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九月

2012-09-19 10:51 | 作者:琴雨天下 | 散文吧首发

如果可以,我想对平行世界的另一个我说,我们的人生是否会有交集,倘若没有,那么为什么现在的我对于某些情形总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我想知道另一个自己是什么样子,迥然相异,抑或部分的重叠,即使不同的轨迹,我们是否会有一样的结局。我悲之时,你可悲否?我乐之时,你亦乐否?

时光一旦开启,它的终点就在我们的脑海,我们的记忆可以维持多久,这段时光的生命周期就有多长。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初清晰的记忆开始慢慢被敲碎,变成一块块的碎片散落一地。偶尔我们会想起一些人,一些事,可是却怎么也无法把他们完整地拼接在一起,即使勉强地联系,却也往往不是真实的场景。不仅仅是我们,那些个铸成历史长城的人儿,又有多少未曾留名便被淹埋于历史的墙角,我们对于古人的追溯,往往来自于典籍中的点点碎片,而这些碎片并不足以完全构成一个活生生的人。既然如此,我们认知的古人,究竟是谁,我们又何须怀之以敬畏,尊之以楷模。

人生最难的就是做选择,聪明的我们总是趋向于依赖我们对于当前事物的发展状况去选择我们所认为风险最小的选项,可是福祸相依,此时福之因亦或为彼时之祸。故而我们经常会发现当时并不起眼的选择在随后的发展中被证明是正确的。不仅仅是我们,古人之为谋略,不可谓不深微。论之于武,《孙子兵法》,《尉缭子》皆在其列;论之于政,《资治通鉴》偏治国,《长经》重御下,至于处世智慧,则更不可尽说。可是不管古人如何究天地之际,通古今之变,对于如何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都没有给出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这就意味着我们终究需要用将来为我们此时的选择进行补偿。预测,是一种偶然性很大的思维活动,很多时候就算是成功预测者也往往说不出为什么当时就会做出这样的抉择,作为旁观者,我们总是习惯事后对事情进行条分缕析式的解剖,可事实上真正的原因或许只是一杯茶后的突然灵机一动。

突然想起了借《悯农》而名传千古的李绅,觉得历史很有趣,有些人忙着修身正己,历史评价却不高,而有些人品行不端,却颇有好名。正如李绅,一首《悯农》遮掩了他的渐次豪奢,掩盖了他官场上的结党营私,为官残暴,为时人所不齿。如果说《悯农》和《静思》是中国人最为熟悉的两首诗恐怕没有人会反对。 小时候读诗更像是一种顺口溜,非要和小伙伴比看谁熟,几句下来,小脸蛋憋得通红, 长大了,懂得了唐诗之美在意境,宋诗之美在理趣,才觉得对于诗的鉴赏有了一些入门的感觉,记得高中的时候自己愣是坚持每晚赏析一首诗把那本古诗词鉴赏从头到尾看了一遍,那段经历对我助益之大不仅仅只是体现在古诗鉴赏题的得分上。现在想想突然有些感谢语文课本,在远离语文很久后,才发现不管我们怎么去指责语文课本的缺点,我们的文学素养中的大部分还是来自于语文教材,偶尔能随口说出的几句诗词,几乎都是当年默写经常出错,或者韵脚非常好的诗篇,如果没有当年逐字逐句的背诵,或许我们现在就算戏谑,也少了几分入木三分的感觉。

有时候思绪很乱,总是从一个想法蹦到另一个想法,跳跃着,觉得每个想法都很重要,可是每当仔细想的时候却总会陷入一种不可知的漩涡,我总是倾向于在认真了解每个问题之后,才会有行动时的踏实感,可是却忘记了很多时候,许多问题并没有人可以真正的了解,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很多时候相较于了解,如何应用才是最重要的事。

新的九月,大学城又将迎来新的面孔,希望自己在成为旧面孔的同时,可以有新想法,谨以此文献给自己新的学期,晚安,九月。

评论

  • 琴雨天下:正在上学的朋友,你们是否也有过和我一样的迷惘,欢迎大家留下属于你们的脚印,我们一起共勉。
    回复2012-09-19 10:53
  • 琴雨天下:祝大家中秋节国庆节双节快乐。
    回复2012-09-28 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