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同治十年发生在甘肃礼县崖城徐坝附近的一场激战

2012-10-08 15:39 | 作者:雏燕 | 散文吧首发

清同治十年发生在甘肃礼县崖城徐坝附近的一场激战

在修建礼武公路时,在甘肃礼县徐坝、三台村附近挖出了一块石墓碑,碑身开头写着:“同治十年九月谷日”正中篆书“靖忠诸勇”四个大字,后面刻着十二个死难者的姓名:史学林,张占彪,陈昌吉,吴金隆,张得贵,张明辉,王凤其,赵玉隆,杨占魁,康贺喜,张得胜,金家南之墓。后面署名:督带宝胜营徐王修立。据本地老人说,三角峰上打过仗,峰顶上还打过大炮,死了许多人。崖城“北而襄武,西有西戎,南接宋境”是“古岷之巨镇也。”兵家必争之地。

“同治十年九月谷日”记载的是立碑时间

在女娲的传说故事中,有一则说:她从正月初一开始每天创造一种生物,一直到正月初十。“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九果、十菜”。初八是谷日,传说是谷子的生日,也叫顺星节,传说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如果这天天气晴朗,则预示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所以,立碑时间应是公元1871年,辛未年历9月初八日。

碑正中篆书“靖忠诸勇”四个大字,意思很明确,“靖”就是平定,使秩序安定之意; “忠”为朝廷而死; “诸勇”就是十二个死难者:史学林,张占彪,陈昌吉,吴金隆,张得贵,张明辉,王凤其,赵玉隆,杨占魁,康贺喜,张得胜,金家南。“勇”是当时清廷在作战时临时招募,不在平时编制里的兵之称谓。在这里,或有可能是对阵亡者的嘉奖。据本地老人传说,三角峰上打过仗,峰顶上还打过大炮,死了许多人。作战时使用了大炮,非正规军莫属。也就是说,上述十二人是为了清王朝地方秩序安定在作战时阵亡的清朝正规军的士兵。

“督带宝胜营徐王修立”很显然是立碑者。但 “督带宝胜营徐王修立”中的“督带宝胜营”可能是个官职名,“徐王修立”有两层意思:“徐王/修立” “徐王修/立”。都能说得通。笔者同意第二种,是一个叫徐王修的人立的碑。清朝是军官多是“督”, “督带”可能是个下层军官官名。“宝胜营”,清廷军事编制度都是以“营”为单位的。

战斗应该发生在九月初一日到初八日这八天某一天里。因为,死亡的人一般是及时掩埋,停放时间不会超过一周,作战阵亡人员会更些。在崖城徐坝一带,九月初天气还是比较热的。

综述上述分析推论,在“同治十年九月谷日” 即公元1871年,夏历辛未年9月初八日前几天,就在崖城徐坝村附近“宝胜营”与叛乱者发生了一场搏战,“宝胜营”阵亡十二人,据本地老人说,三角峰上打过仗,峰顶上还打过大炮,死了许多人。可为战斗激烈。

在“同治十年九月谷日” 即公元1871年,夏历辛未年,甘肃及礼县的大环境下去看吧。

《陇南五千年》《礼县志》记载:同治二年(1863)二月,礼县盐官回民起义,一直到同治十年多次攻打礼县县城,纵横陇中南部。义军十一次攻打礼县城,长达十年之久。这是在全国各民族人民起义和甘陕回民起义的声势中运营而生的,受到了清朝的镇压。

1871年3月2日,清军攻入王家瞳庄,取得了金秋堡之战的胜利,甘陕回民起义军失去了西北地区的战争主动权。同治十年(1871)三月,杨世俊、张仲在礼县大败回军起义军。崖城距离县城不足三十华里,是通往礼县城的北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双方必争之地,发生那么激烈的战斗就不足为奇了。崖城乡草坡村流传着:“同治年间回贼反,杀人杀到水和湾。”的口语,水和湾,在现在崖城乡草坡村赵黄沟村北一里处,据徐坝村直线距离约五华里。不过徐坝三角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曾是白朗义军一部的驻地,解放前也是共产党员柴忠孔率领下的游击队营地之一。

所以,在同治十年九月初,宝胜营在崖城徐坝附近与起义军发生激战,阵亡十二人,大败义军。这场激战是杨世俊、张仲春在礼县大败回军起义军的一部分。

(文|何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