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深情

2012-07-03 22:36 | 作者:墨海顽石 | 散文吧首发

骊山深情

绵延的秦岭在临潼之南有一座山,远望如一匹奔腾的骏马,不仅山势逶迤,而且风景秀丽,不仅曾经历史沧桑的风云变幻,而且留下了价值连城的名胜古迹,这里不仅有千金难买一笑的烽火台,有风流千古的华清池,而且有熔炼五彩石的骊山老母殿,有当年老子修行的老君殿,而且有夕阳晚照、五间亭、遇仙和兵谏亭。——这里就是骊山。曾经有多少次,我站在骊山脚下,感叹你的神奇;曾经有多少回,我触摸着山岩,神游于神话传说的美丽。风风雨滋润了你的风姿,沧桑巨变锻炼了你的坚毅,神话传说增添了你的魅力,历史演变凝固了你的记忆。当我踏上那蜿蜒的山径,眺望那波涛起伏的渭河,俯瞰这天人合一的幽境,内心里不仅心潮澎湃,百感交集。

初次登骊山,只顾欣赏风景,就像看一部新书,只顾看故事情节,而忘了其中的韵味和内涵。山势险峻,风景奇绝,树木葱茏,花香浓郁,沿着一级级台阶登临,目光被风物吸引,心情随景物转移,视野因登高而开阔,思绪像白云而飘逸。

后来有了人生的阅历,性格因为年龄的增加而变得沉稳,心情因为生活的遭遇而变得冷静,再次登临骊山的时候,我常常追随历史人物的足迹,理解人与人、人与机遇、人与历史的关系。想得多了,免不了有些替古人担忧;看得多了,免不了心事有些沉重。人生,正如登山,一步步拾级而上,有的人已经到了山顶,有的人还在山下,往上看,已经有了许多人,往下看,还有许多人仍然翘首期盼。这时候在骊山的感受,就像读一部经典名著,不仅想看它精彩的故事,而且想理解它的内涵,还想读出它的言外之意。山有山的沉稳与坚毅,水有水的柔情与蜜意,追求有追求的欢乐与苦恼,放弃有放弃的理由与遗憾。

上山有台阶路3200多米,先来到骊山半山腰“斑虎石”处,便见兵谏亭,是为纪念西安事变而建。接着前行,可往西直上山峰至“晚照亭”。站在亭的北侧,整个华清池近在眼前,一目了然。再往前便到西绣岭第三峰上的老君殿。老君即老子,为骊山著名道教官观。相传,唐玄宗两次在此见到老君降临阁内,故此称之为降圣阁,也叫朝元阁。殿内原供奉白玉老君像,“安史之乱”时,像的正身被烧裂,双手也被盗,现玉像保存在陕西博物馆内。由老君殿转往东,就到西绣岭第二峰上的“骊山老母殿”。此殿是为纪念历史传说中的女蜗而建的。再往东便到西绣岭第一峰上的烽火台。历史上“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相传,周幽王为博取妃褒姒一笑,曾在这里举烽火戏弄诸侯。当犬戎攻入骊山,幽王再下令点燃烽火,各诸侯却无人来救,幽王被杀,褒姒被掳,西周灭亡。过了烽火台后往东即到东绣岭上的“石瓮寺”。因寺的西面岩石受流水冲击而形似瓮,故得名“石瓮寺”。继续沿山路前行,不久就来到位于东西绣岭之间的石瓮谷中的“遇仙桥”。相传,古代有一考生,赴京赶考行至此桥,得仙人指教,幸运考中,此桥由此名“遇仙桥”。站在骊山之巅,东西南三面是蜿蜒曲折的秦岭,北方是碧波荡漾的渭河,远望如一条白练在八百里秦川穿越。

诗人登临,一定有千古流传的名篇;画家登临,必然会留下拍案惊奇的画卷;政治家登临,会有天下兴亡的感慨;军事家登临,一定有指点江山的豪情。区区如我,只能画在心中,情在景中,想着路上,思念在梦里。——我对美景是无限的向往,我对骊山有无限的深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