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的桃花源

2012-11-07 15:14 | 作者:至诚 | 散文吧首发

时候读《桃花源记》,被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所吸引,萌发了浓浓的寻访的欲念。 九一年专程去了一趟位于常德境内的桃花源,却发现其外观虽然酷似陶公笔下所写,但雕琢痕迹太重,且故事过于虚幻,远离现实,甚感失望!

后来听一位老师介绍,离家乡不远,有一个叫石门洞的地方,虽藏在深闺鲜为人知,没有被陶公的妙笔点染得赫赫有名,可自然景观比“桃花源”更加逼真,人文故事亦真实可信。愈生羡慕好奇之心,渴望亲眼目睹。

离乡多年,穿行在林立的钢筋水泥中,生活在尔虞我诈的尘世里,体验了人生的冷暖,感受了世态的炎凉,厌倦了城市的嘈杂,憧憬着人间的美好,向往着幸福快乐,终于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邀几个朋友一同前往。

飞机在二战期间盟军修建的芷江机场徐徐降落。我们顾不上去吃享誉中外的“芷江老鸭”,无暇光顾举世闻名的抗战胜利受降坊,无心悉听“满朝荐正充山塘驿”的传奇故事,无意观赏活灵活现的“石绵羊”在辰溪山头上游荡,无趣留恋国华侨王银珍斥巨资移植于思蒙的“桂林山水”,跟矗立溆浦的向警予巨幅塑像打了个照面,与近在咫尺的纪念屈原的涉江楼擦肩而过,跨溆水大,闪过闻名遐迩的水东溪口玉皇宫,穿越《辞海》主编舒新城的故乡,对望了一眼刀削斧劈的岩鹰屙蛋,凝眸了片刻革命烈士翟庚甲的旧居,直奔位于中都长坪的目的地。

狭长的平地上,由北向南,静静地流淌着一条小溪。溪水清澈见底。大大小小的鱼儿,在其中游来游去,逍遥自在,快活无比。溪流两岸,各有一片桃林,枝繁叶茂。已是深秋季节,看不见桃花盛开。但桃叶正红,秋风正欢,别有风味。偶见叶片飘落,随风翻飞,仿佛一只只发情的红蝶,奈不住寂寞的侵袭,抖动着双翼,在招引异性,妙趣横生。芳草碧绿,精灵的水在其中飞来跳去,富有勃勃生机。空气中夹杂着丝丝水气,幽凉舒爽。够了,已经多余地补偿了花期已过的残缺。

两边青山连绵,高耸云端。其间万籁俱寂,看不见住户,听不到人语,仿佛进入了一个远离人居的境地 。 山水昭然明朗,可山中“小口”何在?

太阳懒洋洋地照在山间,几只雀鸟飞过,平添了几分寂静。脚下一条小路,躲藏在密草之下,延伸在小溪之岸。一睹草叶,沾染着踩踏过的痕迹。寻向山边,果见一个山口,如门非门,似洞非洞,位处岩石之中,藏身山谷之下,掩隐于密林之间。内如溶洞,幽深莫测。走进其中,溪水哗哗,卵石光光,清风幽幽。几只花红的螃蟹爬来爬去,悠闲自在, 纷扰不惊。洞的深处,透现一缕光亮,愈进愈明。再走几十步,里面“豁然开朗”。天哪!这不就是陶公笔下的“桃花源”吗?

一方田园,几十亩面积,安逸于此。整齐的院落置身其中,背东向西。田园三面环山,东高西低。两侧低矮平缓,生长着茂密的竹林。后面是高高的山峦,形如椅子靠背。参天大树密布,苍山层层叠翠。院子皆为木房,找不着一根水泥柱,也见不到一面砖墙。粗大的木柱,穿插着宽厚的木枋,构成了房屋的骨架,结实而牢固。光滑的木板拼凑成屏风,镶嵌在枋柱之间,保温又耐看。房顶遮盖着厚厚的烧泥瓦,一绺一绺的,活像鲤鱼身上的麟片。若不是亲眼所见,岂敢相信这不是神仙铺下的画卷?

庭前阡陌交错,均由石板铺就而成。虽参差不齐,但干净利落,杂草不生。

一口鱼塘,约有两亩面积,在路的东侧。一溪活水,由高处顺势而下,自然地灌入其中,又自然地溢出其外。塘中间或地生长着翠绿的水草。鸭子在草隙里欢快地嬉戏,划起了道道波纹。鱼儿潜藏在水底,静看着上面的热闹,却也心里欢喜。路、水、草、鸭、鱼等和谐地融于一起,互不相碍,相得益彰。

一块果园,处鱼塘以西,地势比鱼塘略低。果树枝繁叶茂,整齐划一。暖花开的季节,人们生活在似锦的繁花间,沉浸在浓郁的花香里。到了天高云淡的秋天,到处弥漫着水果的甜味,令人心旷神怡。 果树下,散养着一群群土鸡。有的正专心觅食,有的在引吭高歌,有的飞到了树桠、登上了枝头,仿佛栖息于此的飞鸟。动物、植物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相依为命。

竹林之中,牛羊混和一起,各自休闲。或扇动两叶大耳,慢条斯理地嚼着青草、竹叶。或眯着双眼,似乎在思考着悠远。或长嘶哞,好像在打情骂俏。有的伸出舌头,舔舐着异性的身体。有的伸过鼻子,嗅闻着对方的气息。有的相互嬉戏,仿佛热恋中的男女。牧童吹着欢快的短笛,清越激昂。让我不禁忆起了欢快的童年

听村里的人说:他们除了年轻的大学生以外,中老年人是不出去打工的。这些年国家免除了农业税,减掉了乡统筹和村提留。不见了村干部要钱要粮、乱罚滥派、敲诈勒索。消灭了工作队官匪不分,抬猪牵牛、损房拆屋。没有了经济压力、消除了精神恐惧。衣服上的补丁消失了,脸面上的愁容隐退了。上学免了费,医疗有保险,种田有补贴,养老有保障,老婆孩子团聚一起,悠闲自在。优质稻米是自家种的,鸡鸭鱼是自家养的,蔬菜也是自家栽的,过着自给自足的美满生活。白天一起农作,晚聚集一块,或看看电视,或听听音乐,或说说故事。远离着城市的喧嚣,却不乏城市的文明。农村富裕了,宽带进村了,农民也可以上网玩空间或者聊天了。打牌赌博的少了,文雅高尚的多了。空闲的时候,人们用高雅的兴趣爱好来打发富余的时间。吹笛、弹琴,已不再是文艺工作者的独享。唱歌、跳舞,也不再是城里人的专利。人们借助音乐,尽情宣泄自己的喜悦。依托庭院,共同分享着彼此的快乐。要是陶公尚在,他一定会羞于《桃花源记》成为了缺失内核的千年古董,要重新充实了。一位老人喃喃地说:“我长到一百零几岁了,经历了很多的苦难。只有共产党领导下当今的中国,才让农村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变得了和谐安稳。我们是享共产党领导的福啊!”

天黑了,我们恋恋不舍,就在这里住下了。主人杀了一只土鸡,炖在锅里,香气扑鼻,让我垂涎三尺。要是在家里,我肯定会不顾雅观,抓食馋嘴了。又见主人把油汤烧在锅中,再用钓杆去鱼塘钓了几条活鱼,刮掉鱼鳞,剖去内脏,扔进锅中,鱼在沸腾的油汤里还游来游去呢!蔬菜也是刚拔来的,连根带叶,清亮新鲜。这鲜美的佳肴,真让我们食欲大增!同伴们都说:“这原汁原味,毫无污染的健康食品,是我们城市人难以享受得到的啊!”

或许是 味美可口的饭菜吃得重了点,也可能是吃了辣味上火,我有些口渴,想找茶喝。憨厚的主人告诉我:“我们不喝茶的,喝的是纯天然的泉水。” 说完从厨房舀来一瓢泉水,清幽幽的,不见一丝杂尘。我手里接过水,心里可犯难了:我本来就肠胃不好,平时稍不注意,就会拉肚子;这要是喝下生水,岂不会要拉一夜?可我双唇冒火,渴得难受。无奈之下,我不顾那么多了,一咕噜喝了下去。真奇怪,水从口中掠过,分明感觉有几份丝丝的甜意,真解渴。很难相信:我这个“老失眠”居然一觉睡到大天亮,肚子平安无事!更奥妙的是:满是油腻的碗,用凉水轻轻一冲,竟然洁洁爽爽了。水是生命之源,哪个城市里能寻到如此好水?

主人还现采一些水果,交给我,笑嘻嘻地说:“你们放心吃吧!我们这里是不用农药的,无须为农药残留担惊受怕啊”。这时我才明白:难怪他们都无忧无愁,精神焕发,身体健康,院子里百岁寿星还好几个,原来如此!

我要主人称一下水果重量,好照价付钱。主人不高兴了,说:“你们见外了啊,我们这里才十几户人家,除了娶进的女人,都是一个祖宗的后代。家家和和美美,户户热情好客。来的都是朋友,吃什么都不用过称,也不用付钱的。吃饭随意,哪家熟了,就可以在哪家吃。不要拘谨。山不转水转,人不转路转,说不定哪一天我们也会去你们那里游玩呢!”

原以为农家很脏,不敢让朋友住。哪知我大错特错了。如今农民富裕了,住房跟猪牛圈远离了,屋子大了,住室宽了。卧房、客厅都擦得油亮油亮的,爽心悦目。家具也都是载新的,一尘不染。厨房用上了清洁卫生的沼气,再也不愁烟熏火燎了。洗澡用上了太阳能,厕所干净利落,装上了自来水,冲走了昔日的臭气,带来了当今的爽洁。

睡觉时忘了关门,起床去插门栓。主人知道了,告诉我:“别去了,我们这里夜不闭户,东西决不会丢的。你放心好了。”

是的,我也相信。贾谊在《论积储疏》里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如今大家富裕了,素质提高了,谁还会做偷鸡摸狗的事呢?我也就放心地睡大觉了。

其实,像石门洞一样的地方何止这里一处?这只是当今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 虽然各地自然风光不完全一致,但国家富强了,党和政府没有忘记为城市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牺牲的农民,实行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造就了农村的社会安定,经济富裕,人民幸福,民俗淳朴。陶渊明笔下有的这里有,陶渊明想象不到的这里也有!我们还要去哪里寻访?这不就是我中的“桃花源”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