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

2012-05-27 17:44 | 作者:吃货 | 散文吧首发

扫片,东西不吃水不喝厕所不上,一集接一集看完了《舌尖上的中国》一到七,越是馋越是喜欢胃和十二指肠自由搏击时进入剧烈兴奋的饥饿状态,如此酣畅淋漓又肝肠寸断,发现这与阅文的感触似乎如出一辙。突然想到以前看到过的一个问题:如果给你重生一次的机会,你还会选择中国吗?

如果我能拥有一间书屋,也会变成一片草园。当然,书屋不叫三味书屋,园也不是百草园,但先生所写极是,中国确实不乏百读不厌又历久弥新的好书,朝花可以夕拾,故乡却似故乡。

所以我会在我的书屋里放上这些好书。

因此我的回答是:即便这些书破了丢了或腐蚀了,能让我重新添一本新书,我还是会选和原先那本一样的。正如中国那些百吃不厌的菜。

就像鲁迅的《呐喊》——回锅肉,记得中学时期,被动吃下这菜,当时却无法品出奥妙所在,更是在长辈对回锅肉的详细解读与赞不绝口下厌恶感顿时油然而生。多年后终于发现这道菜的美味,劲道,酥软,有嚼劲,丝丝入扣,入口满汁,一口肉下肚,全身都热起来,唤醒沉睡民族的灵魂之菜,绝对不输国外的任何一道菜。后来衍生出的各种回锅肉虽是枝枝独秀,却已不可同日而语了。

林微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蛋炒饭,饭是一粒粒的松,蛋是一片片的软,肉是一块块的香,蛋包裹着饭,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迂回暧昧,葱花也来掺一脚。满满一盘全吃光,撑得严严实实,那种满足感,只能借用《再别康》里的一句话——“在我的心头荡漾”。再加上一瓶2012年份的酸梅汤,于是在这个温温闷闷、阴阴沉沉、浑浑噩噩、湿湿粘粘昏昏的四月我又被治愈了。

顾城的《英儿》——剁椒鱼头,火辣辣的红剁椒,覆盖着白嫩嫩的鱼头肉,冒着热腾腾清香四溢的香气。香辣的诱惑,在肉质上得到了完美体现,剁椒的味道又恰到好处地渗入到细腻丝滑鱼肉当中,仿佛怎么煮都不会老,入口细嫩软糯晶莹,带着一股温文尔雅又不失血性的辣味。

以及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西红柿炒鸡蛋,母亲烧的一手好菜,唯有这道菜能使我无法忘怀,同样这道再简单不过的菜许多人都会做,也只有母亲做的能让我感慨触动。西红柿是纯天然绿色无污染西红柿,蛋是土生土长土鸡蛋,西红柿鲜,鸡蛋嫩,入口就能受到温暖,舒心。没有华而不实可有可无的多余调料,只有朴实淳厚不浮华的喷香,面对满桌的佳肴你也许不屑于在这盘西红柿炒鸡蛋动筷子,但是错过之后也只能和史铁生先生一样深感遗憾和忏悔

而国外的,如《瓦尔登湖》、《简·》等,我会把它们放到另一个书架上,偶尔拿出来翻阅,毕竟牛奶面包加披萨的搭配不会每顿都吃。

无味的书屋等于草园。而我不是一只牛,吃的不是草,挤出来的也不叫奶,不叫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