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话太行
衣食住行话太行
我下乡的唐县是太行山区老革命根据地,白求恩战斗过的地方,村里很多人当过八路军,参加过抗日战争,打过鬼子,在村里,我听到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老区人民艰苦的生活和他们与艰苦生活抗争的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选调回城后,每每谈到下乡,谈到农村,谈到各地风土人情,我总要想到太行山区乡亲们艰辛的生活,想到那里人们的衣食住行。
后来,我知道了“老少边穷”这个词;再后来,又有了扶贫这样的活动;再后来,我们厂有了扶贫点儿,很多地方比我的家乡更艰苦;一次次的募捐,一个个的工程,我都积极参加,在我的心里,送去的钱物已经分发给家乡的人们,我又一回回看到了我的家乡,我的太行,我的艰辛的老区人民。
我多么希望家乡太行山区人们的衣食住行不再是当年的那个样子啊!
穿衣、吃饭、住宿、行路是人们生活上的基本需要,它深刻地展现出当时、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风俗习惯,人文景观,太行山孕育了太行人的衣食住行,折射出时代的影像……
衣是人们穿在身上,用来遮蔽身体和御寒的,当然也有装饰的作用。家乡唐县山区人穿的衣服,多是用自己纺织的粗布做成的。村里几乎家家院子里都有一个地窖,织布机多是安放在地窖的入口处,织布人可以借助地窖入口透过来的光亮抛梭织布。
我看过纺线、浆纱、穿梭、织布、染色,很有意思。棉衣、单衣、鞋袜都是用粗布缝制的,尤其是他们做的粗布袜子很有特色,先把两片脚形布缝好,再缝制袜底,有的还在袜底上绣了各种图案,挺漂亮的。织出的粗布很窄,上面净是小疙瘩,穿在身上不舒服,可他们却风趣地说:“粗布好,有了虱子,不用抓痒痒,拽住衣襟蹭蹭就行了。”
食就是吃饭。家乡人的饭食非常简单,一年四季几乎都是稀粥,倘若家里有几个半大小子,就更发愁了,不但粮食紧张,还要攒些钱盖房子,真是难上加难。出工前,几碗照见人影的稀粥,灌一个“水饱”,到了地头,还没有干活,先要找地方解手。麦收时,劳动强度大,家境好一点儿的人家才搅块“那糕”吃,搅“那糕”是个技术活儿,锅里放些水烧开,把山药面放进去,用小火蒸一会儿,再用铲子搅,黑糊糊的一大坨,就着咸菜吃上一块,挺顶时候的。
我下乡的村子在唐县应该说是比较富裕的,虽是山区,但有唐河水灌溉,有水田,有稻米吃,然而,自称是一河两岸的“稻畦湾”,稻米却往往舍不得吃,常常用稻米换山药干吃,我记得那个时候一斤稻米可以换三斤到三斤半山药干,不管怎样,村里的乡亲们对于生活在唐河边十分满足,常对我说:“人分三等,一等人生在一城二县,二等人生在一河两岸,三等人生在旱地湾湾,旱地湾的人们比我们苦多了。”
真是这样,我的一些同学分配到所谓的“旱地湾”,那里的生活更加艰苦。
住乃住房。村里盖的房屋,多是两间一套,外屋做饭,里屋睡觉,不象平原“一明两暗”,一盖就是三间。那房屋建筑很有特色,石头墙砌得平平整整,青瓦顶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小塔松,木制的窗户,由一个个方型窗格子组成,上半截可以向外打开,几乎家家都是糊窗户纸,很少有用玻璃的,农家的院子不大,猪圈、厕所、柴禾垛、各种农具,摆布得很有条理,收拾得干干净净。
盖房用的石头是从近处的山上采回来的,想盖房子的人家,每天早上出工前,都要用独轮车到山上推一两趟石头,石头较大,一次最多两块,日久天长大大小小的石头堆满宅基地,一有空闲,还要用锤子、錾子叮叮当当地在石头上敲出一个平面,等到沙、石、灰、木料一切准备妥当,约好村里帮忙的人,就可以开工了,房子盖得很快,一天就起来了,留下一些细小的杂活儿,要自己慢慢地拾掇。
我不知道盖一套房子要多少钱,只是常听老乡们和我念叨:“盖一套房子真不易,前紧三年,后紧三年,中间三年还不敢吃不敢喝。”这也许就是那房子的价格。
行就是走路。太行山区的路蜿蜒曲折,虽不那么险要,但也难以行车。听村里人说,只有卫生所罗医生家有一辆自行车,是城里的一个亲戚送给他的,舍不得骑,又怕别人借去练骑车,给摔坏,只好拆卸开,放起来。
村里人,无论到哪里去,也不管路程有多远,十几里,几十里,上百里,都是靠两条腿。由于山路不好走,运送东西也只能用旱担、背篓、独轮车加上一双铁脚板了。太行山的路造就了太行人,山里人不仅有双铁脚板,他们割草打柴,春耕秋播,攀崖越岭,如履平地。
干什么活儿,换什么骨头。我到那里,每天上山爬坡,割草打柴,挑担抬石,没有多久就习惯了,我和村里人一起到王快水库修工,一百多里地,后半夜出发,傍晚就可以赶到那里,第二天一早就开始拉小车,每天十几趟,上百里的路,还要拉一车石头,就凭两条腿。山路蜿蜒曲折,坑坑洼洼,不平有不平的好处,长途跋涉,脚上不会起泡。
回城后,村里来人告诉我,我们村现在独轮车少了,大多换成了小拉车,我想家乡的路也一定比过去宽了、平了。
近来,听说没人再纺纱织布了,当年的织布机成了古董;还听说河滩栽满了树,村里盖起希望小学,公路一直修到村边,还通了汽车,村里的年轻人开始走出大山,到城里去打工,许多家里通了电话,看上了电视,乡亲们的生活比过去好多了。真想再回去看看,看看太行的衣食住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