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兴梅:来自母亲伟大的爱

2012-10-28 01:54 | 作者:于学忠 | 散文吧首发

杨兴梅:来自母亲伟大的

“母亲是孩子永远的守护女神”,我们要感激,因为正是这种浓浓的父母亲情之爱,让我们体会温暖和深沉。

在我们生命记忆中,总有一幅画面:母亲倚柴门喃喃自语,炊烟带起柔柔暮色,在她身后袅袅绕绕。母亲热切的眼光里,燃着一盏亮亮的灯,照着儿女归家的路。孩子是母亲心上最柔软的地方,母亲是孩子眼中最终极的方向。妈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亲情盖州,善行天下。杨兴梅,一位普普通通的女人,她领回2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孩子,是为了能让孩子更好的生活。她承担起自身生活的困苦,是为了成为最好的母亲。不是亲情,是极致的大爱;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他们,手紧紧牵在一起,心紧紧贴在一起,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无论有着怎样的荆棘和坎坷,他们都会永远在一起……她的心是纯洁的,至高无上的襟怀,为盖州缔造了一支平凡之中有大爱的《爱之曲》。

——题记

笔者一行来到万福镇兴隆屯,屯子里有这样一位“母亲”,当村子里的人提起她的时候,眼神里都会流露出些许的感动和钦佩。她用自己的行动,向人们诠释了那份平凡却又感人至深的爱。

这位“母亲”叫杨兴梅,今年53岁,丈夫去世的早。这些年,是她含辛茹苦把儿子养大。1999年,她带着儿子和现在的丈夫王胜天组建了新的家庭。儿子在外打工,杨兴梅每个月也有一千余元的退休金,王胜天干些农活,一家三口的小日子过得也算充裕。2009年,杨兴梅的丈夫王胜天的弟弟去世了,弟媳妇患有精神病,留下的一儿一女成了无人照看的孩子,大女儿叫王松,还是一个12岁的孩子,小儿子叫王世森,仅有9岁。杨兴梅说:“我第一次见到他们两个的时候,正好是寒,这两个孩子连一条棉裤都没有穿,小脸冻得通红,手脚冻得直哆嗦,说句心里话,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就把他们两个带回家中,给他们买了棉衣棉裤,在家吃顿热乎乎的饭菜。后来,我们全家人在一起商量,决定把这两个可怜的孩子留下来,无论我们条件怎么样,只要我们有一口饭吃,就不能让他们饿着。”

就这样,两个孩子和杨兴梅一家人住在了一起,无论是上学的费用,还是日常生活的费用,全部由杨兴梅支付,全家人的生活一下子变得紧巴起来。杨兴梅的腿已经患有静脉曲张15年了,不能外出打工挣钱,由于患有胃糜烂,每年至少住院两三次。这对本来就贫苦的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即使这样,杨兴梅依然义无反顾地照顾着两个孩子,每天坚持着接送王世森上学,害怕孩子太小,自己上学不安全,两年来风无阻。杨兴梅说:“我们是三个家庭组建在一起的新家庭,每件事情我都要顾及到小孩的感受,有好吃的要给小孩子先吃,我得让孩子们重新感受到家的温暖和爱。有一次,王雪松看家里条件实在是太艰苦,她和我说,可以把她送给别人家,把弟弟留在就好,我当时就哭了,虽然和他们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在一起这么久,真的舍不得。我在心里想,无论多么不容易,我要把这两个孩子养大!”

在万福中小学校里,笔者见到了两个孩子,当问及他们有没有什么心里话想对杨兴梅说的时候,小女孩王雪松眼睛湿润了,她说:“我们两个是没有父母的孩子,非常感激大妈的养育之情,她让我们感受了从未感受过的母爱和家的温暖。我要好好学习,以后考上了大学了一定回来报答大妈!”王雪松看似简单的几句话却深深触动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这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女人,一位普通的“母亲”,正是这位“母亲”才成就了两个孩子家的想和生活的梦想。人们时常把母亲比作阳光雨露,把孩子比作花草嫩芽。是呀,如果没有阳光的沐浴,没有雨露的滋润,那一棵棵幼嫩的小苗怎能茁壮成长,怎能成为一株株茂盛的参天大树,怎能绽放出那最迷人,最耀眼的光芒呢?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地方,母亲总是将她们的爱,默默地奉献给自己的儿女,每一位母亲,在儿女的身上,都倾注着她的希望,都寄托着她的憧憬。

杨兴梅,她满怀人生最美的、朴实而伟大的母爱,这是无私的大爱,道德与之相形见拙,无限忠诚。

(于学忠秦潇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