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访普陀

2012-10-12 10:19 | 作者:丹丹 | 散文吧首发

遥望普陀,我是莲花洋中初来的歌者。观音大士佛像巍巍,临于海边,似以怜悯仁慈之心接纳那如潮般的善男信女。抱虔诚惶恐之心,揣拜竭称颂之意,我也似乎那道道奔涌的浪潮,激情地奔向你,但最后只能匍匐地默默地别去。遥望普陀,我是栖息港湾的新客。普陀山雄踞东海之中,秀岩嶙峋,峰峦叠翠,奇石林立,异礁遍布。恰如谚语云:“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处”。缱绻之云不肯去,缠绕山间听弥陀。我真倾羡那自在的心态,心无一物,一心向佛。

普陀山在老兵的传说里,这种感觉使人心驰神往。然每此均锚泊于港湾,汽笛声声万舸争渡。四周寂静普陀尽在灯火爛姗处。一日忽闻艇长兴奋促之音:“各就停靠码头部署!”舱内一片欢腾,邂逅的机遇使你我相逢。再不用在波涛里感知大海之心跳,不用受潮湿之苦,亦不用受眩晕之症。急急地爬上升降口,跨过与码头横接的悬梯,我的脚终于跨上了码头。回归那安定的生活

潜艇如同疲累的马儿,被栓在码头上,此刻似乎忘记了嚼草而在静静地酣睡。顾不了看那久违的裸露的灰白的断崖,随了老兵天然的向导,匆匆穿过军港,攀上了观音山。

试问那起伏而上的山路,是我激切的心么?那曲折的青石板路,终究会带我去向哪里?

初会的是梅福禅院,依山而建至山腰,灰砖橙墙,古朴而肃穆,整洁而不失威严。赤红的门柱,飘过袅袅的淡紫的香火,使人知一份安然,觉一份超脱。那凿进约十米之山洞,曰“观音古洞”,据称为观音大士坐禅修炼之所在。

许是近仙临佛之便利,树皆高大而颀直,很少有旁枝斜逸之态;柳暗花明处忽闻人语溪潺,清流悄然,注释着长月流沟去无声的新意;野藤缠绵,攀一切的兀起的山石和树丛,游蛇般而起;修竹一片,疏密有致,舒展窄长的叶子,静静地接受细的滋润;山花烂漫,野生的山莲黄白交错,似与下山的人们依依难惜。屋舍俨然,菜畦竹篱,掩一道道的碧绿于其中,却早已有好奇的丝瓜南瓜蔓攀上竹篱,看着身旁曲折小路上穿行的三五行人。

我们穿行于山凹,这里有最繁华之去处。

普陀寺院有三百处之多,而朝代不同而增减无序。想起古代一位诗人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说的也许就是普陀吧!然建筑最为宏大的是前寺,即普济寺。还有法雨和慧济寺,并称为三大寺。前寺外古木参天,数百年的古樟树,不知被多少的僧侣清扫过落叶。它又听得过无数的梵音仙乐。多少不如意,都付东流水。我且到那卧波的上一走,看细雨悄落静水那细致的涟漪。看那纤纤弱风轻袭过白莲那碧绿的无痕。然后鹦鹉学舌般紧抠着那镌刻的“南无阿弥陀佛”字样,试图从窄窄的下脚处渡过苦海。但是那五光十色的珠玉玛瑙珍珠翡翠奇石贝类终于紧捉了我的心。使我不由自已地选上几件,心下向往送给最知心的人。

而不远的一片大大的竹林,那就是观音菩萨打坐休憩的地方——紫竹林。它掩一切的山色于身后,却面向大海。那无垠平坦细软的沙滩上,鼓来自由的风,也迎来一道道来自天际的洪波。一次次奔涌,一次次似无功而返,短暂的平息之后,就又被身后的力量卷起重来。那柔弱的水,怦发出巨大的撞击,这种勇气和力量仿佛能够摧毁一切。

我站在细沙上,看着它一次次地接近,多少次地努力,它终于将触角伸过来,最后竟漫过我的膝盖。脚下的细沙开始妥协,慑于它的威严,悄悄地从我的脚下流走,蓦然间使我的重心失衡。鼓动的潮汐覆盖了我,几乎要将我拖去海的深处。我第一次知道了海的可怕,海的愤怒。清凉的雨水浸湿了我的眼睛,我终于明白,普陀山被誉为“海天佛国”的深意。——这里要少一份玩虐和亵渎,而要多一份敬仰和庄重。而山与海的碰触最好的去处就是回音洞。这里山势惊悚,洪波涌起,相撞而多“空空”之声,如钟如罄。

是为那唱经的韵律伴奏啊!而这里最美的是一些传说故事

有一日本和尚,在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看到一尊观世音菩萨的佛像,就偷偷想运回日本。结果到了普陀海域遇无数铁莲花阻道,使该船只能围普陀山转圈。那和尚知菩萨怪罪,遂请示菩萨选择落脚处,结果舟自靠普陀,这和尚就搭一茅房为佛像栖身。就是山上的不肯去观音院的来历。

观音大士引领众多信徒登岸时,一个跨步,踏在海边那块巨石上,迄今留下很大的脚印。更有嫂姑二人登山上香,结果小姑身子不便不愿亵渎神灵。遇潮涨,船漂至海中,正惊慌间,一村妇挎一竹篮,向海中扔几块石头,然后飞踩而来,送上吃食,并将船召回岸处。嫂归,方悟菩萨像裙裾处有湿水痕迹。

普陀风景多胜处,寥寥数语怎诉完。心想想:无论是传说也好,逸闻也罢,我们对世间应存善念怜悯之心,亦多布施慷慨之念。历史久远,宇宙博大,自然永恒之理来自于自在,深邃浑厚之意取自平淡。此应为参禅人之所得。于我们平凡人,若游普陀的心态。借用古人的名句;“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息稍停;日月昼奔驰,而贞明万古不易。故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