炕 沿 儿

2012-07-11 08:37 | 作者:文卓 | 散文吧首发

农村老式的房屋总要有炕的,与屋地相接的炕边上是一条横木为沿,也就是炕沿儿。凡是有时光划过的历史,那炕沿儿就是光溜溜、凉浸浸、圆润可的,在那里静默着,如玉石般光洁,如果常常纤尘不染,可以是这家中的门面了。

别小看了这一段木头,受尽了人间的烟火气,便多了一份至真至纯的感情。与人喜忧与共,总在无声息的陪伴着乡里人。

但凡家里来了客人,都要热情的让上一句:来!快上炕里!越过这段木头,就拥有了主客盘膝对坐,举杯同饮、共话桑麻的意趣。

——来!上炕里!这是乡里人最热情的招呼,最质朴的话语。

孩子淘气回来了,不管早晚,蹬掉鞋子,一转身回腿上了炕里,这是家里了,无拘无束的家。而到别人家去做客,却要扭捏的多,主人再三礼让,客人都要再四的推辞,小辈份的、生疏的客人是不能轻易逾越这道炕沿的,不可随意回腿上炕里。凭着这一条木头,很轻易的判定出亲疏远近,旧友新朋。

而这一道炕沿,又何尝不是母亲担惊受怕的地方?孩子刚刚会爬行,不懂得深浅边沿,母亲常常瞪大了眼睛,一声惊呼,飞奔到炕沿前,一把接住了瞬间就要摔在地上的孩子!宝贝被抱在怀中,母亲一边轻轻的拍着,摸着孩子的头顶,一边才听见自己的心还在咚咚狂跳!慢慢的依靠着炕沿,坐下来,腿也有些发软。就是这样一段木头,小孩子越过了,母亲的心就会疼上许久!

孩子刚过炕沿高,匆匆忙忙的下地找到自己的鞋,手把着炕沿几下踢蹬上鞋子,飞跑出去了。许久疯跑回来,进了屋子,见母亲在炕上专注的做针线活儿,于是悄悄的扒着炕沿将下巴搭在上边,默望着母亲,一动不动……

半,孩子被唤醒时,睡眼朦胧中,顺着香味抬起头来,看到炕沿上放着一大碗下了红小豆的高粱米饭,一块大豆腐,饭香扑鼻!顿时醒转来,操起筷子,狼吞虎咽,风卷残云!这才从炕沿上从碗边抬起眼睛,看看满脸灰尘的父母,正在笑眯眯的看着自己的孩子。他们身上的寒气还未散尽,碌碌饥肠也在渴望一顿美餐,只是小儿女的香甜吃相,让他们暂时忘记了自己。生产队里今晚挑灯夜战,数九寒,吸引人的是那夜半加餐,在农家还被视为大餐的那一碗高粱米饭,一块白生生略带纯正糊巴味儿的大豆腐!

第二天早上还依稀记得,仿佛是中享用了美味,只有那沉默的炕沿知道,那真的不是梦。

邻家的小夫妻又吵架了,小媳妇满脸委屈,进屋来屁股刚一坐下,就絮絮叨叨的说着,一只手不停地拍着炕沿,动情处,声泪俱下,那炕沿也拍得啪啪有声!仿佛炕沿也是罪魁,抑或炕沿也可以懂她的伤心?拍疼了手,拍热了炕沿,流够了泪,听足了劝慰,用手擦拭一下身边的炕沿,静静的起身,微笑着离去了。

站着的客难答对!这也是老太太们最常说的话。来了客人,不肯坐下,一直站着说话,主客都很拘束,主人往往就这样说上一句,常常缓和不少气氛。而最难应付的客人,是真的不会坐下来的。仿佛一旦坐上了那根木头,许多事就要变得舒缓客气,就没法发泄预备好的狠话。

游子归来,疲惫万端。躺在热乎乎的炕上,枕头担着炕沿,硬硬的炕面没有席梦思的弹性,可是多了一分熟悉温暖的气息,心里安稳了许多,到家了!

母亲不知忙活了一会啥,走过来,俯身在炕前,双手拄着炕沿,趴在女儿的脸上悄悄地问:姑娘,想吃啥?妈给你做……一瞬间,炕沿上的高粱米饭的香气再次扑面而来!

这炕沿啊,见证过悲欢离合,尝到过酸甜苦辣,承载过太多的世态炎凉,岁月变迁。

太阳出来有一竿子高了,庄稼长得有炕沿高了……这曾是人们用木头丈量时空丈量希望的约略标准,简单而现实,质朴而滋润。

从一段青涩的木头,锻炼成一根光滑圆润的炕沿,要经历多少世事变迁?要看多多少世间风云?要承载多少悲欢离合?要面对多少日月晨昏?

评论

  • 梦里水乡:呵呵,来给朋友捧场!我也曾写过一篇关于火炕的文章,只是比起你来,我的没有深度。喜欢!安好!
    回复2012-07-11 15:13
  • 文卓:回复@梦里水乡:谢谢朋友,望不吝赐教!
    回复2012-07-11 21:30
  • 千里暮云平:视角独特,由小见大,乡情亲情真实流露,学习了。祝好
    回复2012-07-12 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