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读红楼

2012-12-21 21:42 | 作者:严程 | 散文吧首发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能相继者①唯明清之小说

《红楼》享誉全球,这从世界各地逐渐兴起红学看。

前面说过,红学在今天的发展日益壮大,有关对《红楼梦》研究的文章甚至书籍数不胜数,其中也不乏一些大家的著作,如周汝昌、刘心武等等。作为对红楼的读者和喜者,我也对《红楼梦》说点自己的认识。这是读过全文(包括高鹗续版)的第一感受。...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神话框架故事预示出宝黛二人的悱恻情缘与最终毁灭,了这一份爱情深沉、美丽而悲哀的基调。等

但当这些波折、误会、冲突解除后,他们仍然没能在一起。而造成这悲剧的原因只是因为他们的理想爱情与封建礼法形成了对立。虽然这对立可以消解,但《红楼梦》却没如我们所愿,消解爱情与礼教的冲突。它通过让我们看到理想爱情在封建礼教的强力催折下走向悲剧性的毁灭,从而警醒我们要对那个时代的保持清醒的认知和严密的丰赡。因此,木石前盟这一美丽爱情的毁灭,便成为那一特定历史条件下无可规避的宿命。(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就有暗示)、万艳同杯(万艳同悲那些暗示人物悲剧命运的

黛玉泪尽而逝,宝钗被封建礼法埋葬进无爱的婚姻而守着永世的孤寂痛苦。其他女性也莫不落得悲剧的下场:“才自精明志自高”的探,与父母骨肉分离,“一帆风路三千”,远嫁他乡②;“霁月光风耀玉堂,但“终久是云散高唐,”③;迎春误嫁中山狼,使得“侯门艳质同蒲柳“公府千金似下流可惜了“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惜春“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了那绣户侯门女,”,“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除了宝黛的爱情悲剧,诸多青春女儿的悲剧,《红楼梦》又在更广阔的背景上展示了封建大家族乃至整个社会的悲剧。小说在第二回便借助冷子兴之口,对表面上气象峥嵘的荣宁两府的实质衰落做了个总体性的介绍:“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还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⑦在第五回里,更藉“红楼梦十二支曲”(收尾·飞各投林)一曲,预示了这个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富贵已极的家族最终“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而这贵族世家的儿孙之所以“竟一代不如一代”,并非仅仅是这些男人个人性情禀赋使然,也仅仅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历史循环结果,实际上,它是来自于整个时代对人性的扭曲摧残抑制。

由爱情的悲剧女儿的悲剧家族以及整个。其实在我看来这也许也就是那个曾世受皇恩最后却落得“举家食粥著红楼”的芹先生的悲剧

作为青年读者,我其实对红楼梦拥有的对时代的讽刺,甚至对整个病态的封建制度的抨击是不怎么感兴趣的。我所喜欢的是那些可怜的鲜明的人儿和那些让人笑让人痴让人心碎的故事。我所喜欢的红楼,是她的真,是她的悲剧“美”。莫要说“可叹停机德”的宝钗,也莫说“堪怜咏絮才”的黛玉,就只是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晴雯也为我深深倾慕,金陵十二钗都有她们自己独特的美。不管是美貌还是才情还是鲜明的个性都会让无数读者倾服,起码让我早已倾服神往那个大观园里的世界,那个红楼!一把辛酸泪浸透了满纸的荒唐言,曹雪芹手中握了一卷一梦千古的红楼,眉宇间隐约一丝很远古的悲凉。红楼的宿命牵着前生后事的传说,黛玉亏欠宝玉的甘露,便要

注释:①

(贾探春)画: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十二支曲:《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娘,莫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命,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判词: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转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乐中悲》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雄阔大宽宏量,,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子系”冤家》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的根由。一味的,骄奢淫荡贪还构(媾)。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⑤(贾惜春画:一座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独坐看经。

灯古佛旁。

⑥(王熙凤

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⑧《收尾·》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合聚皆前定。欲知命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