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身,谁负了那段时光

2012-06-16 11:38 | 作者:小五 | 散文吧首发

又是一年高考的季节,也是这段时间谈论最多的话题了。在时隔三年的今天,我依然记得那年的情节,然而缺少的只是那份压力与焦急。高考,对于每一名学子来说都是那么刻骨铭心。它不仅是人生之中一个重大的转折点而且是挑战自我极限一次有力的诠释。

记得,那年因为新高考制度的出台,我被迫要回到老家参加高考,也就是我的户口所在地了。因为离家比较远,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转学”了。当时班里大多数的学生户口也是不在本地的,他们则选择家人来操办这件事情。起初我和他们的想法是一样的,到后来却改变了,决定自己来做这件事情。从小就很欣赏拿破仑、哥仑布、牛顿、***、鲁迅等人,有时候甚至到了狂热的地步,整日沉浸在他们的故事之中。我喜欢他们勇往直前、不畏艰险的精神;喜欢那种征服自我汗畅淋漓的感觉 ;喜欢他们痛则大骂,乐则大笑的曾分明。喜欢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特别是古龙的小说,直到现在,每隔数年,我又会重看一遍,而且成了疲惫以后很好的享受。然而归根结底的原因也大抵有两条:一则是想接触社会,二则是不想麻烦家人。但这件事情做起来也使我委实感到了不易。转学,对于一个没有任何社会关系的学生来说那绝对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了,然而我并没有因为这些而放弃。我对自己的无所作为而痛苦,我在日记中写道:是什么让从中惊醒,是没有成就!那天我早早的起身,一阵洗淑之后,便匆匆的赶往学校接待大厅邪对面那间房,到了门口四处打量了一下,门是紧锁的,我冒出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没人”。一台头便很清晰的看到门左上方那令人讨厌的三个大字“教务处”。在我的印象中,大抵去这里的学生都是表现及其不好的的学生,处分的发源地,“命运”申判的地。久而久之,也就成为了学生们心中的“法庭”。望着眼前的几个大字,我不假思索便离开了。一阵咕噜声使我不得不向学校的饭堂走去,此时的饭堂只有零零散散的几个学生打饭,时而嘻嘻打闹,时而你争我抢。我选择了一个离他们不远的售餐窗口,要了一份豆浆,两个夹馍,一份鸡腿。一阵狂扫,终于满足了我饥肠噜噜的肚子,伸手摸了鼓鼓的肚皮,我满意的离开了。下午时分,我又一次来到了教务处,幸好门是开着的,敲了敲,听见里面的回应声,我便径直走了进去。房屋里的摆设很简单,门口正对面是一张办公桌,桌子上扶着一位耿直的男性,头发乌黑,脸干枯纳黄色,整个人看起来很消廋,似乎正在经历了莫大的苦难或者饱受病痛的折磨。他便我们学校的教务处主任了。我们也称他为“审判长”。桌子的左前方是一张皮制沙发,沙发前面是一张很旧的茶几,上面只有几本杂志而已,门扇邻近是一台没有水的饮水机,在沙发的对面正上方的墙壁上挂在四个很俊朗的大字“天道酬勤”。看着那张异常严肃的面孔,心中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我问了声好,便将来意说明,经过一番交涉之后,很快办理了离校手续,急忙表示了谢意,带着一份转学证明飞奔出了校园。

次日,我便搭上了回老家的客车,当车子发动车时,心中不知名的一阵难受。我知道自己舍不得离开,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整理整理了思绪,掏出手机发了几条信便关机了。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到了,老家有四所高中,可供选择,而我并没有急忙的去选择学校,而是去了小姨的住处。我小姨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为人朴实、亲切。大概接近四十了。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大女儿和我是同年出生的,我只比她大十三天,她那会已经在一家政府医院参加护士实习了,小女儿比我小三岁刚上高一,儿子起初是起名叫李渊的,后因为名气势过大,老一辈人的极力反对,说此名不为常人得也,甚是煞气。便改了很普通的名。因为晚年得子,小姨一家人也是倍加疼爱。小姨的住处与幼儿园只有一墙之隔,小家伙上的那家幼儿园在我当地是数一数二的。小姨每天的工作是三点一线的,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性。送孩子上学,上班,下班,接孩子回家。似乎儿子成了小姨生活的全部。也因此,对两位女儿的关怀也是甚少的。这点倒是可以理解的,也不足为奇。到了小姨的住处,我很惊讶(在此之前我从未去过)物品摆放整齐有序,房间的空间被发挥到了极致,每一处显的很是和谐。吃过午饭我便打电话询问转学的事情,一番了解也只听了个大概,下午便置身一人去办理,我首选的是一中,当地最有名的。到了咨询室,说了自己的情况,他们则让我去当地教育局填一张什么表格,我当时很气愤,也没在意去听。我看了看时间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便起身回到了住处。次日,教育局则需要以前学校开一个学籍证明,草草向小姨交待之后,我无奈返回以前的学校。几经波折终于办理了下来,谁知道一中又要进行考核,而且还要缴一部分择校费。我当时几乎接近崩溃,好几次都想放弃。想了想,便重新鼓起了勇气。在接下来的日子,我又拜访了剩余的几所学校,每天来来回回的跑,时常我是处于体力透支的状态,最终在我的坚持下,另一名学校同意了,而且被分到了重点班。顿时,一种自豪感使我欣喜若狂。但很快就消失了,我便提醒自己:英雄的栖息地,应该更辽阔。

就这样,我便开始了新的生活。我是住在小姨房间隔壁房间的,不大的房间,一张床,和一张书桌而已。每天我五点就起床上学,中午回来吃完饭我都会小休一会,到了晚上十点做一套试题我才会睡去。因为没有休息天,我也就打消了回家的念头。那时对家的思念也是成疾。时常与母亲通电话闲聊几句家常就匆匆挂掉了,母亲总是怕影响我们学习。毕竟有小姨照顾我,母亲还是很放心的。高考的日子一天一天的接近,那时我似乎已经麻木了,忘记自己还要参加高考,那会还沉迷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小姨时常打问我的情况,给我鼓励和关心。直到离高考还有三天的时间,父亲和母亲来看我了,聊了很多,下午便回了。在高考的前晚上,小妹陪我说了很多话,多半为鼓励。其实我对当天的考试并不担心,语文是我最值得自豪的科目,数学也不错,因此不是怎么担心的。那天晚上我并没有翻书,脑海中一片混乱,迟迟不能人睡。第二天,我在小姨的喊声中起了床,吃过早点,便匆匆的赶赴考场。考场外人山人海,一片混乱。我从人堆中挤过,找到了自己的教室,过了安检便走到自己的位置。整理了自己的思绪,安静的等待着。伴着铃声,我开始进入状态,不知不觉时间已经到了,交了试卷,也没想太多,就回了。下午也是一样,就这样一天结束了。第二天我担心的英语终于来了,看着试卷我陷入了苦闷,时间一分一秒的走过,也只好死马当活马医了。中午小姨准备了许多美味,我甚是喜欢,敞开了肚皮,满足我的肚子。下午的考试在一阵繁忙的计算、思考中度过。结束后,一下感觉轻松了许多。但一件事情的结束就以为这另一件事情的开始。

然而,我的高考成绩与以往的学习成绩是不否的。只好进了一所三流大学,为了高考的失败,我在心中一千遍的痛骂自己,用未来的前景激励自己振作。“不努力,只能低人一等”,这样的前途与我少时梦想的差距多大啊,我想考研究生,但我很贪玩,喜欢看球,喜欢打球,还迷醉金庸和路遥的小说。最终研究生也泡了汤。临近毕业,我找了一份工作实习。虽然我外表不张扬,内心却是极度渴望成功女人带给我的是涟涟的泪水,事业带给我却是钻心的疼痛。我很欣赏衍写的《种子的力量》种子埋在土里,无论有怎样的障碍,它总能破土而出,即使上面是岩石,它总能找出缝隙,发出芽来。同样,高贵的心灵具有决定一切的力量。卢梭,我所追溯的对象。卢梭出生在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工家。自幼喜欢读伤感小说和普鲁塔克的《名人传》,在他十岁那年,由于一场诉讼,他的父亲被迫逃离了日内瓦,从此便不再照管卢梭这一出生就失去母亲的孩子。卢梭在一个牧师家被寄养两年,并开始学习拉丁文。这是他仅有在别人指导下的正规学习。后来他被送到一个雕刻匠做学徒,由于常常挨打,两年后他逃了出去。从此过了十三年的流浪生活。期间什么都干备受折磨。卢梭酷爱读书,在逆境中成长了一颗高贵的心灵。开始思考、研究人类的发展史,著有《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等。为美国初期的《独立宣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改变了一个时代。我平凡,并不甘于平庸。或许现在正饱受生活的压迫,但只要心中的梦想不变,追逐的脚步不停,总有一天,成功会来临的。

小五

壬辰年六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