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日记
我把“钢”育成了“铁”
我三十岁才生下儿子,对这个姗姗来迟的生命,一家人欣喜若狂,格外珍爱。他在家中的地位不亚于国宝——大熊猫!
这个尊贵的小家伙,一出生便恃宠而骄,特难侍候,一有不舒服就哇哇大哭,脸胀得通红。他奶奶不但不生气还骄傲地说:“这孩子性子钢,将来是个火通子。”
几个月后,儿子会爬,会坐了。有一次,他从床上爬上叠起的被子上,然后把他的小枕头往被子上拉。由于力气小,他拉了好多次都没有成功。我在一旁看着心急,便帮他把枕头拿上被子。没想到儿子毫不领情,他抬起头看了我一眼,然后用手将枕头推下被,继续自己往上拉。我又好气又好笑,便不再理他,由他自己去折腾。但我心里明白这孩子很犟,长大了会特有个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儿子变得越来越不安份。他总是瞪着眼睛好奇地东瞧瞧西望望,不停地用小手去触摸自己能碰到的任何东西。正因为这样他常常被碰伤,脸上的旧伤刚好又添新痕。而且他的速度之快让你防不胜防,他爬的技术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刚才明明还在你眼皮子底下,一眨眼就已到了另一处。有一次,他爬在地上玩,我站在床边整理他的衣服,就找不到他了。我急的大声喊,突然他笑嘻嘻地从床下爬了出来,而且光着屁股。原来他出于好奇爬进床底下玩,结果被床脚挂住了裤子,听到我的叫声他使劲往出爬,结果裤子被脱掉了。望着满脸沾满灰尘还乐呵呵的儿子,我哭笑不得!为了避免儿子不住的闯祸,我便常常将他抱在怀里,避免他乱摸乱动。即使这样他依然不安分,如果有人从我身边走过,他会用自己的小手用力拉人家一下,有小孩逗他玩,他会快速地拿下人家的帽子在手中摇晃,仿佛一位获胜的将军!
儿子快一岁的时候我常常带他去门外玩。一次,一群五、六岁的小孩在一起玩赛跑的游戏。他们在地上画一道线,然后站齐一起往前跑。当时儿子还不会走路,他两手伏地看孩子们跑,看着看着他突然站了起来,跟着往前走了几步,就在那一瞬间儿子学会了走路。人生许许多多的灵感也许就是在一瞬间的启示下诞生的。我为此激动了很久!
儿子虽然好动,但他的语言发育似乎有些缓慢,快两岁的时候儿子才开始说话。而且他学会的第一句话竟然是“x你妈”。因为他和姐姐一起玩耍,他使劲揪住姐姐的头发不放,姐姐一生气便骂了他一句,他跟着回敬了一句,惊得姐姐目瞪口呆。此后,儿子便在同小朋友的玩耍中对一些骂人的话全盘接受,而且几乎是一学就会。
儿子三岁的时候就已经令左邻右舍头疼不已。有人劝我送儿子去幼儿园,我却有些胆怯,他太莽撞了,根本不知轻重害怕,几乎是天不怕,地不怕,万一他在学校弄伤了别的孩子或是自己被别的孩子弄伤,都将会是很棘手的。因为儿子的淘气一家人几乎是整天提心吊胆,一小会不见他,我们就会大声的喊,直到证实他没干坏事才安心。
我看了一些书,也咨询了几位大夫,发现儿子似乎患有多动症。于是我一面给儿子吃一些有助于调养的药,一面强行限制他的一些行为和做法。虽然每次惩罚孩子时我都会心痛,但为了不让他惹祸我不得不狠下心。我又尝试着教儿子读书,以转移他的注意力。慢慢的被限制了许多自由的儿子没有那么淘气了,而且对读书兴趣特浓,他在家里背古诗,学数学,画画,很少到外面去玩。儿子的变化让我十分满意,我当时的想法是宁可让他在家里睡大觉,千万别到外面去闯祸。然而,正是我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儿子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只要儿子听话,我可以包办他的一切,包括吃饭、穿衣。慢慢的儿子变得越来越懒惰,他常常坐着喊:“妈妈,给我拿xx来”我便急急地照办,整日像个老妈子似的被儿子指使着跑来跑去。而且儿子变得越来越胆小,腼腆,同外人说话像个小女生一样支支吾吾,做事总要问我该怎么办,没有一点自己的主见。有时,我询问他的意思,他总是说:“随便,你看着办。”之类的。
儿子八岁时的一件事深深地刺痛了我。那年他已经上三年级了,学习很好,可总是独来独往,很少与同学交往。那天,儿子回家的时候我正在做饭,发现家里没有白糖了,于是我拿出五元钱让儿子去买。儿子极不情愿的拿着钱跑下楼,可刚过了几分钟儿子又跑回来了,他说楼下的商店里没有糖。“你不会到别的地方看看吗?”我生气地问。儿子这才恍然大悟,拿着钱又跑下了楼……
望着儿子远去的小小背影,我心里一阵酸楚,我猛然醒悟是我正在一点点的把儿子推向危险的边缘。蒙台梭利曾说,对孩子提供的每一次不必要的帮助都是对他发展的一次阻碍。而这么多年来,我因为担心孩子而把“不要动手”、“不要乱摸”“拉着妈妈的手”“别在外面惹事”“不要和那些坏孩子在一起”“让妈妈帮你”等挂在嘴边,让儿子失去了许多自由尝试的机会,同时也增长了孩子的惰性,影响了儿子的健康成长。
现在每每听到有人夸赞:“你儿子越来越懂事了,听话了”时,我的心中充满的不是自豪而是无限的酸楚。重新审视我对儿子的教育,发现我将一块纯“钢”慢慢地育成了“铁”。由于我太多的干涉和包办,儿子失去了许多自主选择和尝试的机会,他变成了一个“乖孩子”“好孩子”同时也变成了一个没有主见,没有责任性的孩子。孩子终归要走出父母的视野,开拓更广阔的空间。因此如何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点燃孩子的智慧之火,开启孩子的创造之门才是最重要的。应该在生活中多给孩子一些自由探索,获得经验的机会。
有了这样的想法和感悟后,我开始尝试着改变对儿子的教育思路。我主动带儿子到外面去玩,鼓励他和别的孩子一起玩,启发他该怎样和别的孩子相处,比如要主动帮助别的孩子,同别的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玩具等等。
慢慢的,儿子开始有了自己的朋友,而且放学后会带着自己的滑板去和别的孩子一起玩,不再像一个“跟屁虫”一样整天跟在我身后。
前几天,儿子回家告诉我,他们班主任说”六一”学校要奖励一批优秀学生,并且要求自己认为自己足够优秀的孩子站起来。儿子说这件事的时候,声音很小,似乎不十分开心。
“你站起来了吗?”我不经意地问。
“站起来了”。儿子依然不开心地回答。
“老师没选你”。看着一脸晦气的儿子,我又问。
“还不知道,老师说他们还要进行评审。”
我明白了,儿子肯定是害怕自己评不上,没面子,所以不开心。我急忙说:“我儿子真棒,你能站起来说明你对自己有信心,不管能不能评上都没关系。”
听了我的话,儿子不再那么不开心了。我又问:“你们班有几位同学站起来了?”
“有十位同学站起来了。”儿子回答。
“你们班共有七十位同学,而只有十位同学站起来,这说明这十位同学很勇敢,敢于肯定自己。作为一名男子汉就应该有这种敢于肯定自我的精神。一个人如果你自己总是认为自己不行,那你就已经输了一半;如果自己认为自己行,那就一定能行。”
“可今天站起来的几位同学他们都很优秀,有好几位不仅学习好,而且平时在班上表现也好。”儿子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没关系,其实一次优秀并不能代表什么,它仅仅表示你在某一个阶段的成绩,人生的路很长,只有你对自己有信心,争取变得更优秀,才是真正的男子汉。不管这次能不能评上优秀生,妈妈都相信你是最棒的。”我不知道我的话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但我相信孩子会变得更优秀。
后来儿子是被评上了优秀生。我知道这次评优对儿子鼓励很大,他显得更加乐观自信,对许多事也开始尝试着自己去做。
看着儿子和别的孩子一起快乐地玩耍,脸上充满自信和满足,我的心中就会升起无限的感慨:教育孩子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孩子小时候的生活习惯对他日后的成长十分重要。中国父母爱孩子是出了名的,殊不知正是由于我们过多的担心、干涉、否定、包办、帮助反而让孩子失去了自主发展的空间,过份的依赖父母,失去了自己的个性。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父母我们每时每刻都需要有冷静的判断,不要盲目的去限制孩子的自由,扼杀孩子的个性。应该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多提供一些独立思考,自主面对的机会,让他们在与人相处中慢慢成熟成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