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人深省的张瑞芳获奖感言——谨以此文悼念电影表演艺术

2012-06-30 21:36 | 作者:夕阳红 | 散文吧首发

发人深省的张瑞芳获奖感言

——谨以此文悼念电影表演艺术家张瑞芳病逝

2007年第26届电影表演艺术“金鸡奖”授奖盛会授予时年九十高龄、从艺七十多年的我国一代文化名人、影视两栖表演艺术家张瑞芳以“终身成就奖”的殊荣。这是她继2003年荣获第九届“金凤凰奖”后的第二次领衔夺冠。张瑞芳是我国电影界老一辈艺术家中唯一两次获此殊荣的杰出演员。

在授奖典礼上,当银发苍苍的张瑞芳精神矍铄地走上舞台领奖的时候,。这掌声表达了全国亿万观众和电影界同仁,对一位德艺双全场起立报以热烈的掌声馨的革命老艺术家的敬仰和祝贺。在晚会主持人的恳切要求下,老人家发表了简的答谢词。她从容淡定地面对台下绝大多数中青年演员,动情地说:“…我拍了一辈子电影,还不如你们一年拍的那么多。你们在银幕上演的那些角色,我想如果让我来演的话,还真不知道该怎么演。”最后,老人家手捧奖杯大声地说:“我是你们的粉丝!”说完并向台下所有同仁深深一鞠躬。

我不知道,此时此刻亿万电视观众听了张瑞芳这几句答谢辞有何感受?更不知道台下所有影视界同仁特别是那些中青年演员,又是如何理解张瑞芳的这番话的?当然,感受也好,理解也罢,无非是见仁见智而已。然而,笔者的感受和理解可能属于不入时的另类。我认为,张瑞芳的致辞和她的鞠躬之举,与其说是表现了一位功成名就的老艺术家的那种大成若缺,虚怀若谷的谦逊品德,还不如说是对我国电影事业发展前景的期待和厚望,更是对现今中青年一代电影人的激励和鞭策。作为一代话剧名媛,作为一个有着近七十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的张瑞芳同志,她曾在白色恐怖的险境中驰骋舞台,在旧中国的腥风血中忧国忧民,追求光明。由她参与主演的话剧《放下你的鞭子》、《牛郎织女》、《草木皆兵》、《人约黄昏》、《家》、《屈原》、《北京人》、《棠棣之花》、《保尔柯察金》等一部部传世经典之作深入人心,载入史册。作为一代影坛巨星,由她担纲主演的电影《聂耳》中的郑雷电、《三八河边》中的陈淑珍、《南征北战》中的赵玉敏、《三年》中的赵秀妹、《李双双》中的主人公、《大河奔流》中的李麦、《母亲》中的主人公、《泉水叮咚》中的陶奶奶等一个个丰满鲜活的银幕形象家喻户晓,成了电影人物艺术形象中的经典。

以张瑞芳等人为代表的我国老一辈健在和已故的电影表演艺术家,他们当年在银幕上所创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之所以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之所以在历史的尘埃中依然璀璨夺目,历久弥新,就是因为作品的主题深刻,立意高远,并始终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时代的脉搏息息相关;就是因为他们的作品敢于抨击社会黑暗势力,反映人民的疾苦和心声,揭露假丑恶,讴歌真善美,令人振奋,催人上进。他们一生所拍的电影也许正如张瑞芳所云,远远少于如今某些“大牌巨星”、“影帝影后”一年或几年所拍的电影。可是,如今那些为追求票房价值而粗制滥造、平庸媚俗,甚至以色情暴露为最大卖点的影视剧和一些所谓的“商业大片”,又有几部作品能得到广大观众认可的呢?如果我们用逆向思维思考一下张瑞芳的答辞,如今银幕上的那些靠“一脱成名”,脱得越多越出名的人物形象,那些远离现实生活和时代精神的胡编乱造的剧情和不伦不类的角色,如果让张瑞芳去演的话,确实“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演”了。过去,大凡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电影艺术家,无论是编导还是演员,他们的创作原则是精益求精,宁缺毋滥;而现在不少所谓的大牌编导,大腕明星,他们的拍片信条是,只要能赚钱,只要有人看,多多益善,管他人民群众喜欢不喜欢。

总而言之,面对老一辈电影艺术家对我国电影事业的期盼和厚望,面对张瑞芳愿意充当如今年青一代影视演员的“粉丝”的坦诚表白,面对她那深深的一鞠躬,影视界所有同仁又该如何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不辜负广大人民群众和老一辈表演艺术家的重托和期盼,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好作品?我想,这是所有影视文艺工作者应该反躬自问的一个严肃课题。

【本文系笔者五年前的习作,原载《求是论坛》、《强国博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