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久违的歌
那是08年的一通消息,到如今已转了四个春秋。末日之说听多了,人便孤单了。你要想当成一件趣事重提,或者一首歌,末日的天空便揉着惺忪朦胧的眼睛接着明天的光。
末日之时,说段风月,谈些女人,忆潺潺过往。在我看来是最受到欢迎的。大概是界限没有分清,所以总会在末日之年写点什么,这留下来的,写进本子里的都可以回忆。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写着,我想着塞万提斯在狱中写作的时的场景,他不知道哪天是死亡,在我眼里他一直都在写作着,至于说写到全身水肿,导致成了世界的“骨灰”。倘若我现在写篇哲理性较强些的文字,之后可笑地说着要做个“哲理王”这样我也随之成了世界的“骨灰”若是成不了,那就取里头的一个灰字吧!整个下来即便没有太多人欣赏,我也可以随之而去。这不是很假吗?不是!因为我将其早早视为一首久违的歌。哼哈……哼哈……故作曲陪衬:末日之时,我消失在三万高空里。末日之末,我一直都在……
大部分人的超强心跳,都应和着此次末日的进行曲。一声声激动的呐喊都交织成了一串动听不燥的旋律。它透过臭氧层,空洞了整个天空。一阵阵酸雨便随之降临,做卧倒式的俯冲。这久违的歌声也随之变成了酸样。更不要说,话语了,都早已酸味淋淋。这些都不是正常人所欣赏的,所以一首末日歌曲久违过后,该做些平静又不一样的事情。
鲁迅先生早在《二十四孝图》一文里,讽刺了不少人,直白地说拿肉麻当作有趣来说事,真有些让人受不了。末日也一样,本是如好的一天,翩翩让人拿去与末日来持平,反复地扩张,这也是让人受不了的。前些日子报道又出现了,“世界末日”诺亚方舟船票热卖中。在今天刚好用上,疯狂地挤在那个狭小的空间里,就不觉得全身酸痛吗?没等到真的末日到来结果给挤死在方舟里……等到舱门一打开,外面的世界依旧缤纷。那样会多出无数副不尴不尬的面孔,只有笑着来收场。
末日未孤单,末日这久违的歌,声音愈加膨胀,生活便愈加退步。焦急和困惑不解,像个孩子一样哼唱着久违的末日之歌,未来的世界又有几许安静的天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