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的记忆》系列之——种子的份量

2012-07-18 20:39 | 作者:烟渚修篁 | 散文吧首发

种子的份量

听长辈说本门氏族源自徽州,有明一朝搬迁至银屏南麓。而后人丁增长逐步分支,便或远或近搬出定居。大约民国时期,曾祖时代迁出郡望,本门一支即定居小山村。

曾祖与祖父年代亦农亦商,家资较为殷实。抗战时期,三进三出的四合院曾为新四军七师供给部所在。后因经商不善,家道骤衰。分家后,祖父英年早逝。普遍大饥荒年代,父亲正值少年,便成了农活的主劳力,协助祖母支撑孤儿寡母的一家四口。

艰辛生活与繁重劳作,逐渐练就父亲的超常意志及多方面技能。

为了我们三个儿女的成长,每年时节,父亲总得帮别人加工手制的挂面。挂面与小麦兑换之间的微薄差额,一家老少生活少许改变同时,我们兄妹幼时书本费用也有了来源。

麦子加工成面粉之前必经淘洗。父亲淘洗麦子极为仔细。他说,淘洗麦子要靠良心和声誉。父亲淘洗麦子时,我喜欢蹲在一旁静观。稻箩浸在水中,麦子倒入箩内。捞篱不断搅拌之中,麦粒或沉或浮上下翻动。待麦粒完全浸透之后,沉浮自定。捞篱捞出水面浮麦,沉在箩底的晒干后捡去砂子便可加工面粉。

淘洗麦子时,父亲说:成熟饱满的麦粒总是沉在底下;瘪壳的才始终浮在上面。做人做事要想籽粒饱满,就得沉下去。挑选小麦和水稻的种子也是这样,只有沉的下去、真正饱满的颗粒才能作为种子。

二0一二年六月二十九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