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798

2009-02-18 20:01 | 作者:比干后人 | 散文吧首发

一个肃杀的日,两个热情的年轻人邀我一同去798走走、看看。对于798,我略有所闻,但也只是从央视的某个专访节目中了解了一些片断,那天我是随便调换电视节目时偶尔看到的,节目已近尾声,所以留在脑海里不过是一些很肤浅的印象,碎片式的:798、弃置的工厂、当代艺术沙龙……

“去!”我爽快地答应了。说实在的,我真不想去,因为那天的北京是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老天爷不给好脸,阴沉沉的,零下13度,风刮在脸上像刀子划过一样,生疼生疼。不过,来趟北京不容易,猫在屋里不出去走走怪可惜的,再说了,我也的确很想把“798”这三个极普通的阿拉伯数字组合的真正内涵搞明白,一咬牙一跺脚,走嘞!

我们谁都没有去过798,经人指点,便从住处乘4路公交车到军事博物馆下,换乘地铁至东直门,再从东直门的交通枢纽倒401路,到大山子路口南下车,向一过路人打听798在哪儿?他信手一指马路对面,那不是吗!果然,对过路边戳着一堵格外醒目的水泥墙,上面刻着3个大大的数字:798。

这儿,本来是北京的近郊,以前是一个很荒僻的地方,只有一片片的工厂和大野地,但现在已经变得很繁华很热闹了。昔日工厂的围墙已经没有了,高楼大厦节次鳞比。我们走过天,穿过路旁两幢高层住宅楼,一直往前走,便感觉到一股艺术清风迎面拂来,艺术的氛围渐行渐浓。很快,眼前出现了一座座错落有致粉刷一新的工业厂房和老式办公楼,墙上还刻意保留着“革命年代”的口号标语;纵横交错的管道穿行其间,它们的源头是一座砖砌的巨大烟囱,正冒着腾腾的白色蒸汽,这一老式的供暖系统因为要尽可能保持工厂原貌而被保留下来;道路两旁不时能碰见一些指示牌和告示牌,指示牌告诉人们不同类型的艺术区应该怎么走,而告示牌上则贴满举办各种艺术活动的海报。我的兴趣开始发酵了……

结伴同行的两个年轻人其中一个是学艺术设计专业的“小海归”,他兴致勃勃地向我讲述798的来龙去脉,都是他在网上搜寻到的相关资讯。

说起来还是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事情了。那时候刚解放不久的中国是社会主义阵营的新成员,除了苏联老大哥的鼎力支持之外,还有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真诚相助。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大山子地区的开阔地带上,前民主德国援建了一座大型工厂——这就是798的前身。

经过数十年的演变、产业重组和迁移,隆隆的机器声停息了,宽大的车间厂房人去楼空,当年鼎盛一时的电子工业基地到了21世纪初竟然成了鸡肋。如何解决?按通常的思路就是拆除掉,夷为平地,开发为商品房。要知道,近十年来,北京市的城建发展速度迅猛异常,繁华城区在快速扩张,若是将这片总面积达23万平米的土地开发成商品楼或高档住宅小区,其商业利润一定非常可观,对任何一个有头脑的企业领导者来说都是极具诱惑力的。然而,798集团的负责人却做出了一个笨拙的决定:把迁出后空余闲置的厂房和办公楼租出去!决策者大概是对自己工作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工厂恋恋不舍,不忍心将它毁掉吧。

出乎意料的是,因为798园区规划的完美有序,便利顺畅的交通以及独具特色的德国包豪斯建筑风格等多方面的优势,获得一批艺术家和艺术机构的青睐,他们纷纷前来租用这些闲置的厂房,并加以艺术包装和改造。于是,这里便渐渐形成了集画廊、艺术工作室、文化艺术公司、时尚店铺等于一体的多元文化空间。究竟是那一位艺术家第一个吃798这只“螃蟹”不得而知,但是那个看似缺乏商业意识的笨拙的决定,却在有意无意之间催生出一个极具生命力也极具商业价值的新生事物——文化创意产业。

原本只有单调的机器轰鸣声的老式工厂从此变成了一株“梧桐树”,引来无数国内外的“金凤凰”前来栖息、繁衍,成为北京乃至中国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被称之为“北京798艺术区”。入驻这里的画廊、设计室、艺术展示空间、艺术家工作室、动漫影视传媒、出版与设计咨询等各类文化机构多达百余家,分别来自法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德国、日本、韩国、澳洲、中国、台湾、香港等,已形成中国最具规模的文化艺术展览、展示中心,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日渐深远。

2003年,北京798艺术区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最具文化标志性的22个城市艺术中心之一。这是一个相当权威的评价。798艺术区的诞生、存在和发展,彰显了北京作为世界文化之都的能力和巨大潜力。

我们参观的第一个画廊是在防空洞里头。像我这个年龄段的中年人对这种防空洞是非常熟悉的。那是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在“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号召下全国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日奋战挖掘出来的防空体系,为完成此项浩大工程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政府机构叫“人防办”,至今还有。这些防空洞挖得极有水平,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有如电影《地道战》中弯弯曲曲的地道,立体交叉,上下好几层,结构复杂设施齐全,一旦战争爆发,它们足可以疏散容纳相当大数量的城市人口在里头生活数月。当然了,这些完美的防空洞从它们完工的那天起就从来没有被使用过,如今它们大多被利用开发为地下旅馆、地下商城和地下娱乐场所。像798这样的大型工厂,自然要有本单位的防空洞的。现在,当这些假想的战争产物成为艺术家展示自己作品的地方时,它的迂回曲折则为中国当代艺术增添了一笔神秘色彩。

防空洞粉刷得白,加上耀眼的灯光,把深入洞穴的压抑感挥散了。五六个房厅分别展示了三组艺术作品,其中一组“泡泡的世界”令人难忘。一幅油画:蔚蓝的大海一望无际,与天相连,一个渺小的人在波浪中奋力游着,大泡沫小泡沫一个连一个笼罩着整个画面……我的脑海里立即闪现出“苦海无边”、“虚无缥缈”这样的词汇,心里陡添了几分沉重。但是,在两个相对的墙角里摆放着另一组实物的“泡泡”却给人别样温暖的感觉。这是一对很漂亮的“泡泡”,远看像那种最大个的水蜜桃,粉嫩可,桃尖是深沉的红色,近看才知是一对女性的乳房——在它们的背后连着一个小巧的女人漂浮在空中。欣赏这幅作品,你会想到什么?对,母亲的乳汁!也许我们已经不记得小时候吃着母亲的奶水是个啥滋味了,然而,当你看见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躺在妈妈的怀抱里含着妈妈的乳头美美地允吸着,那种满足、那种幸福,你一定会怦然心动,一定会从内心发出微笑,一定也会像孩子那般的洋溢着幸福和满足。因为,这其中饱含着我们人类最珍贵的情感——爱!

走出温暖的防空洞,我们在寒风中继续前行。慕名而来的参观人群络绎不绝,其中不乏来自西方的艺术探访者。我们一个工作室一个工作室的观摩、浏览,沉浸在艺术的海洋中。看不懂的现代抽象画、乡土气息浓郁的陶艺人物、古怪的废旧钢铁组合、令人敬畏的变形金刚、凝聚着历史的蒸汽机火车头、不同流派的摄影作品、风格诡异的雕塑造型……虽是像逛超市似的,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印象肤浅,然而,其中一些极具创意的作品有如闪电划过夜空,很雷人!

静止的沙漠,壮丽的黄色,连绵不绝的沙丘,天空是淡淡的蓝,没有一丝云彩,在开阔的沙原上,有几付骷髅,穿着浅条纹的睡衣,姿态各异,有的平躺,有的侧卧,有的歪坐,有的在一个坐便器前解小手,还有一个站着,扶着一颗枯干的小树面朝远方,虽然没有眼睛也没有眼神,但从颅骨上两个深不可测的黑洞中仿佛可以捕捉到他生前正在满怀憧憬地眺望……

——这是一幅长约四米的艺术摄影作品。我被深深震撼了。难道这就是人类的未来吗?如果有朝一日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恶化成如此这般,这些骷髅是我们,还是我们的子孙?我们是子孙的祖先,还是子孙的罪人?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成为受子孙后代敬仰的祖先,而不是被子孙后代唾骂的罪人?

古人有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走入另一个大车间,迎面而来的是两个巨大的造型:风神和火神。他们被钢丝吊悬在半空中,须仰视才能看清其面目。神话故事中的风神是一位严厉的老婆婆,火神则是那种很凶的恶煞。而今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风、火二神却是两个胖男孩。风神是黑色的,手握风字令牌,脚踏一缕清风;火神则在手掌上捧着火种,脚下踩着火云,头上燃着火苗。这两个“胖男孩”胖得很结实也很喜兴,面带稚气而顽皮的微笑,手舞足蹈的模样煞是可爱。绕过一堵墙,我们看见另一组出自同一位艺术家之手的造型:金、木、水、火、土五行之神,他们的个头比风火二神小许多,比真人略大,各有各的坐骑,都是些叫不出名的神兽,他们在地上围坐成一个圆圈,很像佛寺中的十八罗汉,圆融而豁达,慈悲而超然。

风、火与五行,皆是中国古代对大自然朴素的想象和描绘,它们其实就是大自然的象征。艺术家精妙的构思大概是想告诉我们,大自然是圆融的、慈悲的,只要好好善待它,与之和平相处,它会毫不吝啬地赠与我们很多很多美好的东西,供我们世世代代享用不尽;但是,如果我们忘乎所以非要搞什么“人定胜天”,把它折腾得满目疮痍的话,大自然就会翻脸无情,对人类施以最严厉的惩罚!

在一排打通了的平房里,一群威猛的古代武士雕像闯入我们的视野,令人眼前一亮,豪气陡生!这是一组经过若干道严谨的创作工序然后一丝不苟精密浇铸出来的青铜人物雕像。他们与以往所见的人物雕塑造型最大不同之处在于:艺术家刻意缩小了头部的尺寸,而且忽略了人物脸部的表情。在齐眉的将军头盔下是一双近乎闭合的眼睛,挺直的鼻梁、抿紧的双唇,两颊颧骨突兀、颌部线条刚直,微翘的下巴中间一道浅沟。虽然没有怒目圆睁作狮吼状的气势,但整个头颅和那张棱角分明的脸清晰透着一股大勇若儒的淡定之气,甚至还带出几分悲天悯人之情。

艺术家独特构思的着力点放在浓墨重彩地塑造武士强壮的身躯、铿锵的战袍以及坐下那匹骁勇彪悍的骏马。他们的强壮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条状和块状肌肉如铁打一般,隆起的筋骨和突兀的关节中仿佛注满拔山盖世的力量,就连在空中飘飞的披肩也是带棱带角的,透出一股战无不胜的霸气;横亘在胸前的宝剑紧握在那双钢筋铁骨的手中,虽然剑未出鞘,却已经带着威慑敌胆的寒气,咄咄逼人!战马前蹄腾空,眼睛瞪得如铜铃一般,仰天长啸,欲驼着主人冲锋陷阵,杀入敌方。

我伫立在这些武士面前,久久凝视着他们的凛然雄风,心中的感受如同遭受一次雷击,那种震撼实在难以言表。也许是因为我曾经也是一名战士,曾经也驰骋于沙场浴血拚杀过的缘故,每每看到这样充满英雄气概的军人形象,深藏心中的豪情便会被唤醒,热血往上升腾,耳际就会萦绕着那首千古绝唱:“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我们走出来时,天阴得更厉害了。尖利的寒风直往脖领里钻,我有点招架不住了,想回去。两个年轻人游兴未尽,还要继续看、继续拍照,于是,我们就分手了。

我踏上归途,心中一直在品味着今天的观感收获。一个上世纪革命味儿十足的老工厂,装满了本世纪诡异多端的现代艺术,两种完全不相干的文化竟然能完美的结合,而且这种结合让全世界都为之称羡,这正是798独一无二的魅力所在。

在我的生活中从未与艺术家打过交道,总觉得他们是一些近乎神经质的异类,神秘兮兮的,都蓄着长发,后脑勺梳着马尾辫,情商极低,总喜欢待在自个的屋里冥思苦想,痴迷地创作,不与社会大众为伍,清高得必须仰视。而今天走进798转了一圈,才发觉这一群中国的当代艺术家也蛮可爱的。在成名之前,他们大都过着极清苦的生活,有些人甚至会穷困潦倒一生,但他们并没有因此放弃执著的追求,无怨无悔。他们前卫的思想、非凡的创意,就像天空中飞翔的鸽子,大海里遨游的海豚,因为有了他们,世界才和平,才和谐,才精彩纷呈!

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圈,与时俱进,日新月异,伟大的变革带来巨大的变化,身处如此朝气蓬勃的环境,中国的艺术家就很有意思了。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这个奇迹般巨变的国家的一部分,思想的交锋不但体现在他们身上同时也体现在他们的创作中,他们的作品既有传统伦理之美,又不乏离经叛道的冲力和张力——这就是798带给我们的体验与思考。它已经成为一个象征,一个中国当代艺术的标杆,不仅是在北京,乃至全世界,798都是一个大大的惊叹号!

我跳上公交车,从窗口眺望,那堵刻着“798”的水泥墙从眼帘中消失了。我心中想着如何去祝福这些敢为人先的艺术家们,突然脑海里闪过《易经》的一句话: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2009年2月10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