潮涌动,清凉台,狮子峰都早已站满守望者的身影,辗转半晌终于挤进一个观望点立足,打开相机对准东方,霎时天空已渐露微弱的曙光.那儿亭台翼然,它终睡醒了,东方显出了鱼肚白,人群开始骚动起来,一会儿,鱼肚白渐渐地转成粉红色,东方的天际出现了橙红色的彩霞。忽然天边出现了一道发亮的光,是那样耀眼,不知谁说了句“快了,快了。”这时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激动,只觉得心里发紧,牙齿打颤。看看四周,有照相机的准备按快门,没照相机的翘首以待,大家似乎停止了呼吸。如在录影机中一格格地播放着。不知又过了多少时候,太阳像一个小火球,突然从云海间跳出来,开始是半个,后来就成了大火球。耀眼的太阳散发出橙黄色的光芒,顷刻间,浩浩的云海被太阳的红光一照,色彩斑斓,远近的山峰在云海的淹没下,只露出小小的山尖,就像大海中的珊瑚礁,更把整片天地染成金红色.而且它还渗透着暖和的光泽,恩赐大地光明.我则已被此惊呆人神的美景摄住了心神,暂时停止了思维与哀愁.等待着照下那瑰丽的景象;大地母亲好像不愿让太阳离开怀抱似的,太阳只能一点点地向上挪。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太阳终于挣脱了大地母亲的怀抱,跃上了天际。我惊呼“太壮观了,真是名不虚传!”观者感慨万千,赞叹不已。我也被这壮观的场面激动了。脚一松动被后面的人拉了一把方才脱险没有失足跌下山谷。

日出,表明新的一天的开始,充满希望,充满光明。

我们的坚信,终得拨开云雾见青山,那份喜悦和感动给我们注入无比的力量,庆幸赶上好天气,虽然没遇上神女般美妙的云海,但能在清澈的意境里登山,看四周清澈的景物,领悟澄澈的思想。我们一气呵成登上飞来石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相传,女娲补天,剩下两石,一块是贾宝玉口中衔的那块“衔玉而生”,后来佩在胸前的“通灵宝玉”;另一块就是飞落黄山成此奇石“飞来石”。攀及光明顶。相传,古代有位名叫“智空”的和尚,在此修行15年。有一天,亲见“日华”出现于天门,山顶大放光明,故名“光明顶”。到达炼丹炉时据说:轩辕黄帝与容成子、浮丘公曾在此炼丹而得名“炼金成丹,必假山水。山秀水正,丹药乃灵。臣尝遍历名岳,唯黟山为神仙都会,云凝碧汉,山高林茂,灵泉甘美,能煮石成丹。”随之我们踏遍了手掌峰、鳌鱼驮金龟、莲花峰、孔雀戏莲、玉屏峰、终极迎客松。”有人说,在黄山不但要低头看山,还要面面看山。俗说:天不变,道亦不变人不能走进一条河谷。在黄山处处皆见因为风向位置不同,山的样貌就迥然不同,因此我的心随之爬行的角度看山峰而变幻不定。

沿着百步云梯攀爬,便是一线天,往回走正遇几个桃山工,两条扁担在肩上附着身体摇摇晃晃,我好奇的问了下,他们说一般一担有过百斤的物品,从早到晚大概快些可以挑三转,分段担桃,小到山上卖的水果零食蔬菜,大到建筑宾馆客栈的建材,外到沿途的垃圾纸屑,内到宾馆被物,我赶忙让开甚至刚要去帮他们一把,师父急忙拉开我说:“别帮倒忙了赶紧让开才是正道”。愣了愣,我感叹他们的生活多么不易,,黄山之所以保持着干净美丽,他们应该是大功臣。比起我们这样的旅行者遇到的困难他们的路实在艰险的多。我为了消遣游玩,而他们是为了生活,我只有三天的考验,而他们却可能要一辈子用肩膀和双脚来丈量人生的道路。不知是他们习惯了还是淡然了,或是无法选择,在他们脸上没有表现出很痛苦无奈的样子。

再往回走,徒步二十几公里的山路,我忽然觉得双腿不再打哆嗦了,我一直脑海里浮现这么个念头,不管生活在怎么艰辛,只要我们挺住,总会苦尽甘来。

古人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此时此刻我亲身体验了一回,虽没游遍黄山所有大小峰峦,但我依然想道:此行不虚复来还,五岳黟山岂堪言。若问黄老修仙处,此乃洞天非人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