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问奴归处

2012-05-10 20:19 | 作者:孔★雀@东%南*飞 | 散文吧首发

一:风尘独舞,始知倾城色

如今,世人多不知严蕊为何许人。

怅惋之余,回头思量。或许,道来亦不足为怪。

朋友说,听闻严蕊,源于那所谓赫赫有名的朱熹大学士。是以,才知道历史千年不忍决绝,还孕育如此绝代风华。

但小女子不才。猜想,倘若严蕊朱颜在世,故于朱熹而被世人知晓,想必亦是她所不愿、不屑的。

朱熹有幸沾光严蕊风华,勉强算是纠缠演变其中,诉说一段风流。

当然,此为后话。

严蕊,原姓周,字幼芳。南宋中叶才情女词人。然而哀染尘世,微寒出身。于是红颜辗转,沦为台州营妓。

一直以来,对古代秦楼楚馆的翩跹姿容想往无限。

心境空灵之时,脑海中时常遍遍描摹着那清隽水袖,歌破远天的意境深远,独自留恋。一时间,胭脂粉黛之中,自认亦落了个且歌且行。

回眸深望低首弹唱的风尘女子,没有斥责,亦无鄙夷。平静我心,为其思量。不过是红尘孤苦,暗自飘零,她们做了一回性情中人罢了。

每每观望古时才情佳人,不免汗颜。至少,严蕊就是这样一位令人折佩,霍霍然傲立于尘世的女子。

如果让我情真加以描述,我只可这样向你娓娓道来:

低眉信首,才情善操琴弦。

轻拢慢挑,垂眸续续而弹。

举目棋弈,天下尽归其下。

管弦丝竹,丹青妙笔生花。

在那纸醉金迷的秦楚馆,莺莺燕燕的温柔乡。我们似乎可以想象,作为花魁的严蕊该是怎样的一副娇羞动人。

一曲轻柔撩人过后,听闻之人可谓是不舍忘颜。

一袭霓裳舞断,千里慕名而来者相访不知路远。

就是这样一个风华的绝代红颜,在缓歌慢舞中,缓缓的走过历史云烟,轻手拉开属于自己千年不落的彩绣云屏。

二:酒间成诗曲,别是东风情味

南宋淳熙九年(1182),那似是一个草长莺飞的二月天。

台州的街头巷里无处不在传唱: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蝉娟解误人。

风迢迢千里,拂面而过。踏过远山,江南,吹乱了千里慕名者的心弦,亦凌乱了她如雾的鬓发。转身时,摇曳一段绚美的韶华。

就这样,描摹着她的婉约眉目,遗留在春风里的,是一个千古传唱的佳话。

当时南宋宗淳熙年间的台州(今浙江天台),台州太守正是唐与正,字仲友。正所谓是少年高才,风流文彩。

就这样一位倜傥风流的翩翩少年,自然,与严蕊也算是情意相投,亦诗亦咏。

自古红颜人人皆,唐仲友亦不例外。

与严蕊酒席之上,把酒言欢。望着这样一位才情超群,风姿绰约的佳人,唐仲友的心怎会不风吹摇曳?

于是,那严蕊就宛若一卷风帘,珠摇倾转,早已让唐仲友心生眷顾,暗怜不已。

然而,世事还是不皆随人愿!

尽管是在南宋,亦是有所法度,官府一旦有酒席歌宴,虽均是由歌妓承应,但也只能是清歌一曲,舞跳一支。终究是不能与官员私自侍寝,风流缠绵。

所以,尽管唐仲友对严蕊爱怜不已,可还是不敢胡来的,毕竟一个不小心,头上的乌纱帽可就有被摘的风险,万一来个时运不济,性命不保亦是在所难免。

那就听听小曲儿,吟首小诗吧!谑浪狎昵之时,也算不得许多清处。

一日。就在这良辰美景之下,庭院深深不知深几许之中,饮酒风韵,自是少不了严蕊的在场相陪。

唐仲友望眼一院红白芳菲,落英满园。他深知严蕊的精通言辞,浅斟一口清酒,开口闭眸道:不妨幼芳就以红白桃花为题,诗赋一词,助助兴吧!也不枉这人间芳菲繁华。

严蕊是何许之人?浅笑应承,缓步轻移,风姿卓然独立。一首词寄《如梦令》清性道来,词云: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据说当时,这一词吟罢,唐仲友大喜,当即就赏赐了严蕊两匹缣帛。

其间词语简练,难得的却是意境高远。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在白白红红之间,自生出一道韵味,两色交相承应,意蕴别致,似在说花,却在隐言之中道明己身:即使身陷淤泥,亦不自染,风尘飘摇,也别有东风情味。

对于这样的女子,我一直甚是怜之。出落风尘又怎样?质本洁来,心从未被蒙尘,历经苦,仍时时擦拭。

总比那故作娇羞的女子强的多,欲要妩媚,反倒画虎不成,来一句:“官人,奴家卖身不卖艺。”听着就令人生厌。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此句乃是用典,借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不仅是点明作词的本意实属为桃花,亦言出世外桃源的境界,心地高洁,超脱凡俗,凌越在红尘世外。

一个“微醉”,自然醺然心境,乃幽思雅调。

我总是觉得,像严蕊这样的女子,本就不应该淹没于浩浩江河之中,了无身影。而是恰时的划过曲洲,碧水池上,做一个悠哉采莲的人。

每逢七夕佳节,充盈我脑海的不是牛郎是否欢会织女,黄牛能否跨越银河之上,我反倒独自品味的,是一个女子在七夕时节,沉吟的这首词寄《鹊仙》:

“碧梧初坠,桂香才吐,池上水花初谢。

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

蛛忙鹊懒,耕慵织倦,空做古今佳话。

人间刚到隔年期,指天上、方才隔。”

这首词寄《鹊桥仙》,据清人徐釚所著《词苑丛谈》记载:在一次笙歌艳艳的宾会之上,严蕊应豪士谢士卿所请,以其姓为韵赋词,文中道:“酒方行,而成《鹊桥仙》”,谢当即为之折服。可见严蕊才思之捷慧,思虑之精妙。

词中,一句“人间刚到隔年期,指天上、方才隔夜。”说的甚好。应许是人间欢场离合看的太多,即便是一个佳期重逢之夜,未免暗透荒凉。

一直以来,有梧桐的世界里仿佛经常充满悲伤,坠坠低垂,向人诉说悲离人间曲调。

即使桂花初始吐露芬芳,可池中的娇艳早就不在,徒留的是一池碧水映残谢。

景残自然人就慵懒,在这朝朝暮暮的七夕,却无比催人疲老,就连那渡河的喜鹊都不愿忙碌身影,涂白的空说千古爱情美话。

在迷离的风月场中,严蕊即使是身在采风中行,可心却是寂寥难耐的。于是,在众相赏目的情形下,仍是保持着这份洁净与清醒,道出:自古爱情多令人薄幸。

即便是牛郎织女,都有所倦怠,而红尘痴爱,我一个风尘之人又有何可歌那?毕竟:海誓山盟总是赊。

如果天无不测,或许,严蕊能一直在自己的狭小世界里且行且歌,做一个风韵尚存,诗情歌赋的风尘过客。然而,世事的转机在于:朱熹来了。

三:一曲清歌破,前缘风尘弄花落

一直对朱熹这个人打不起精神,厌倦之极。

小的时候,无知如我。

因为一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阵欢欣过后,心就被虏获,喜爱的了不得。直到稍大一些,对于朱大学士还真是另眼看待了。

最初的不喜源于那阵子对《诗经》痴迷。在一幅怀古情怀中,穿梭经典,寻觅纯真与皈依。

可那时,朱熹的话语,无疑对我是“当头棒喝”,只要牵念情爱,纯贞无邪的诗句,在博学的眼中,他只说一句:淫奔之词。

慢慢的,亦对他产生了疏离。

本是一个“穷天理灭人欲”的大家,和小小风尘女子严蕊牵连,其中还真是令人费解。不过,毋庸置疑,朱熹的“穷天理灭人欲”,从来都是穷别人的天理,灭别人的欲,至于自己,已经登峰造极了,故:无需。

正值春风迢迢万里的时节,时任浙东提举的朱熹恰好巡查到台州,来的难免仓促。由于唐仲友的一时疏忽,在迎接时,怠慢了这个博学多才又正直无比的朱大人。

朱熹心中暗忖:果然是刻意怠慢我等,有意轻薄。

原本不悦至极的朱熹,一脸灰暗。

可就在他满心愁闷,抬头远望时,恰似看见了人影中傲然独立的严蕊。

一道怀柔音调仿佛在他心口缭绕:“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朱熹心想:这一次台州巡查也不乏诗情。一直以来,对严蕊这个女子还是有所耳闻的,今朝得以一见,还真是暗自销魂。

夜晚,幕落时分。严蕊一曲清歌,独饮歌喉破。酒席之间,觥筹交错,唐仲友一脸的不耐恰似映印了朱大人乐此不疲,情致尚好的风情。

这酒也陪了,曲儿也唱了,舞蹈也欣赏了,朱熹说:“上床吧。”

四座惊起,鸦雀无声。

反倒是严蕊抖抖衣袖,缓缓开口道来:“大人,奴家卖艺不卖身。”

这一句话刚落,彻底惹毛了还情深款款的朱熹,青衫广袖一扫:“台州太守唐与正有意怠慢朝廷官员,此乃轻视庙堂之罪,况:其与营妓严蕊奸情私通,败坏风化,现今将二人压入大牢,明日等待听参吧!”

风转轮回,满楼瀑。这朱熹也算做了个掌命人。

在朱熹心里,对严蕊必是有所轻视的:一个风尘女子能折腾出什么风浪来?柔弱妇人,经得起多少严刑拷问?到时不还乖乖的招了?就等着与那碍眼的唐与正一起卷覆盖走人吧!

四: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说世事波折,那还真没就此顺了他的意念。

令世人大跌眼镜的是:严蕊纵使身落风尘,烟花柳妍之地的出身,可在酷刑拷问娇柔身躯,甚至是严刑拷打,讨拶来拶指之时,仍吐出动人心弦的话语:

“身为贱伎,纵是与太守为好,料然不到得死罪,招认了,有何大害?但天下事,真则是真,假则是假,岂可自惜微躯,信口妄言,以污士大夫!今日宁可置我死地,要我诬人,断然不成!”

念及此,赫然间没了要说的言语,这样的女子,在落踏之中,烟花之地,即使风情缠绵可仍旧性情刚烈,明睐双眸中尽透果然与决绝。

几经辗转,身陷囹圄的痛苦,令严蕊身形枯槁,形容憔悴。

人在哀落伤婉之时,常连及心迹,散发内心所执。

正执贵人行径之处,恰遇岳商卿,(名霖)。到任之时,妓女拜贺。

岳霖听闻严蕊凄苦之事,道:“闻你长于词翰,你把自家心事,做成一词诉我,我自有主意。”

于是,狱中的严蕊才情不减,略不构思。

尽管前路风雨弥漫,一首《卜算子》彻底剥落了尘世迷雾,在千载之后仍口耳相传,令世人不忍释卷。

词云: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商卿听罢,大加称赏。立取妓籍,判与从良。

在所有的词阙之中,对这首严蕊的《卜算子》甚爱。

世人或许真的没有听闻严蕊这位女子,但是,这首《卜算子》的赫赫有名,想必是人尽皆知的。

在古代,从来都是男人的天下,女子的存在似乎只是一种必然的点缀,虽可有不可无,但难免被人轻视。贞洁之人尚且如此,那沦落风尘之人那?可想而知!

但严蕊的一句话语,恰似道破玄机。

你以为我们是甘愿沦落,欣然想往吗?秦楼楚馆,飘摇一梦,只是无奈之举罢了,我们的心念本也:不是爱风尘。

回头想想,有几个人甘愿红尘飘零,在漂泊的岁月里爱上漂泊那?

天命有意,人故无违。

人世间,兜兜转转即是一生。既然埋怨不得,只轻声道一句:似被前缘误吧!

但质本洁来,却自惹尘埃。人的一生都在不断擦拭身体与内心的污垢。其间的不同,只是有人觉醒,有人甘愿终生蒙昧。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等到世事终究随水东流,漫随而过,等待的只有繁华落尽,无力回天。

该去的去,该留的留。红尘轮回,自有因果。

那么,就让你我红尘与共,同眷袖手吧!尽管身为过客,亦等待山花插满云鬓的时刻。

在那样嫣然静笑的岁月里,低眉浅笑终究归去,飘抹一段清魂。

望一眼还算澄澈的青天,心就随之飘乎流转。

即若如此,亦莫要问奴归处。

因为归处本是红尘物外之所,无以抵达。深思过后,却又了在人心,甄然收获。

世人庸俗愚钝,想要超脱寻归处,却又始终穿越不得。

话说:严蕊在狱中,几经折磨,几乎气息奄奄。朱熹的成心不化,偏执之过,彻底害惨了这个性情刚烈却身形羸弱的女子。无心悔过也罢,还振振有词的说道:“从来有色者,必然无德!”

其余期间,逼招拷打,又是分外受用。正是:

规回方竹杖,漆却断纹琴。好物不动念,方成道学心。

严蕊吃了无限苦头,终是被放了出来,承蒙朱熹关照,吐气虚弱,几番欲死。气息奄奄,将息杖疮。

但正直之人,想来必然有报。

严蕊叩谢出狱,一时刚烈美名,千斤市聘,争来求讨。

最终得一良人,相伴终老。

曲折的人生总是令人心焦。不过还好,好人终究会有好报,这样的结局对严蕊来讲,无疑是好。不至于漂泊己身,孤独终老。

这样的绝世女子,让人或怜爱,或珍视,或想往,或敬然。无需为她的不幸怅惋哀悼,因为,自始至终,高洁如她,从来就不曾需要。

没能有幸,一睹芳容,想起不觉有些伤怀。

但不仅是你我惋惜,他人亦暗自伤婉,惆怅漠然。

但说来还好,一首《如梦令·爱严蕊》说得妙,言明心境,能够以此为你我释然:

“夜恰合欢天气,红白一窗桃李。

情味至今犹,不见故人词寄。

悲矣!悲矣!画一个圈儿替。”

想来,足以。

评论

  • 飘絮:不得文章很符合我的审美,哈哈。不错
    回复2012-05-13 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