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之梦

2012-07-30 14:28 | 作者:圆梦 | 散文吧首发

( 原稿) 圆

我一直没什么大的理想,从一生下来就懵懵懂懂的过日子。能劳动的时候就帮大人们分担劳动,该上学的时候就上学,成绩中等,后来觉得在学业上没什么大的发展就弃学打工,再后来就结婚生子。

孩子们稍大些去学校后,我便有了一些空闲时间。我不甘于寂寞,有不愿太热闹,有时出去邻家串串门,可是回来后就后悔莫及。村姑村妇都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或东家长西家的,我觉得这是对生命的亵渎。我开了一家文具店顺便也卖一些书,无聊的时候就翻翻书。言情、武侠都唤不起我的兴趣,只有那些文字功底深一点我才人为可读。(从小就养成了与学习无关的书不读。)甚至养成了一中怪习惯,越看不懂的书越要看,看得睡眼朦胧还是不肯放弃。一次,翻一本《易经的智慧》,虽然有注解也还是一知半解,不过当是心里特别高兴。我现在就看易经,而孔子是在晚年研究易经的,不知研究结果怎样?尽管“韦编三绝”也不一定比现在有注解的好,现代人真幸福

一天,一个亲友来我家,她和我差不多的年龄,她的婚姻就是埋葬人的坟墓。潮汕农人享受着现代人的物质文明,可封建思想还根深蒂固。我就怀疑自己是坐了时空穿梭机,时光逆转。这里的男人大男子主义,男主外,女主内。生男孩比女孩高兴,没男孩的一定要生到男孩止。拜祖宗拜神都是生活中的大事。都相信命中天注定。现在离婚在很多地方可说是家常便饭,可在这里还是罕事。一段姻缘纵有千错万错还得维持,为父母孩子名声。如果一个人的老公没了,虽年纪很轻愿守妇道的也不少,首先女方要求男方到插门,而男人愿意上门的绝不是条件好的,与其要一个不好的还不如不要。这个亲人是嫁进来的,所以我们这些不是当事人的人,还做不到帮理不帮亲,不过心里是大大的不平,至少我是这样。她来我家,估计是俩口子吵架后受了委屈,我看见她的眼睛里闪着晶亮欲滴的泪珠而又极力掩饰微笑着和我打招呼。不知为什么,那些泪滂沱,呼天抢地的嚎哭也比不上她这双带给我的一阵心酸,我若无其事的陪着笑和她和功夫茶,(功夫茶是潮汕人的待客知道,有亲友来就冲茶。)她如果愿意和我倾吐我便安慰几句,同时我也担心她被欺负。她走后,我便提笔把当时的感想,情形写了出来,在结尾还引用了一句来做祝福词——守的云开见日出,拨开迷雾见彩虹。

日出,彩虹是否能见到,当然不知道了,不过我被自己深深的感动着——我居然还可以写文章,于是我想写文章。写文章是一个人的事,当然要写就要多看,所以我的计划就是要多看名作家的书来弥补自己知识的不足。一边看还一练笔,练笔之作当时还可自我陶醉,过几天热度退却之后,又觉得这不可见人,便弃之。我看见一部名著的引言说“当你怯弱退缩时名著是激扬的鼓点,澎湃冲锋的豪情”。这句话带给我不少的动力,我更果断的要多读,多多的读。

我看了《红楼梦》的全集,虽然似懂非懂,可我深深的折服了。出生在一个由百年旺族到没落封建家庭的曹芹能洋洋洒洒写出这么厚一本书!且不说《红楼梦》的艺术成就,就那从一块石头的灵异构思,那红楼梦曲子,那女儿做的诗,我就认为非人可思。就现在林黛玉在花飞漫天,丝系树,落絮轻扑,扛着花锄,满怀愁绪去葬花得画面仍像电影一样清晰。

有一次,我看到了一条村到道上暴雨的雨景。急急的雨点噼里啪啦重重地打在道上,道上布满了鹅卵石般的水迹,少顷空中千万条水鞭子搀和着东南风斜斜地密密的抽打下来,路面上集成大大小小的水洼,水洼连接成浅滩溪流争先恐后流淌着,先是混浊,再是澄清。路边的小草汩汩吮吸着雨水的同时点头哈腰,阿谀奉承。当时我就想描写这雨景,可言不达意,就知道下雨了,这雨真大呀,怪吓人的。悲哀,真是悲哀,我不是写文章的料。写文章的人就是作家,作家要见多识广。

不必说郭敬明、韩寒,就连钱钟书、张玲的作品里都中文中有英文。张爱玲的小说大部份以男女恋爱结婚为切入点,可在散文方面是什么都写,,头头是道,无懈可击。郭敬明的小说从现实到虚幻,学生到成人,散文也是什么都写。而我只能把别人洋洋洒洒的几百几千几万甚至更多字的文章用几句话就讲完了。英文只认识一些单词而已。不过看书总比和一些无聊的人走来走去的要受益多一点吧。

后来看到:“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成大事者不在于口号多明亮,而在于坚持多久”;“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所以梦的希望还在燃烧。

再后来,在高尔基的《童年》里阿廖莎说他的继父——一个长了胡子的人还在上学有点奇怪让人难以接受。郭敬明的作品里有一句话——杜拉斯说写作是一种暗无天日的自杀。徐志摩在散文里有一句话——哈代是英国现存作家中最伟大的一个,四十多岁才发表他的著作,可谓大器晚成了。这些话一次次让我打寒颤。我为什么好好的生活不享受,非得这样自我“折磨”,而且八字还没一撇呢,我还是趁早放弃好了,有吃有穿有玩这不是很好吗?

从小相信三分天才,七分努力。我想起我读书的时候,作文都是过及格分不多。唯有一次被老师当作范文的作文题目是《我学会了……》,我写的是我学会了煎鸡蛋,记得时间仓促还没来得及收尾。当老师在课堂上念的时候,我脖子脸都热辣辣的,双手紧紧捂住耳鬓,食指塞在耳朵里,恨不得钻到课桌下面去。小时候物质缺乏,就吃煎鸡蛋也是罕事,用自家种的菜籽榨出的菜油煎出的鸡蛋像荷叶一样摊铺在盘子里,金黄的鸡蛋呲呲地冒着茶青色的油沫,鸡蛋的香和菜油的香掺和扑鼻,确实诱人。特别是喜欢菜油香味的我,现在回老家,用菜油煎鸡蛋也是垂涎欲滴的样子。我想老师看中那篇文章大概也是因为他也喜欢吃煎鸡蛋吧。

俗话讲笨先飞。我是一知笨鸟,又没有先飞,我想我是一只飞不到目的地的鸟。可我还是的感谢书可以伴我孤独寂寞的时光。

前两天看到张爱玲散文里的一段文字:

文人只需老老实实生活着,如果他是文人,他自然会把想到的一切写出来。他写所能写的,无所谓应当。

这段话着实让我踏实,平静。不管能不能成为文人,我只想看想看的书,把自己想的能够写的写出来。

2012-7-2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