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 笋

2009-03-05 20:14 | 作者:龚家凤 | 散文吧首发

清明时节,细霏霏,梅岭山间,新笋萌出,拔节有声。笋,竹的嫩芽是也,看似毛茸茸,水灵灵,却有着极强劲的生命力,它能掀翻斗大的岩石,顶倒千年古木。清明出土,谷雨成林。唐代诗人李贺有诗云:“更容一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竹笋深藏土里时,笋箨呈淡黄色,猫儿似的模样,肥大鲜美,山里人称“猫儿头”。古人张定叟在《煮笋经》中赞曰:“江西猫笋未出尖,中土奴养新甜。”

竹笋在头年秋天便开始萌芽,初开始采挖,直至第二年清明。熊荣在《西山竹枝词》写到挖笋的情景:

闲携长鑱过山腰,

十月龙孙未有苗。

巧向竹根寻稚子,

夜来酌酒倩侬烧。

另有注脚云:“山人巧于刨笋,冬日未出土时,长鑱一过,取如探囊。拙者竟日遍锄,不获一株。”

有经验的山民,看竹叶的多少,知笋的多少,观竹枝的伸展,晓竹鞭的走向。用铁鑱试探,一凭感觉,二闻笋香。

山里的孩子砍柴时,也是念念不忘挖笋的,走在路上,猫腰一径寻去,看见地面隆起有裂缝处,用柴刀刨土,一会儿,露出一个黄酥酥的笋头来,那股高兴劲,如今人王任叔《说笋之类》所写:“有时,于无意间,与姊妹戏于竹林深处,或采毛莨咀嚼,或筑石为城,翻动乱石,忽见‘小黄猫’出现眼前,那真大喜过望,莫不号跳回家,携锄入山。真有‘长鑱长鑱白木柄,吾生托子以为命’之慨了。”

挖笋,的确给我童年的山居生活带来了无穷无尽的乐趣。

竹笋,味恬淡而清鲜,气美醇而蕴藉,清脆鲜嫩,莫过于此物,自古有“寒土山珍”的美誉。它的吃法有很多种,可荤可素,可炒可煮,也可加工成笋脯或玉兰片。

青山不老,笋味长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