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3 19:37 | 作者:寞纯 | 散文吧首发

文/寞纯

题记:

——人生是在悟,禅悟生命中的佛道,甚至生命本身的意义。

佛为何物?不过是悟透、参透了的芸芸众生。佛本是人,不过是禅悟了生命之本罢了。禅悟代表着释然,那种对生与死的释然;代表着悲悯,对世间万物碌碌众生和生命本身的悲悯。同时代表着一种责任,一份对人、对佛、对自己、对生命的责任;一种敬畏,对自然、对心、对生命的敬畏。生命是悟之本,悟是生命之魂。不可分的羁绊。

悟,不必轰轰烈烈,非苦修山林不可,悟其实是每个人都有的权利和能力。习惯明月一抹幽黄的光艳洒下的时刻闭目而思。反省一日中的不妥之处。

“吾日三省吾身。”省即是悟的一部分,省是悟的基础,先要省了自己的过错才能包容万物、悲悯一切。

为何总在深夜惊醒,是心里的不安和恐惧,这时,躺在床上微微阖目,想想你周围的人和事,怜悯社会、怜悯那些被欺压的人,也怜悯那些丧尽天良的无可救药的人。悟一悟生活,怜悯他人,静了心,明了目,了却了冤仇。庆幸自己的幸运,同时悲哀他人的不幸,是禅悟的初始,真正脱离世俗的预备。而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论语》有云:“六十而耳顺”花甲之年方才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世界,何时又能彻悟呢?

好在,如今我们仍是“志于学”的年纪,早一些以悯的心态看世界,或许能早一些始悟。

也许会思考一些神秘是东西,“生命的意义何在?”“人为何而活?”是在悯之后的疑惑,对生命以及众生的疑惑。相信命运可以改变,但又疑惑于天命对于生命本身的意义。是慢慢参悟了人间疾苦和社会不共之后对世界的怀疑。哲,由此而生。是靠努力探索出生命真理的禅悟,渐已脱离世俗,却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就是那些神秘的困惑。

渐渐,不再纠结于形式上的问题,生命即是生命,值得敬畏的个体,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那时,只要作为一个生命体而活,而一个生命体所需的所有,已经在之前都悟透了,做好自己,同情他人,帮助他人得到解脱,同时让自己能够解脱。这时,人已几乎成了佛,能在纷乱的世俗中清静的活,做一个真正的自己,一个有意义的生命。释了,便也宁静而祥和了。

剩下的便是责任了吧,帮助他人禅悟,在给予中获得最后的平定,在尘世中禅定,便是禅悟的最后一个环节,成佛。

纵观佛陀释迦牟尼的一生,不也是经过了整个漫长的禅悟吗?儿时皇宫中的自省,青年密林里的悲悯,中年菩提树下的参哲,老年游历四方的释然,终年寂静而卧的成佛。悟是使一个人的心理得到安慰的一种方式。人是未彻悟的佛,佛是已彻悟的人。悟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生命的探索与尊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