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伟大之处

2012-08-02 16:33 | 作者:郑华 | 散文吧首发

在我母亲病重期间,为了进一点心,到处寻找治疗病痛的方案。凡是能见到的专家(有301医院的博士导师,有美国的医学专家及其他专家)都得到了验证,尽管是不治之症,还是没有放弃治疗。在常规只能生存三、四个月的情况下,现在已有半年多过去,医生也承认这是奇迹。我感到欣慰的是母亲在以顽强的生命力,为释散儿女们的悲痛。这也是我们做孩子的祝愿。也许是伟大的象征就是生命,的力量就是生命,但愿母亲的病会一天天好起来。

由此想起,在当今有这样两个年轻的母亲在默默无闻的生活在不知是痛苦还是欢乐中。

一、一个不幸的人

那是三年前的一个圣诞节前夕,阿华的丈夫与四个工友到生产前线准备上班,由单位的专车送行。在行走的路途中,由于天寒地冻,行车不便,由车祸致使阿华的丈夫至今成为不懂生活、不能自理的植物人。这时的阿华还不到三十岁,有一双三岁的恋生女儿。天降大祸,给人间带来了不可低估的创伤。当阿华得到噩耗,那种难以言表的痛苦象惊雷震得她不知所措,痛不欲生。

过程只是表白,没有任何价值,关键在于行动。自从丈夫受伤,自己一边带着还不懂事的孩子,一边为了丈夫早日康复而千辛万苦的照顾。一颗本来年轻的心全在这病痛中一天天慢慢度过。一个月过去了,丈夫的病没有好转,半年过去了,病情还是没有好转。单位里按工伤,只出部分医疗费,孩子进托儿所还指望正常上班所争来的工资,日常生活也得开支,因为照顾病人,不能按时上班,工资没有着落,生活困难就无人管问了。医院的大夫看着这种特殊病人,也是无能为力,又不能放弃治疗。随着时间的流逝,病情不但没有好转,还在一天天恶化,同时还得考虑单位与家属的意见,在用药与治疗的问题上意见有很大分歧。阿华为了寻求一个延长丈夫生命的路径,曾经与大夫争吵过,也找过单位领导。由于丈夫已经不再是人间的常人,曾经的父母看到不孝儿已成累赘,不再有信心;曾经的朋友看到不醒人事的僵尸,赶快远离;不懂事的孩子看到的是没有亲情的陌生人,在那幼小的心灵里已没有父爱;单位只有一名有姓名,而无其人的残品;左邻右舍已不知道他的存在;然而,只有她还是照样照顾的爱人。

病者的身体已不能自理,病魔折磨的斑块有浮肿、有霉烂,没有了知觉,而她每个星期都要赶七、八十里路,前去探望,并耐心的为他清理每一处卫生,一丝不苟的呵护他,亲近他,尽到一个妻子的责任。尽管他已不懂得人间冷暖,她还是一如既往的为将死者奔波,为他操持着那摇摇欲坠的家。曾经爱的力量失去了平衡;曾经依靠的背膀失去了依托;曾经温暖的家成了失落的野地;曾经的父母已是面目全非。

三年多,一千二百多个日日夜,总是盼着他的复苏,盼着他与常人一样安康,明知道已没有一丝希望。她也有情,也有爱的冲动,董生活,董人间冷暖的真情,可是,为了孩子的明天,为了她的生存,只有默默的守护着那片净土,那纯正的心灵。慰籍她的是孩子早早成人,陪伴的是黑夜、是责任。在那漫长的日日夜夜,阿华哭干了眼泪,曾经有过跳黄河、自杀的念头。青易逝,痛苦难平,千辛万苦的时日最让人感到漫长。为了孩子,把自私的情感埋葬在人间深处;为了孩子,把沉重的经济负担精打细算;为了孩子,把痛苦作为笑脸;为了孩子,把过去懦弱锻炼成独立;为了孩子,把该爆发的气息作为忍气吞声。压抑的人生孤独灵魂,是非的领地,再造的强人。阿华冒着大不为的风险,慢慢走过了三年多的独立生活,在任何人的面前总是一副笑脸。在她内心深处总是埋藏着秋的滋味,看看她的“秋的伤感”就可见一斑:“恍惚间,秋天悄悄地走进了人们的视线。这个季节秋绵绵,给人一种无奈的伤感。

不愿回味,也不想沉思些什么。日子就这么悄无声息地从指间滑过。所有的甜言蜜语与诗情画意都是一种难言的折磨。二十九岁的年龄在抑郁中迎来一个心伤的局面。面对生活我渴望一份宁静,面对宁静,我又希望生活中能有一份甜美的激情。或许,平静的是面容,伤感的是心灵,永不满足的却是人们永无止境一天天强烈的欲望。谁不希望拥有一份生活的美好,谁不渴求偶遇的浪漫来打破一成不变生活的冷漠?

期盼生活的滋味五彩绚烂,可走在人群中我们又是如此平凡,平凡的融进人群找不见。

面对生活,不想诉说对与错。期待一份情感丰富却迷失了回家的路。无法拒绝外面的诱惑心中又有家的牵扯。想哭没有泪水,想笑却变成一丝丝冷漠,是与非的选择已无法掌握。拒绝一份物质的诱惑,我心伤感着。

不敢回想些什么,也不愿面对生活,怕心的伤口无法愈合。或许,只有到了这种时候。我才明白,总是最亲的人伤你最深的真正含义。要不,我怎会如此耿耿与怀?心痛的感觉总是在夜深人静时来得如此透彻。好多的伤害总是无法选择。或许逃避的是心灵的沉默,面对寂寞却无处诉说。心的空虚总是用物质的填充来缓解对现有生活的无可奈何。

环境所造就的个性是如此的强烈。面对世俗的目光我一笑而过。用这样的方式面对,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我感到无可奈何。所以我马马虎虎,我大大咧咧,我把世俗的非议踩在脚下。所以我不委屈自己的情感,道德的规范约束不了我。

我有自己的想,当所有的梦想被现实无情击碎时,我隐藏最后一滴眼泪,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只要心不感到累,情有了寄托有何必在意生活的坎坷?

风平浪静的日子,丢弃以往的山誓海盟,我选择以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只是,叶落的凄凉老在飘落。”

从这篇文中可以看出阿华的生活艰难的一面。面对辛酸的经历只有把泪流进自己的肚里,从不向外人流露,为的是什么,只有自己知道。

少年丧父,中年丧夫,老年丧子,是人间的三大不幸。阿华已经经历了人间两种痛的折磨。现在的她,孤立无援,没有了爱的依附,没有了亲人的依托,断绝了应有的经济来源,只有恋生女儿的希冀,似是最大的靠山。她在准备承受生活的底线。朋友的探望成了一种奢侈,援助对她没有任何祝愿,走吧,为了孩子,只就因为有了孩子而顽强的挣扎在人间。

二、永远的陪伴

无独有偶,有一个这样的年轻母亲叫阿丽。那是七、八年前,十月怀胎,得到了一个幸福的结晶,是个白胖的儿子。十余斤的新生儿,送给全家上下喜庆的表情溢于言表,可想而知。

孩子的成长是家中长辈的希望。当幼小的生命在母亲呵护下不断的成长,人见人爱的表象实是让人感到庆幸。知道吃,哭声异常,没有引起注意。十个月大,孩子会跟着大人的手指走动,不会说话是“贵人说话迟”。一岁了,只会简单的哭,没有太多的哭诉。到医院看看大夫吧,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孩子的需要就是母亲的旨意,产假早已期满,为了孩子的成长,可以不上班。孩子发育有障碍,到处请教,陪伴就是必然。

一岁半,孩子会叫妈妈,高兴的妈妈泪流满面;爸的耐性有限,不知如何对待;祖母、祖父的眼光里流露出期待;外祖母、外祖父也是希冀好转。一天天过去,日月如梭,怎么也激不起孩子的乳音改变。“奶奶”的发音是在将近两岁时,怎么也不懂人间的期待。此时的长辈,都为特异发愁,是什么才能发觉奇迹。

到有值得信任的医院去,在郑州人民医院的专家确诊为“自闭证”,又称“孤独证”。好似平地一声震,让一向爱子如命的母亲,震耳欲聋。一时好似看不到所有的希望,怎么对待新生命摆在了家人的议事议程。

对症下药,那里有好办法,就道那里去。对于一个本来就涉世不深的年轻母亲,只有永远的相伴。到郑州进行培训,强制性记忆法,只对简单的词汇,一晌三十分钟,五十元,一天一百,真成了一字千金的代价。几个月下来,一位靓丽的母亲成了万般憔悴。家里的积蓄,亲戚家的赞助,都成了到京城名医院,到上海名医院,到有一点能治疗此病的医院,花费要比孩子的身高、体重。

五岁了,幼儿园里不能有这种身影,智商只有常人的百分之四十,怎么也跟不上课程的安排。阿丽上班时,由祖父母带着,凡是在家都是孩子的唯一。单位有星期天,而阿丽就是与孩子共同的时日,从来就是孩子占据。

“自闭证”的人只会简单的动作,说不上几句语言,没有与别人交往的能力,没有常人的独立。任性的脾性,习惯的爱好动作,好奇的幼稚心态,是孩子的一贯。作为母亲的阿丽总是以孩子为中心,时常把孩子作为头等大事。孩子爱旅游,就道山水秀丽的地方去,带着到人多的地方去,目的是为开阔孩子的视野;孩子爱吃肉,就想尽一切办法做,是为了不让这变态有丝毫委屈。别人家的孩子有轻蔑的对待,她不在乎;别人的眼光有另眼像待,她视而不见。在阿丽的眼里,丈夫的需求是在孩子的安稳中度过,朋友是在接受孩子的前提下交往,青春是为孩子守护,激情是为孩子盟动。

将近三千天的日夜,天要时常体谅寒冷;天要注意狂热;春秋是锻炼的旺季,从没有忘记带着孩子外出的机会。事实就是这样在阿丽心里,没有怨言,没有恐惧,没有看不惯的天地。看看她的“山崖之树”:

“和朋友扯起一个‘如果有来生并可以选择'希望能做什么的话题,朋友说如果有选择我就做深山中的一块磐石,安稳、默立、任凭风雨洗涮不留一言,但所有的世事沧桑尽收眼底。朋友反问我,我半开玩笑说:在这颗石头的不远处有一棵挺拔的大树,山风吹来树叶哗啦啦作响,那就是我在向你介绍那远处你所没看到的风景!

是的,平生喜欢树,也喜欢观树,喜欢赋于树喜怒哀乐。喜欢看初春柳树的婀娜多姿、海棠的灿烂绚丽,夏季白杨的蓬勃挺拔,喜欢秋季胡杨那美的令人窒息的金黄,更喜欢冬季每一棵松柏的坚强独立。果树们的务实,槐树的低调,合欢的智慧,梧桐的大气宽厚,无不让我魂牵梦绕心醉痴迷!

在旅行的途中,峭壁上一棵随风摇曳的白杨吸引了我,注视着这棵崖上的白杨,它处的环境实在太恶劣了,在人的目光所能及到的地方没有看到几许能供它生存的土壤,它的根系牢牢地伸进崖石缝中,去汲取那为数不多营养。为了生存它将自己的标准降到了最低,白杨以俊美立世,可此时的受条件的限制俊美和粗壮都不属于它了,无论它天生是多么的优秀。今生注定做不了栋梁之材并随时有影响其生命的可能,但此时的它看不出有任何的悲伤和忧虑,它快乐地活着,享受着阳光雨露,呼吸新鲜空气,欢笑着频频向人们招手致意……

继续我的旅程,心中默默地为这棵白杨祈祷、为它祝福,更为生命喝彩!”

由此可以看到阿丽的人生态度,是多么自信,自尊。从这里是否就能看到伟大之处。

谁能接触到她们,她们没有一点放弃生活的气息,也没有一点自身的低落派头,在身体,在五官,在亮的眉宇间,用常人的声调对每个人的对话,用娴熟的谦词面对各方的言谈,有一切尊重的自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