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抓挠

2012-07-05 11:48 | 作者:观鹅会意 | 散文吧首发

闲话抓挠

文/观鹅会意

人体皮肤某个地方发痒了,人就会本能地用手指去搔发痒的地方。但是老年人胳膊僵硬了,发痒的地方反而多起来了,搔痒起来很不方便,如背部发痒了需解衣脱衫才能抓痒,这样做起来就太麻烦了,所以聪明的国人就发明了抓搔工具——-抓挠。

抓挠这个工具是老少皆宜,你没有它发痒了会急不可耐,随手拿起个鸡毛掸子,把掸子把伸入脖领口挠几下,或者看到一个打蝇拍,也会把拍子把伸入脖领口挠几下,以解燃眉之急。劳动人民的皮厚,也不要求抓挠好看,一般是因地制宜制作一个抓挠。晋北农民制作的抓挠很简单,找一根拇指粗二尺长的木棍,头削细后插入玉米轴,一个绿色环保的抓挠就做好了,放在后炕痒来就取,他们还给这个土抓挠叫了一个诙谐的名字“气死痒”,还有的地方叫“不求人”。

人是一种自私自利聪明的动物,能睹物思人,睹物兴情,睹物抒怀,中国人的智商在这方面是聪明绝顶,说白了就是看到抓挠就能把它的作用,运用到人情世故之中去。

感悟其抓挠精神,特点就是能投其所好贴身地“为您服务”,虽然有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之嫌,虽然皮肤病靠抓挠搔痒会耽误医治,但是古人有邓通靠为文帝吮疽舐痔而获垄断铸钱为例,溜须拍马者那一个不是都会得到好处?说到“溜须”还真有其典故,北宋寇准,为人耿直,官至宰相。同朝为官的丁谓善于奉迎,他深知只有把寇准拉为同伙才能大胆地结党营私,所以在表面上处处对寇准毕恭毕敬言从计听,在大庭广众之下更是要显示出自己和寇准的亲近与交情。一次,众官在朝中吃饭,丁谓官为副宰相,寇准落座时他讨好地挨着坐下。就餐当中丁谓看到寇大人胡须溅上了汤水,当时还没有餐巾纸,他急忙起身用衣袖顺须而擦,然后把胡须小心翼翼梳理整齐。寇准知道他的用心何在,他可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留下合污话柄,马上嘲笑到:“参政,国之大臣,乃为长官拂须耶?”众人哄堂大笑,羞得丁谓无地自容,从此对寇准怀恨在心,这大概就是“溜须”一词的由来。

从古至今,溜须拍马之人都善于投机取巧,伶牙俐齿,卑躬屈膝。他们虽然无能无德,文不能治国,武不能安邦,还心胸狭窄嫉贤妒能,但就是能把“能干不如会干”这个哲理,演绎的酣畅淋漓。中国的史记记载着历朝历代许许多多正人君子刚直大臣,但是,君子们的下场不是贫穷就是遭遇陷害,而小人们大都能生活的顺风顺水得意洋洋。不是鄙人赞扬得意小人之举,而是那个朝代阿谀奉承之人都能顺应时代发展,现在不是有人把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之道,尊称为《成功指南》吗?

如果中国人都去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谁去种粮食?谁去炼钢铁?神九怎么上天去对接?蛟龙怎么入海潜七千?鄙人认为就是把抓挠尊称为如意,我的后代子孙还是希翼他们堂堂正正做正派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