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西藏

2012-06-13 11:44 | 作者:田舍郎 | 散文吧首发

两个西藏:一个是里的西藏,一个是现实的西藏;前者或可称为精神的西藏,后者则可称物质的西藏。

捐书的那一天,顺便与同在新闻大厦工作的挚友见面,握手的第一句话他就兴奋的告诉我:“五一期间去西藏,12天!”“太棒了!”我用力拍打他的肩膀以示祝贺。随即托付两件事:“到了西藏首先替我致敬!”朋友微笑不语。“第二件是”沉吟须臾:“摘几片树叶、草叶带回来给我。”

回到家把喜讯告诉老婆。“既然有好朋友做伴,干脆你也一起去吧。”“不了,以后再说吧……”

今天早晨起床一反常态,没有按照惯例聆听经典歌曲,而是接连不断的哼唱自己创作的歌曲“梦里的西藏”:“啊,呀拉索,我向往的地方,西藏……那是一片苍凉的热土,那是一座洪荒的宝藏,那是从远古流来的清泉,流进我浑浊的梦乡,呀拉索。那是一部无字的天书,那是一座圣洁的殿堂,那是从天涯吹来的清风,吹进我浮躁的胸膛,哎~~哎~西藏,呀拉索,西藏,呀拉索,我梦里的西藏,哦,西藏,西藏,西藏。”(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登录网址去优酷去看看听听: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E3NTA2MDg=。html)

走在上班的路上,开始唱《西藏的颂歌》的第二首“梦在西藏流浪”:“梦里梦见西藏,梦在西藏流浪,追寻水的源头,追问山的故乡。梦里梦见西藏,梦里梦见天堂山白云缭绕,冰川溪流欢唱。洁白的哈达呀拉索,金黄的酥油茶呀拉索,醉人的青稞酒呀拉索,亲爱的阿阿妈呀拉索。山的魂,是喜马拉雅,水的魂,是雅鲁藏布……”

登上公交车开始扪心自问,我现今不愿去西藏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捻住一根思绪,剥茧抽丝:

首先是客观原因:目前条件尚未成熟。即便条件成熟,我也会做一个独行客,因为去西藏于我而言更像是心灵之旅,而心灵之旅是不应该成群结队。

其次说主观原因:在缅甸仰光待了半年之久,有车,有伴,但是离着仅仅200公里之遥的缅甸海,那热带椰林之外的海竟然无缘涉足,回国后每每谈及都是引以为憾。但是,恰恰是这种遗憾成就了田舍郎的殊荣:多则一年半载,少则三月两月,我总会在梦里神游缅甸海,在心醉神迷中参谒缅甸海……这就是在遗憾的土壤里生成的奇葩。当然,首先你得把神往、渴慕的种子播种在心田。

再就是心理原因:在田舍郎的思想理念和精神语境中,西藏,已经抽象升华为一种“意境、意象”,正如“香巴拉”是藏传佛教中向往追求的理想净土,“香格里拉”是“心中的日月”一样。

《西藏的颂歌》第三首可以用作结语,权当答案:“经幡飘了几千年,经轮摇了无数转,长头磕了几万里,心里许的什么愿,朝圣的路啊走了一代又一代,苍凉的风啊吹了一天有一天,神秘的西藏在天边,神秘的西藏在眼前。大雁飞飞上东北,大雁飞飞下西南,年年岁岁只相似,世世代代无悔怨,天堂的路啊飞了一程又一城,炼狱的路啊走了一段有一段,神秘的西藏在天边,神圣的西藏在心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