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九龙村

2009-09-10 15:54 | 作者:向午平 | 散文吧首发

沿着古丈的默戎河而下,你可以在大山挟持之间寻找到一节较为宽阔的河段。有七八架水车日不停的吱吱嘎嘎地旋转,清亮亮的河水便自然流进了两岸那一大片绿油油的稻田。傍田而立的是一个屋檐连着屋檐的寨子,炊烟和着鸡鸣狗叫的声音点缀起一幅很乡村的图画。再往后,便是山,便是崖,陡峭而巍峨地耸立。这就是九龙村。

村名的来历,据说是因这附近有九个山洞住有九条龙而得名。有不有九个山洞,大可不必深究,但放眼望去,那矗立的山崖间确实能看得见一些黑乎乎的洞口。山洞大多干燥,只有水充沛的季节才会有几线瀑布从高处垂下来,形成一道道难得一见的风景。但村口的洞中,却是常年流淌着一股不小的溪水,洁净且清凉。洞口时有妇人浣衣洗被,捣衣的声响穿进深不可测的洞中又闷闷地传出来,幽远而古朴。盛之季,这里往往成为村人纳凉的场所。三五成群,或抽烟或对歌,直到深夜方才散去。若有人从田地里摘三两个西瓜在溪水里浸上几分钟,便有了冰冻的效果,这场所就更会热闹了一些。洞中之龙,从来没有人见过,但在村后半山上的洞中却葬有多座坟墓。墓不大,也不豪华,仅为一座座显得有些小的土堆,初见者很难想象那里面会埋藏着曾经生命。考古专家们说,这种名为岩洞葬的丧葬习俗最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也是苗族地区曾经盛行的,具有研究古代苗族习俗的科学价值。

村中之路,多铺有青石板,曲折蜿蜒,从一条主道开始,分叉至这家的门口,又延伸到那一家的阶檐,如一张叶片上不规则的脉管。走在路上,会碰上赶着牛挑着担的男人,一律很拘谨地笑着不言语,侧身站了让客人先过。女人大多背了背篓,上面搁了柴火或收获的粮食、猪草,如小山般移动。女人的衣着比男人们讲究,家织布料上绣了苗族传统的花边,同样是满面笑容地招呼,说出来的却是外地人难以听懂的苗语。

听不懂不要紧,那好客的热情却是真诚的。走进任何一家的门,主人都会笑声朗朗地让你坐了,递上一碗清茶以便解渴。快到吃饭的时间,不容细说,主人去屋后抱了一堆干柴开始升火,土鸡、酸鱼、腊肉摆上一桌,倒了大碗的米酒边喝边聊。聊着聊着,九龙村的历史和典故便从逝去的岁月里伸出丝丝缕缕的触角,撩拨着你更深层次的去了解这里的人和事。

确实,九龙村的历史是厚重的。且不说先民们万里跋涉,从黄河岸边如何历尽艰辛走到了这里,村中的那个清代兵营遗址就可诠释了曾经的战火硝烟。在九龙村,不可不提到一位名叫龙廷九的民族英雄。传说其母在寨后洞中避雨时看见九条金龙翻滚腾跃,不久便生下了他。这样近乎神话的传说不足为信,廷九却成长为了一代英豪。他从小学习苗拳,又入峨眉山求师学艺,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特别是神鞭和飞刀两门绝技出神入化。为了抗捐罢税,他率领了五十八寨苗民起义,对当时腐朽的民国政权给予了沉重的打击。尽管龙廷九被杀害于河滩之后连头也没有找回来,但他创编的新式苗家八合拳代代相传,使九龙村一度尚武之风盛行。现在,这个村里不仅生活着国家二级拳师,就连七八岁的小孩都可舞拳弄棍。

从历史的陈述里返回现实,你会听到某一栋典型的民居里传出不曾熟悉的声音,那一定是有一名身穿苗族服饰的妇女正在织布。梭子翻飞,双手舞动,在经线与纬线的交织中,在悦耳动听的韵律里,一匹崭新的家织布缓缓地流进了现实流进了生活。你也会在一处阶檐上或一块树荫下,看见妇女们刺绣或者织花带的情景。一根针或一支梭配上一把五色丝线,便有叫了虫鸣了,花开了鱼跃了;双龙抢宝、狮子滚球、龙凤呈祥、野鹿衔花,这些吉祥喜庆、富丽堂皇的图案便长在了衣裤、裙裾、门帘、帐檐、袋子和小孩儿的帽子上,把好日子的憧憬支撑得和谐而饱满。

走出九龙村,已是夕阳西下,幢幢木楼、片片青瓦全都笼罩在金色的余辉里。归巢的鸟儿呼朋引伴了,山上的牧童领着牛羊进寨了,青草和着炊烟的味道浓浓地流淌了,夜晚也开始在村庄的上空游走。

你知道,这就是大山深处很实在的乡村生活。

评论

  • 牡叶差:顶一下,推荐阅读~
    回复2013-08-22 08:32
  • 牡叶差:看了这篇文章有种亲切的感,文中的龙廷九就是我母亲的外公。母亲在世时告诉过我,她的外公很厉害,是古丈九龙村有名的拳师,是个英雄,母亲很敬佩外公。呵呵呵!
    回复2013-08-22 0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