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想之二

2012-06-21 16:46 | 作者:寂寞 | 散文吧首发

郑重声明,本人不是领导,不是名师,更不是年级部主任,教研组长;只是一名小小卒子。我只喜欢做我认为该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不对之处敬请谅解

喜欢自然的清纯,不会娇揉造作,不哗众取宠,不会刻意追求什么东西,只愿按自然的顺序去理解。

听过很多课,很多标准的课,那些看来非常流畅、几乎完美的课。刚开始把这些课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追求过程的完整,过渡的衔接自然,内容异常的丰富,师生互动的融洽,气氛的活跃,教学效果异常明显。奋斗了几年之后,突然感到迷茫。那种所谓的名师课,在现实中根本站不住脚:一、学生智力的差异导致同一节课上不下去,智力好的,一听就懂,学的轻松;智力一般的,努努力跟的上;智力稍差的,那就费劲了,怎么讲就是怎么不懂!在这种情况下,你怎么办?放弃差生?还是帮优等生拔高?还是抓中等生?这种情况在名师的课堂中根本就体现不出来,都是优等生,都需要拔高,这是和现实的区别。二、课堂过程千人一面,只要是那一节课,不论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还是里面的教学内容,基本雷同;只不过今年是这个人,明年是那个人罢了,素材也是如此,换汤不换药。

我不能否认那些名师的付出。我只是在钱老辞世的时候,见钱老的遗言中的话有些感想,那些话我以前也想过,只不过不太清晰罢了:中国的教育做了几十年,培养的学者几乎没有世界级的,诺贝尔奖总是和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无缘,那为什么?

我把我的一些做法说一说,不对之处敬请指正;

一:课堂不追求完整,只追求问题的清晰。学生的差异是明显的,接受能力也是明显的,如果强求一节课上的完完整整,势必有一些学生听不懂,明天再有一点不懂。。。。。长期积累,就形成了所谓差生。在课上,只要有学生不懂的问题,总会放慢脚步,用心体会他们的思维的走向,让他们把自己纠结的想法说出来。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是不一样的,体会他们不同的思维,也是一种开阔自己思路的一种方法。这时别急着把课匆匆讲完,完成任务,需要做的是帮学生理清思路,找出自己思维出现错误的地方。教会学生体验这种类型题目的分析方法……不用说,这样一次的分析,比满满一言堂的效果,强出来的不是一、二倍的关系。这样的课要是追求完整的话,岂不大煞风景?

二、只启不发。遇到问题,我愿意当作一个旁观者,我愿意看着学生在问题面前抓耳挠腮的动作,愿意看学生在问题面前不服输的争论,更愿意看到学生在争论之后突然感悟时的亮亮的眼神、因激动而红红的脸蛋。也许在别人看来:太懒了,只做一个旁观者,不去帮帮他们。我却这么认为:我自己懒了,学生却动脑了,知道怎么学习了,这不是教学吗?教学不只是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知识是死的,而方法是活的,是一生受用的!所以,我愿意懒,我愿意当一个旁观者,但必要时我还是会伸出手来,指指前进的方向。

三、做与说。在小学阶段,我不愿看到学生扎在书堆里长时间的埋头苦读。孩子们是玩的阶段,让孩子尽情的玩,尽情的享受童年的乐趣,不是一种育人的方法吗?想想我们小的时候是多么的无拘无束:爬树掏窝,在小河里摸鱼,在河边打皇帝……现在想想,还是回味无穷。那时候的疯玩耽误了现在什么呢?而现在的孩子们呢?长大之后想想自己的童年,有什么可留恋的呢?除了学习就是学习,可悲啊!

四、让学生自己学。学生的学习,内因起很大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点也不错。学生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之后,不用你强迫他们学习,他们就知道自己学,想尽一切方法的学,绞尽脑汁的学。这时教师的作用就比较淡薄了,教师只起到引导、鼓励的辅助性。在我的课上,学生能自己解决的,绝对不讲,让他们自己讨论、思考,自己想法子解决,我只是起到最后的总结作用,甚至总结也让学生自己来;有点难度的,我只是点拨一下,继续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讨论不出来,听听其他同学的建议,有时找几个思维活跃的同学代替教师点拨其他同学,最终让全班学生都能了解。

五、引入竞争。找两个水平差不多的学生进行较量。从生活习惯、听课习惯、书写习惯等方面进行比较,表现好的有奖励。鼓励竞争,让他们有目标的前行。

做法还有一些,就说这么一点吧。

评论

  • 寂寞:从今开始,拒绝教育话题。闲散诗画于一生,笑谈风花与雪月。呵呵
    回复2012-06-27 23:25
  • 掠过心空:哈哈 老师好!
    回复2012-10-14 11:21
  • 梦里水乡:教育随想很不错,呵呵,不要拒绝!继续努力!祝福!
    回复2012-10-16 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