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机声声

2012-08-19 19:24 | 作者:马嵬 | 散文吧首发

织机声声

暖花开的季节,田野里的小麦掀开了沉闷墨绿的睡被,换上了明朗青翠的衣衫,在温和的阳光下拔节孕穗。西红柿黄瓜菜苗移进了云垛一样的塑料棚,在摇篮舒适般的环境里伸枝展叶,开花结果。一处处果园的树枝上迸出了嫩芽,象无数的绿宝石闪亮,点缀在粉红色的花蕾丛中,让浩瀚的蓝天痴迷的静静守护。田里的活少了,村里的织布机声响起来了,吱吱呀呀,吱吱呀呀,节奏象河中划桨那样轻快,韵律象黄莺鸣叫那样美妙,惬意地传扬在乡村四周。

织机声在家乡的村堡里响了不知多少年了,一代一代的流传,千丈万丈的织布,呼喊出关中农家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天伦之乐,也叹息出农家妇女养家糊口操劳吃穿的艰辛。织机是用质地坚硬的木料做的,有坐机高机之分,一个村都有十多台。每年春二三月,富裕户用着自家的织布机得心应手的操作,无织机的人家就预约借用,没黑没明的织个不停。大集体时,妇女们白天要上工,织布只能起早贪黑,忙的象撵贼一样。为了织几丈布,她们不知挨了生产队长多少呵斥,受了丈夫多少次的气,有时也把孩子们的饱暖哭闹丢手不管。农家的吃穿难呀。

手工织布确是一种繁琐辛苦的劳作,苦了无数的少女,累了慈母亲。棉花摘了,她们就十斤八斤的弹花、搓捻子、纺线,接着是拐线、浆洗、透穗,再把长长的经板摆到村道上经线、穿缯、卷圣,然后才架到织机上织布。为了织布,还必须备好纬线(家乡话叫遇线),千个百个的透线筒子,一次一个的装在象小鱼一样的木梭里,在织机的经线间穿动。织布的人要眼观八路,手脚并用,递梭子拉绳框,紧扳尺踏脚板,聚精会神,一丝不苟,机械着每一个动作。就这样,她们一手一手的穿梭,一脚一脚的踏板,一个眼神一个眼神的闪耀,一寸布一寸布的增添,付出了无数珍贵的心血,奏响了清脆响亮的织布声。

布是用一丝一丝的线织成的。把棉花纺成线更是件细致劳累的活,以前的妇女为此不知熬了多少个不眠之。我的母亲多半生就是伴着青油灯、煤油灯、电灯的夜晚,哼着老掉牙的民谣,纺出了无数瓷实的象小塔一样的线穗。在我小时候,母亲上工,操家务,还要织布,她有时忙急了就叫我透线筒子。我一个男孩子透线筒折脚笨手,透出的线筒松松垮垮。母亲一看只是嘻嘻的笑,说,你要是个女娃就好了!有一次我放学回家,母亲赶紧从织机上下来去做饭。我就偷偷地坐上织机摆弄起来,三两下就挣断了十几根经线,母亲气极了,骂我不掖倒绊。当我端着碗缩在墙角吃饭时,母亲却上了织机,一根一根地查经线,把断了的线头穿绳交缯,一丝一丝地连接起来。母亲织的布有穿布有换布,穿布自用,换布卖钱。她年年的织布声都掺和在村里家家户户吱呀吱呀的织布声中。

现在社会发达了。尼龙化纤毛呢的布料比比皆是,轻柔平展,品牌繁多。家织的布就逊色了许多,织机也就歇缓了声音。近年来,农家的儿女在外上学,出门打工,母亲们忙完了责任田,空闲的时间太多了。于是就想着致富的门路,发挥织布的传统特长,织起花单子布在市场上出售,甚至带到外省的大城市营销,挺红火的。于是十村八堡的织机又象下蛋鸡一样叫开了。不过,忙碌的母亲们再不用搓捻纺线等工序,在街上买回混纺或化纤的成品线,染上各种颜色,只进行经线织布的劳作。以前值的花布只是白黑蓝三色,现在织到四色六色十三色,经起线来非常复杂。经出多少花色,织布时就要用多少个梭子,成了高难度的技术活。母亲一辈的人只是惊叹。村里的二嫂心灵手巧,织的花布远近闻名。这家那家经线,都来请她指导,帮着设计花色图案。各家织布时,她又走东家串西家的指点,红得像灯笼一样。她还为织出的花布起了名子,什么凤凰展翅呀,红花铺地呀,还有春堂四喜、石榴孕籽,叫着名字看花布,真是陶醉其中,心倾神往。二嫂的丈夫也是个能跟上时代的人。他前几天突发奇想,叫二嫂组织村中姐妹,成立一个家织花布有限公司,闯市场,争效益。二嫂又像彩球一样走进这家,迈进那家,把家家户户致富的热情播撒得红红火火。二嫂这只百灵,引领着村中十几台织布机,唱响了新时期农家颇具特色的致富歌。

吱吱呀呀的织机声象激越昂扬的进行曲,响彻在家乡的上空,让我亲近乡村,让我久久回味。

2005.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