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06 17:50 | 作者:sunnyboy | 散文吧首发

每当看到别人用文字留下他们父母的点点滴滴,心里有种莫名的感伤,因为二十几年来,不管是在课堂作文,还是在平时的随笔中都很少提及我的父母,主要原因是自己觉得父母很平凡,生活也平淡无奇,没有任何传奇经历值得记录和回忆。但是,最近在网上看到几篇追忆父母的文章,流露出对逝者的怀恋,对当初未能尽的愧疚,我猛然发现,相比他们,我是多么的幸运,因为我的父母还健在,因为我还有报效父母养育之恩的机会。认真想来,正是父母这种平凡的、无私的、悄无声息的付出养育了我,供我上学,为我牵过。

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值得我去回忆,只是自己没有认识到回忆所蕴含的意义所在,或许说自己在逃避回忆,逃避责任,掩饰心中的惶恐。今天,我觉得有必要反省自己,鼓起勇气用文字留下对父母的思念感恩,也是这些年来未能尽孝忏悔

我出生在川南的一个小山村,父亲当过兵,做了二十多年的村干部,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从小父母对我的要求就是读书、读书、还是读书,家里的农活从不要求我做,让我“走出”农村是他们最大的希望,因为他们饱尝了劳作的艰辛,整年的劳累却换不来多少积蓄,省吃俭用也只够学费。从小目睹父母起早探黑、风里来里去的艰辛劳作,我从内心也对留在农村产生了一种深深的恐惧,因此对于父母要我努力学习,离开农村的要求,我是赞同的,也努力为这个目标努力。

父亲忙于村上的事务,家里七八个人的土地就落到了母亲的肩上,从我记忆开始,母亲生活里除了大年除夕和初一稍事休息外,几乎全年无休,屋檐下堆满的柴火是她从两三里以外的山上背下来的,没有杂草的庄稼地是她顶着烈日清除的,满脸的皱纹就是她劳累的真实体现,尽管母亲如此勤劳地伺候着庄稼,但每年的收成却是有限的,多年来,父母几乎不为自己添置一件新衣服,每年过节都是那件压箱底的衣服,款式早已落伍,颜色也有些褪去,但父母从未抱怨。

家里最温馨的事情就是天暑假的大雨天,那样我们一家人就可以留在家里说说笑笑,共享家庭幸福时光,母亲会坐在屋檐下,一边聊天一边做忙着手上的针线活,为家里人每人做一双千层底的布鞋,或者是为我们织一件毛衣,我则坐在她对面一边为她理线团,一边听大人们聊天,不懂的,偶尔还插上两句嘴,大人们往往会说:“大人的事,你懂啥子哦。”父亲的任务往往是推磨,将黄豆磨细,中午来一顿黄姜豆花,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尽享天伦之乐。

很多美好的事情似乎就在昨天,而我离开父母身边却已经十年了,先是为了上学,现在是为了工作,远在千里之外,一年才能见到父母一面,十来天时间,像是匆匆过客,人长大了,与父母的话题也无法统一了,无法敞开心扉向他们诉说生活中、工作中的苦与乐。记得今年回四川出差,随便回了一次家,短的一宿,父母和我就坐在电视机旁,对我的工作和生活问长问短,我躺在沙发上听他们唠叨,表现出很不耐烦的表情,言辞闪烁地回答他们的问题,现在想起来觉得自己是多么的任性、无理。尽管如此,劳累了一天的父母还是很高兴地陪着我,直到深也没有睡觉的意思,还是我说:“睡觉吧,我困了”。父母才收拾回屋睡觉,现在想来那可是我和父母一年中三百六十五分之一的团聚时间啊,我都没能好好珍惜。第二天早上,收拾行囊时,母亲问我需要带点什么,我说“城里什么都有,再说那么远的我怎么带”。现在想来,其实有一样东西是城里买不到的,那就是母。母亲把我送到马路旁等班车,看见车来了,突然她说要到镇上去买点东西,又送了一程,我知道,买东西是假,不舍是真,也许这就是对“儿行千里母担忧”的诠释。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父母不求回报地为我付出,而我连最简单的陪伴父母都没能做到,心里充满了自责和愧疚。我要用更多的时光陪伴为我付出一生的父母,在他们的余生里尽一个儿子的本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