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

2009-10-04 18:46 | 作者:青松 | 散文吧首发

枫叶 在书橱里,保存着我的一本日记本,里面珍藏着一片火红的枫叶。每当我看见这片叶子,就会引起我无尽的遐思。因为在那桃形的叶片上,蕴涵着我流逝的岁月,也蕴涵着我那温馨回忆

我第一次看到枫叶是在北京西郊的香山。那是在一个深秋的季节,天气逐渐变冷,而且已经打过几次霜了,枫树的叶子也正在开始变红。登峰远眺,满山枫叶犹如红雾迷天,朝霞流丹,云蒸霞蔚般极为壮观;游历近观,枫叶与松柏相互点缀,红绿相间,瑰奇绚丽!置身其中,瞬间情绪会为之一变,心情舒畅、精神焕发,什么忧愁和烦恼,全然消失,你会感到整个世界都是那么美丽!

自古以来“香山红叶”就是众多的文人墨客吟诗、绘画的题材。我国最早描写“香山红叶”的诗句是来自几百年以前金代的周昂,他在游香山时写下的诗句《香山》“山林朝市两茫然,红叶黄花自一川。野水趁人如有约,长松阅世不知年。千篇未暇偿诗债,一饭聊从结净缘。欲问安心心已了,手书谁识是生前”诗中对描写“香山红叶”的壮观堪称一绝。

唐代诗人杜牧,在深秋季节山行之时,则为枫林而陶醉,吟唱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千古绝句。明人陈瓒在其《香山寺》一诗中用“清音递槛来双涧,秋色迎檐郁万枫”的诗句,绘出了秋意浓重,枫叶流丹的意境。

近代文人则赋于红叶更多新时代的浓郁气息。“踏秋赏景看红叶,寄情豪抒壮志”就是鲁迅先生在一篇散文诗中把自己比作“被蚀而斑斓”的枫叶。郭沫若访问日本时也曾写过一首红叶诗“红叶经霜久,依然恋故枝。开窗聆晓,俯首拾新诗”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毛泽东也在沁园《长沙》一诗中借助壮丽的秋景和红叶来表达他远大的抱负,寄予他奋发的革命情怀,抒发他昂扬的斗争精神,是情和景巧妙结合的完美体现。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感受到伟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汲取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

住在北京的老百姓,一到秋天,只要一有空,总喜欢到香山去郊游一下。他们郊游香山的动机大概是想给紧张工作后的自己轻松一下,爬爬山,同时也避一避喧闹的都市,休息一下疲惫的大脑。但我想,真正吸引他们到这里郊游的东西恐怕还是香山这些“红叶”吧!因为这叶子颜色由青变黄,再由黄变红的这些变化能给人一种新鲜、甚至奇妙的感觉。这的确是一种给人的感官以惊奇和快感的变化,是在别处难以寻找的。

是的,枫叶是秋天最美的“花”,她虽然没有杨柳的婀娜多姿,也没有桃李那样绚烂多彩,更没有芙蓉那样妩媚多情。但是,她有不畏风霜寒冷的风骨和不可征服的气质,鲜艳中透着高洁,深沉中拥有热烈,红不炫耀,寒不改志,活得无忧无虑,坦坦荡荡。以红色显示生命的灿烂,温婉练达,把美丽留给人间。

“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究竟是风霜染红了枫叶?还是枫叶招来了风霜?谁也说不清楚。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这红叶漫山之中,你会寻找内心片刻的宁静,投入自然的怀抱。当我抚摸枫叶的时候,心波会无比荡漾,激情会燃烧烈火。秋色,在眼前汹涌;秋声,在耳畔鸣叫;秋味,在心头陶醉。

一年一度秋风劲,又到枫叶红遍时。也许成了习惯,每当枫叶红了的时候,我都要打开书橱,取出那片来自北京香山的红叶。不知什么样的念头驱使我,要把过去时光铭刻在那色彩斑斓的叶片里,也要用它来寄托未来的幻。与其说枫叶给我以享受,莫如说枫叶给我以启迪。香山的“枫叶”在秋天孕育出了一个火热的春天天,给我带来新的希望,也给我增强了对幸福生活美好未来的信念,不断鼓励我去开拓、去奋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