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小提琴

2009-01-11 17:27 | 作者:阿丽 | 散文吧首发

在单位的节日晚会上,同事们总喜欢听我唱的《红梅赞》,孰不知,这首伴随我几十年的歌曲,是在我二岁左右的时候父亲教唱给我的,几十年过去了,好多歌曲早已忘掉了部分歌词,唯有这首歌的歌词我记忆犹新,永远不曾忘记......

对于童年,记忆最深的是,父亲每天傍晚劳动回家,匆匆吃过晚饭后,我们几个孩子就围在了他的身边,他开始用小提琴给我们伴奏,我们一起唱歌,父亲用那宏厚的男高音给我们领唱,妈妈也用她那委婉的女中音附和着,我们几个孩子稚嫩的童声合唱在这个欢乐的农家小院里久久地回荡。那时,虽然生活很艰苦,但父亲是一个很乐观的人,他很他的孩子们,有孩子的欢笑声,他便忘了生活的辛苦和缺吃少穿的窘困。

新中国成立那年,父亲八、九岁了,在人们政府的帮助下,他开始上学读书,直到高中毕业,他是一个好学上进的学生,也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学生,他爱好文学,喜欢写作。在学校里他也是文艺宣传的骨干分子,他是乐队的小提琴手,还会许多弦乐器,他对乐器的这种爱好一直保持到终生。

父亲是个子,由于奶奶是外乡人,而且几十年和她的娘家人没有任何联系,她在这里的亲人只有父亲,奶奶曾经生育过十几个孩子都夭折了,他是奶奶的独生子,尽管拥有高中学历的他,那时完全可以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但他不愿意离开奶奶,让她忍受思念儿子的痛苦,他选择了留在她的身边,服侍在她的左右,让她能够享受天伦之乐。为了养家糊口,天资聪颖的他很快就学会了一门手艺,成了我们家乡远近有名的木匠。虽然由于父亲的手艺我们还可以吃饱穿暖,可是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情况发生了变化,那时全国在搞政治运动,不准私人搞第三产业,他们说“要割资本主义的尾巴”,所以父亲只能乖乖呆在生产队里给集体做事情,这样一来我们的生活比以前困难多了,那一年爷爷也意外去世了,我们家里又少了一个劳力,日子过得异常艰难。但是,个性乐观的父亲仍然和以前一样,我们家里的“音乐会”照常进行着。

一天,有个学生模样的小伙子来到我家,他和父亲谈了好长时间,等他走后,父亲告诉我们说:那个是县城的一个高中学生,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打听到我父亲有把小提琴,他想要卖给他,那时侯,要买乐器必须到一千多里路以外的大城市去。父亲没有答应他的要求。他失望的走了。可是过了几天他又来了,这次父亲还是没有卖给他,但是那个学生也是一个很执着的人,后来他又来了几次,最后,也许是父亲被他的执着所打动,也许那时家里的情况的确也需要钱用,总之,那把小提琴从此成了别人的了。我想失去小提琴的父亲也一定心里很难受吧,但是我那时太小了,还不能体会到父亲的感受。

接下来的日子里,父亲用他那双灵巧的手为我们做了几把胡琴。他用自制的乐器同样也奏出了美妙的音乐,我们也可以继续欢歌了!

在父亲的熏陶下,我也是一个音乐爱好者,曾经参加过学校的乐队,也经常在各种文艺活动中担任“独唱”任务。终于有一天,我参加工作了,又想起了父亲的那把小提琴,我想再给父亲买一把,来弥补一下过去的遗憾。一个周末的下午,我兴冲冲的拿着一把崭新的小提琴回到家里,大声说:“爸,我给你买了一把小提琴,你看喜欢不!"爸爸接过小提琴,试了试,我看见他按弦的手指显得已经有点僵硬了,调子也把握的不太准确,他笑着说:"老了,手硬了,不听使唤了".听了父亲的话,我心里有点难受,其实,他拉二胡的手指仍然是那么灵巧,只是,十几年都没有再拉小提琴了,生疏了。接着父亲对我说:“你拿去学吧,家里有二胡,我就用二胡吧”。从此,这把我给父亲的小提琴就成了我的心爱之物了。它伴随我走过了多少个寂寞的日日夜,我也学会了用它来凑出好听的旋律。

父亲---他是对我一生中影响最大的人,他是我的音乐启蒙老师,还有我的个性及对文学的爱好都离不开的熏陶,他是我一生中最敬爱的人,父爱如山,我永远怀念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