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行赋

2009-10-07 17:53 | 作者:风兮 | 散文吧首发

八月,我打江南走过

终于,从江南回来了。

终于,在八月的天,悄悄地,撑着雨伞,打江南走过。

也终于,在踩过那些铺着厚重过去的青石板上走过以后,回眸江南,恍然明白,现实的江南和记忆的江南已经淡然一幅水墨的画,如烟似雾,飘渺虚无。

当我们踏上那块土地以后,八月的江南一改她火辣的天气,以她烟雨的特质温婉地款待了我们,让我们从容地行走在她的土地上。从上海到苏州,到南京,到杭州,到乌镇,雨时下时停,姣婉温媚,随风而来,又随意而去,抓她不住,留她不停。尤其在乌镇的小巷里,忘带雨伞的我们几乎被淋成了落汤鸡,被迫买了一把雨伞,结果雨停了。江南的雨就是这么倏来倏去,让人琢磨不定。好在终于撑着一把小伞,在凹凸的青石板上跳跃前行了一回,也算是了了愿了。我们就是在这样的天气里,心随景动,走过了浩荡厚重的吴越大地。

对于江南,我是怀着虔诚前往的。因为我知道,我走向的不是繁华,而是历史,是衰落了的繁华之后的巨变沧桑,是隐藏在每一块古老的青砖绿瓦之后的人世冷暖。我安静,因为我尊重;我聆听,因为我敬畏;我品味,因为我追寻。我用尽了我对于江南的渴慕来对她进行顶礼膜拜!

六朝古都,脂粉金陵。南京是一座承载了太多故事悲伤的城市。

之前,对于它,我只知道历史,那些金戈铁马,硝烟弥漫的瞬间,那些温软缠绵,笙歌曳舞的时刻,那些纸醉金迷,耍弄权术的霎那。当我们的车缓缓驶进两旁兀立着高大茂密的梧桐树的街道时,导游说,南京是一座忧郁的城市,当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我看到了他眼里的忧郁,甚至是痛惜,因为他是南京人。

南京该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站在岐阳王陵前,俯瞰金陵大地,我脑海里不断浮现的是“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纷争的历史滚滚而来,又滚滚而去,遥想当年的疆场驰骋,颐指气使,东奔西突,而今都是“凤去台空江自流”。徘徊秦淮河畔,目睹发绿的秦淮水,那些雕楼画舫,那些寻常巷陌,伤感陡然而生!我不知道脚下的哪一块石头是李香君踩过的,哪一座石是她和侯方域谈情说依偎过的;我不知道乌衣巷口的夕阳是怎样落寞而下的,只剩下斑驳的墙壁和那三个大大的黑字“乌衣巷”,“王谢”家的燕子是不是都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呢;我不知道“江南第一才子”的唐寅是在哪一座酒楼里口出狂言“今科解元非我莫属”,然而这位少年才子因为自己的狂放落得一个“终身不得入官”的下场,从而肆意酒林,醉卧红袖,郁郁一生。。。。。。我站在人影憧憧的北岸,望灯红酒绿的南岸,仿佛听见了泊秦淮的杜牧仰天发出的悲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先生悲的岂能是商女?而是那些沉迷声色、恣意妄为、浮生若的达官贵人、商贾士子!悲莫悲兮,如流水;乐莫乐兮,如流水!秦淮水以她的执着见证着这块东吴大地上烟波浩渺般的过往

南京的厚重还在于另一位杰出的伟大的人物——孙中山先生!于是前往瞻仰了中山陵。它背依气势磅礴的紫金山,面向千年古城南京,依山傍水,显得幽寂古朴。顺着山势而上,一步一步靠近先生的陵墓,心也随之而忐忑。早早地在课本里就认识了先生,对于他的深刻印象源自于我奶奶,因为她的被裹过得残缺的脚,小时抚摸她的脚掌,一脸的迷茫和难以理解,也就在那时知道了先生的大名。奶奶说,如果没有孙中山先生,宝贝,你也要裹脚了。所以瞻仰先生的陵墓,确实怀着一种感恩的情怀,替普天下的中国女儿。先生静静地躺着(雕塑),受着不计其数的人膜拜,他的“三民主义”却振聋发聩,激荡天地,响彻寰宇!正是他改写了中国的历史,改写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命运!

站在紫金山台阶上,遥望云遮雾绕的南京城,万千感慨扑面而来。

南京!南京!

有多少风花月?有多少繁华似梦?有多少艰难酸辛?有多少志士仁人?

当你的双脚踩过万人坑,当你的双眼扫过累累白骨,南京就不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个屈辱的标志!这苦难深重的城市,将会让万世子孙铭记于心!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真正深刻体会“南京是一座忧郁的城市”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历史的繁华虽然逐渐散去,但是我相信未来的南京将会是一个崭新的南京!

南京!南京!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对我来说,错过太久。十多年前,考大学,填好了苏州师范大学,结果又把它划掉了。大学毕业,本来决定去杭州,因为妈妈眼泪,最终也未能成行。苏州和杭州就成了我内心里飘渺的梦和曾经的疼。

如果把南京比作一个饱受凌辱的妇人,那么苏杭就是吴越大地上两个纤尘未染的处子。她们和其他的城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再喧嚣,不再气势磅礴,不再颐指气使,而是文静地,怡然地,闲云野鹤般地看云起云落,看岁月轮换。既表现出大家闺秀的风范,也展示了小家碧玉的妩媚,苏杭,以她们的恬淡为江南的婉约添上了浓浓一笔。

我以为苏杭的美更多在于她的缠绵的水,在于她的婀娜的柳树。苏杭水的缠绵,表现在她的无处不在,一泓,一股,一池,一沟,一河,俯首低眉之间,举趾提足之际,她们就盈盈地出现在你的眼里,波光粼粼,藏羞露怯,仿佛二八佳龄妙女,“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后主曾经感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江南人有多缠绵,江南水就有多缠绵。而江南柳树又为江南的水景上添花。那些柳树,长在堤岸河边,浓翠欲滴,给细媚的流水增添了无限风情。长枝的款摆细腰,婆娑飘摇,随风而舞,枝的七竖八垂,温情地注视着绿水,不忍回首,不舍离开,可水呢,却不管不顾向前流淌,真可谓“柳树有情,流水无意”。无水不是苏杭,无柳也不是苏杭。

走过风桥边,走过断桥旁,路过寒山寺,路过十里长堤,所有风花雪月的传说,所有慷慨悲歌的叹息,就都变成了现实。无论是感叹也好,无论是悲悯也好,张继注定了要永留在风桥边,白蛇也还要在雷峰塔下,因为人心就是为了他们而充满柔情,也因为他们才懂得珍惜。

一路走过,苏州杭州不再是地图上那个冰冷的名字。

梦里水乡的乌镇,于我,确实无法用文字去描绘。因为,我连她的一个匆匆过客都算不上。我怕用我的笔破坏了她在我心中的美妙。

对于乌镇,更多的是一些形而上的东西,是我的想象,是我心绘出的江南乡村,是刘若英和黄磊的身影。因为喜欢黄磊在那个剧情里的形象,因为他的温柔敦厚甚至有些青涩,所以喜欢上了乌镇。

在乌镇的青石板路上,在乌镇的木板房筑成的狭窄的街道上,我经历了由晴到雨再到晴的时刻。那雨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倏地从天而降,又疏地躲藏而去。忘带雨伞的我,被淋成了落汤鸡。在雨的仓促里,我雁不留声地穿过了乌镇。

其实,在乌镇,我是怅惘的,没有来由的怅惘。

坐在乌篷船里,年老的艄公,轻轻地摇着橹,桨声轻飘地划破水面,河两岸的房子和苍翠的柳树,在我们细缓的行进中徐徐展开,偶尔一点鸡鸣狗吠,偶尔一点人声喧哗,仿佛人在画中,仿佛人在世外。乌镇,她就只能有这样的声音和这样的景致,温软,随和,淡雅,朴素,那些小桥,那些流水,那些绿柳,也只配有着吴侬软语的江南人。

也就是在这样的景致里,怅惘油然而生,毫无来由地怅惘!也许是景致所生,也许是心情使然,在乌镇的河流上,多想变成一条自在的游鱼,随她三千年,梦她三千年。

乌镇,就是一个梦,一个有关水乡的遥远的虚无缥缈的梦。悠悠而来,又悠悠而去。在乌镇的柔波里,我情愿做一条水草。

对于这次旅行的愉悦享受,终止在了乌镇。在乌镇的河流上,我开始感受到了一种无法拒绝的情绪,在雨后的河流上缓缓上升,以至于与淹没了自己。

没有遇到丁香一样的姑娘,没有邂逅江南风流才子,没有断桥相会上演,没有十八里相送发生,但是,回首这一路的行走,满心的期待和向往,都化着了江南烟雨,融入了那些缠绵悱恻的流水。我知道,无论怎么样的不舍,都阻止不了最后时刻的到来,好在,江南圆满了我的梦!。有人说:“相聚是为了别离。”所以无论多么刻骨铭心的聚首,最终还是要相分。

习惯离别的时候缠绵、流泪,我就想样微笑着离开,仿佛我从来就没有来过。“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