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下的眷爱

2012-06-06 14:51 | 作者:春雾秋瑟 | 散文吧首发

天山,一条横亘在西域中部的巍峨山脉,绵延数千里,聆听着上苍天籁的声音,经受着烈日炙的洗礼,享受着白云缠峰的依恋、季风拂尘的眷顾,眷着其领域下的众生万物,孕育出一番独有韵味的风景。天山,中华大地上一条贯穿中西部的文明脉络,承载着历史文化的积淀,传输着中华文明的精髓,融合着各民族间的和谐。天山,你用“天时”的烈焰与严寒、“地利”的干涸与亘慌、“人和”的顽强与不屈,缔造着一部部传奇与神话,挥写着一种文明与精神。

麓·径景

曾经向往天山的美丽,而后有幸多次乘着火车,随着山脉的分布铁路的延伸,领略过沿途的独特风景。当火车驶过了玉门镇,不久就进入了西域之地。那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褐黄贫瘠的苍茫戈壁,还有那稀落点缀着的无名小草。这无名小草让我想起那凄美的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向西,春风都已无法眷顾,却生存着这似乎渺小而又极具顽强生命力的小草。在风沙流年中,落地生根于此,放弃了青春与美貌,长了又枯,枯了又长,无法用年轮记载那岁月的痕迹,仍旧乐在其中的生长着,繁衍着……

渐渐的,戈壁滩中偶然显现一株或数株胡杨,或立或趟,姿态各异,早以褪去了细枝绿叶,剩下那干瘪的身躯。好似褴褛破落的老者,在岁月交替中与落日为伴,与黄沙为伍。守护着那早已干涸的河床印迹,找寻着那曾受天山雪域眷顾过的生命之源,祈望回到千年前那青春如歌般的岁月与激情澎湃般的辉煌,而日落黄沙后所能留给他的只有那余温后的一抹凄凉。

行进至哈密境地,已能见到一排排整齐而笔挺的新疆杨,精神抖擞如矫健卫士般,呈方块状分布延伸着,守护着种于其间的庄稼。在微风的吹拂下,枝叶舞摆,放飞出白色的飞絮,飘扬飞舞于空中。而后落于庄稼之上,留下眷爱的印迹;或落于尘土之上,接受大地的恩泽。远处依稀能见到连绵不断的天山山脉,那高低错落的山峰,大多戴着圣洁的白色帽子,帽盖或高或低,都与峰尖完美搭配。他们终年戴着,象绅士般守护着身后的爱众。在烈日炎炎之下,大汗淋漓而不拭,让汗水顺脸颊而下,汇聚流淌,化做一股股甘甜的圣洁之水,抚育芸芸众生繁衍生息。

在山脉相随之下,一路西行。至达坂城境地,呈现出一片片整齐排列的白色风力发电机,象巨人般矗立着,旁边公路上飞驰的汽车,相形之下略显渺小。巨大的扇叶在风中旋转着:悠然自得的旋转着,你能依稀辨出三片叶面的轮廓;浑厚有力的旋转着,好似你在车窗内就能感受到那巨大扇叶划转过后的呼啸声;乐此不疲的旋转着,随着西伯利亚或帕米尔高原的季风吹拂,似孩童般不知疲惫的画着圈,一圈,两圈,三圈,直至无穷。幻化出巨大的能量,去发展壮大那天山下的一颗颗城市明珠。渐行渐远,视野中的风叶逐渐缩小成幼时的纸风车,仍在不停的转着,转着,把思绪转入那儿时的快乐年轮中……

城·人文

天山山脉两麓,分布着许许多多的城市,象一颗颗明珠镶嵌在天山两旁。汲取着来至天山的润泽,吸收着华大地的思潮,汇聚着来至世界的简约元素。原本民族特色的建筑群已悄然退出了城市人的视线,如春笋般矗立起来的是现代风格的高楼大厦。汉族、维族、哈萨克族等多个民族的人们生活在这些城市之中,相互融合着,影响着,形成如今的人文特色。我所到过为数不多的几座城市,当我踏上这些城市时,除了名字,已很难感受到身处西域之地。穿行于大街小巷之中,去发觉那些属于天山脚下的民俗元素。

走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郊外一条小路上,欣赏着风清云淡下的绿树青苗杂草,闲暇中发现一片绿树簇拥着一座很小的清真寺。寺院上一个圆弧形穹顶,细长的顶针上一枚指向苍穹的新月标志,两旁各一座细长的方尖塔,同指苍穹。寺内有几位在做礼拜的伊斯兰信教徒,时而拜倒时而默念,神情无比的庄严与虔诚。我由于信仰不同,只能远远的观望而不得入内。但那份虔诚的感染力已穿透寺院围栏,弥散到我的全身,通过敏锐的神经,传入脑海留下不曾有过的印迹。

在吐鲁番市一条小街里,有一家烤肉店,远远的就能听到那独特而动听的维族音乐。门面装修极具维族特色,小伙在门口的烧烤架旁,一边熟练的烤着羊肉串,一边用带着维语腔调的声音对路人吆喝着“羊肉串!好吃的羊肉串……”。走入店内,格调与外面一致。来上十几串羊肉,羊肉串肥瘦搭配,吱吱冒着羊油香味,入口香嫩而不腻,孜然味中带着一点辣味,最后嚼出一点新疆羊肉特有的膻味,过后便是口齿留香。过足嘴瘾后,来上一两张馕,馕是新疆人的一种主食,馕中薄边厚,表面粘着芝麻。入口香、脆、韧、咸。中间略脆边上软韧,嚼劲十足,带着淡淡的咸味,回味绵长。数年后路经此地,小伙已经是而立之人,仍旧在那娴熟的烤着,音乐的曲风、门面的风格、烤肉的味道依旧那么的熟悉与地道。他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幸福与财富,他的勤劳,诠释着在中华大地上,勤劳不是一个民族而是各民族所共有的气质。

在哈密的街角,偶遇一位架着板车卖葡萄的维族老大爷,带着小花帽,穿着发黄的白袍,半蹲着抽着卷烟。那张古铜肤色的脸,弥散着白烟,布满着皱纹,祥和而带着无奈。买上几窜葡萄,老大爷用生涩的汉语交谈着,言语间露出憨厚的笑容。走在大街上,人来人往,前方两位维族少女,穿着传统的黑色长袍,悠然前行中。偶然间俩人回眸一视,连带着相视一笑,而后快步前行,仍旧一边回望一边拂袖掩笑继续前行,最后消失在人群中。那一刹那,甜美笑容的可爱与维族特有的美貌镌刻入我的记忆中,还有那一阵发愣过后的思索与莫名的傻笑。如今每每想起,依旧是那莫名的回眸一笑。资讯发达的今天,大街上穿民族服装的人已不多见了,都已步入了时尚的潮流之中。传统的美只显现在节日里,停留在印象中,慢慢的淡去、淡去……

传奇·精神

在绵延数千里的铁道线上,在火车行进中,偶尔能见到窗外一位头戴安全帽,肩背工具袋,身扛铁镐的铁路工人,低着头在慢慢的前行着,他们就是铁路巡道工。在无垠的戈壁滩上,一边检查铁轨一边行走着,他们要从一个小站走到相距十几公里外另一个小站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论酷暑严寒还是白天黑,他们都定时定点的检修着行走着。印度苦行僧为了修行而耐受炎热苦行着,而巡道工为了大动脉的畅通与安全,为了生活的点滴与希望苦行着,他们,才是更具意义的苦行者。在横亘的荒野之上,一条无尽延伸的铁路线上,一个随着日落渐渐缩小的孤独背影,一个苦行者的传奇在延续……

去往克拉玛依市的路上,常常能见到一座座油井和忙碌着的磕头机。他们如一个个朝圣者,向着大地母亲虔诚的叩拜着,每磕一次头,母亲就赐予一份来自大地深处孕育亿年的能量源泉。而这源源不断的能量源泉通过铁路大动脉输送到祖国各地,去驱动那经济前行的发动机。这一座座油井,是一座座丰碑,印证着一代代石油工人在戈壁滩上创造的奇迹;见证着克拉玛依这座石油之城,在戈壁滩上用“黑油”幻化而成的历程。这丰碑的辉煌与荣耀,仍将叠加与延续;这丰碑的灵魂与精神,将随着经济发展的血液输送到每个华夏人民的心中。

来到石河子市,才知道这座城市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亘古荒原上建立起来的,被誉为“戈壁明珠”。走在纵横交错的大道上,两旁浓郁的大树透露出的凉爽,是三代兵团人用汗水浇灌的成果。笔直的林荫大道,整齐排列的房屋,处处彰显出部队的特色。烈日当空之下,站在城市广场,我体会着酷热的味道,脑海浮想出那热火朝天的垦荒年代,那风吹日晒中勤恳建设的兵团人,那不屈不挠、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而“戈壁明珠”只是兵团创造奇迹的一个缩影,新疆几十年的发展,民族大家庭的和谐共处,都离不开几代兵团人的无私奉献。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他们中有我的亲人,或有你的亲人,他们在此落地生根,他们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从视图的描绘中,从文字的述说中去了解一个地方总显得有些虚幻而无力,没有那种身临其境之感。当我真正踏上这片西域之地,用眼睛去发觉,用双手去触摸,用心灵去感触,才真正感受到天山真实特有的美,不仅仅是停留在那几大景点的局部上。天山下那神奇的力量在缔造着传奇与神话,一次又一次给我心灵予强烈震撼,以至于产生共振与共鸣。内心深处的灵魂被这心撼日月的精神一次又一次的洗礼着。以至于那一刹那的灵魂,洗得如天山峰雪般纯净与洁白,如西域天空般湛蓝与通透。以至于希望那一刹那能成为永恒

暮色总在欲遮还羞中姗姗来迟。站在天山下的一座小坡之上,仰望夜空,繁星点点,点缀于深邃的夜色苍穹。如钩银月,行走在星光照亮的旅途上。恒古不变的走着,欣赏着这世间的美丽,见证着历史的变迁。这条与天相接银色妆点的褐色山脉,不知何年两麓已开始布上明珠,而后繁衍出更多的明珠镶嵌在山脉左右。在斗转星移间不知不觉的云游中,这些明珠越来越大越来越亮,与天山上的星光交相辉映,幻化成夜色中的繁花似锦。月亮穿行在这繁华之路上,很是欣慰,顺手拿来一块云彩布拭了一下眼睛,继续前行,期待着经年之后那窜天山明珠变得更绚丽璀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