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那段艰难的读书岁月

2012-08-18 09:39 | 作者:田野浪人 | 散文吧首发

也许,只有在农村生活过的人才会体会到农村生活的艰辛,才会体味到农村孩子读书的不容易。在农村,是因为贫穷才激起了与贫穷抗争的信念,可是在与贫穷的抗争中却断送了多少孩子纯真想。

我是七九年出生的,可谓是生在农村,活在农村,血管里流淌的是农村人淳朴的血统,身上洋溢的是泥土和青草味儿夹杂的芬芳。我那纯真的童年便在农村艰辛与贫穷的阴霾里艰难地走过,特别是那段艰难的读书岁月在我幼稚的心灵上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儿时的记忆是从田间地头开始的,因为那时年纪小,所以每天就只能跟着父母亲到田地里干活。为了不影响大人们的劳作,母亲准备一张塑料铺在地上,我就只能坐在塑料上,头顶还有一把伞遮阳,渴了就喝准备好的白开水,困了就原地睡觉。只是不能离开一丁点儿,一定要等到大人收工后才能回家,真有点画地为牢的感觉。

就这样,在田间地头“坐”到了七岁,该是读书的年龄了。母亲用破旧的衣服一针一线地帮我“组装”了一个书包,我就是背着这个别致的书包开始了我的读书生涯。我们的学校就在屯后面的山坡上,学校设有小学一、二年级,教室是两间泥土房(如今想不起它的摸样了),老师是屯里选出来临时教书的。他所教的汉语拼音至今想来还真有点不敢相信。虽说文化课他教得不什么样,我也记不清当时我学会了哪些知识,但依稀里记得是他带领我们体验了劳动,教我们回家如何帮大人做点事,也讲了很多农村艰辛的生活,让我们从小要好好读书,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贫穷,才能飞跃大山,在山外翱翔。也许我对读书的强烈欲望就是这样产生的。

读到三年级的时候是我们读书生涯里最艰难的日子。离开了那所简陋的学校,还是背着那个别致的书包,还是穿着那些破旧的衣服,唯独不同的就是几个儿时的伙伴每天天还没有亮就要带上午饭,穿过阴深深的树林,沿着蜿蜒的山路,翻越几座大山,走上五公里的路程才能到达学校,下午放学后按原路返回。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我们每天都在重复着同样的事情。

在大山深处走过的那段岁月,贫穷永远阻止不了我们对知识的渴求。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除了每天在这条山路上来回奔走之外,在每个周末或是每天放学回来,还要完成父母亲留给我们的家务活,挑满一缸水,洗好衣服之类的,与其说是学做,还不如说是一种任务。为了不被父母亲责备,于是几个小伙伴只有相互帮忙,通过一起抬的方式把各家的水缸装满。就这样我们便慢慢的学会挑水、煮饭、煮菜、洗衣服之类的家务活,学会了一些自理的基本技能。这些为之后独立的学习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今想来才知道父母亲当年的良苦用心。

直到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就要住校了,第一次来到大山里的中心学校,对于我来说还真是一个多么陌生的坏境呀!学校设有四年级到初中三年级五个班级,学生三四百左右,第一次见到那么多的新同学,心里就是说不尽的喜悦和兴奋。就这样算是告别了每日奔走山路的艰难,可是无形中也给父母亲带来更多的烦恼,昂贵的学费、书费、住宿费和杂费给我原本贫穷的家庭施加了巨大的压力。也就是这样,儿时的一些伙伴还没有读完小学就因交不起学费而永远的结束了自己的读书生涯。

回想在那一个漫长而痛苦的抗争历程里,我和我的家人受尽贫穷的折磨,曾经一次次的俯下身子,可是倔强的心又让我一次次地直起身子,执着的追求自己的梦想。每一次见到父母亲为我筹备学费时的神情,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心里默默地暗下许诺,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用成绩来回报父母的那一份苦心。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断地努力,四年级的第一个学期我拿下了语文、数学双双八十分的成绩,一时成为了学校的一个学习的榜样。这样的成绩对于现在来说是屡见不鲜,而在当时在大山深处却是少而少之,学校还特别减免了一部分学费,有了这样的甜头之后,接下来的就是几个伙伴们之间的激烈竞争。于是在你追我赶的日子里完成了小学到初中的学习生涯。

记忆深处还清楚的记得,我们幼小的心灵尝尽了吃不饱,穿不暖的煎熬。我们在学校里住着,生活十分的艰辛,一个星期吃的都是用玉米粉放在饭盒里捞好合适的水,然后放到学校的大蒸笼里蒸成玉米饼,如果哪个同学没有蒸菜就只能用盐巴点着吃。对于学习来说更是艰难,除了课本,没有任何的课外书,整个学校里传来传去的还就是那几本破旧的连环画。我们那时候没有钱买草稿,于是每一个同学都准备了一块刨得光滑的小木板,涂上黑油漆做成简单的小黑板代替所有的草稿。直到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几个同学决定瞒着老师,利用每天午休的时间,凭借一身的力气上山砍柴换钱,虽然得到的钱不多,但日积月累总算能够应付一些读书用具。我们对用自己力气换来的学习用具十分的惜,一张稿纸先是用铅笔在上面写字或计算,铅笔写满后再用钢笔,然后用来练毛笔,最后才成为纸飞机或是纸船之类的小手工。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进步,农村的生活也日益见好,如今同学们都带着各自理想的成绩走出了大山,走上了自己圆梦的征程。离开大山之后的学习生活里并不是很艰难,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提起儿时的记忆时,谁不会曾经那段艰难的读书岁月而感慨万千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