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套新碗筷祈福

2012-05-09 14:52 | 作者:原上荻花 | 散文吧首发

节,这个字眼,最能触动中国人内心最柔软的那根神经。每年的春运,人们匆匆的步履,再挤的车也坐,再艰难的路也行。总之,为了一个目的——回家团聚。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春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祖先的文明赋予了春节太多的承载,她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

异彩纷呈的春节民俗,已形成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的春节文化。

按照家乡的习俗,春节来临之际,都要购置全新的碗筷,寓意添福添寿,祈盼来年全家平安,人丁兴旺。回乡多年后,耳濡目染,出于对美好愿望的向往,逐加入这一行列中,平时的碗筷折旧,也都刻意放到新年前购置,为讨个好口彩。

购置新碗,看似简单,里面的学问可不少。走进超市,琳琅满目的陶瓷产品,看的你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先看那颜色,有粉嘟嘟的似桃花,笑脸相迎;淡绿色的像婀娜的柳枝,摇曳着向你招手;淡紫色的似丁香,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再看那造型,有圆、有方、有椭圆、有六边形的,还有敞口、有收口,个个都不释手。透过这精美的器皿,我仿佛看到4500年前,勤劳智慧的祖先用灵巧的双手,把泥捏成容器状放在火上烧烤食物,陶器就这样形成了。聪明的祖先又在陶的基础上施以釉,经高温烧制后成为陶瓷。在泥与火的结晶交融中,一朵艳丽的奇葩绽放了。你看那古丝绸路上运往西域的精美瓷器,打开了中国与罗马帝国的交往路线,佛教至此传入我国,东西方文化开始融汇,CHINA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千百年来,陶瓷本身从内到外都有意想不到的变化。参观《观复博物馆》的“瓷之色”——中国古代颜色釉瓷器展,充分展示瓷之色带给人们感官上的神奇变化。釉色是陶瓷的外衣。古人的聪明才智让白做为起点,黑做为终点,五色杂陈其中。以陶瓷装饰来看,两大基本手段——釉色与纹饰是陶瓷之美的左膀右臂,前者抽象,后者具象。但我更喜欢它器形的实用性。我喜欢陶瓷艺术,赞叹她集各种美于一身,即有绘画、又有书法、还有塑型、冶炼技术等等。仅管她很美,但她也有致命的弱点,就是易碎。所以每每爆出古陶瓷在国际拍卖会上惊人的价格,我认为多少都不为过。

陶瓷传承至今,实用性与欣赏性共存共荣。历代陶瓷的发明与进步,都留有每个朝代的时代烙印,也为后人的甄别留下了印记。现代人也将祖先的发明发扬光大,结合进很多时尚的元素。年年购碗年年有心得,一年看上一款仿韩造型的,身印玫瑰花艳丽含苞的图案,碗口似含苞欲放的花蕾,刹是好看,回去将熬似琼浆的米粥盛入,结果总把花蕾打湿,玷污了好看的花瓣。又一年购上一款方器形卡通图案的,想活跃一下进餐的气氛,结果方器形的碗摞起来总也到不了底,不好摆放,清洁起来总有死角不好清理。终于,有一次参加井冈山干部学院学习,课余逛街,就在学院隔壁有一家景德镇陶瓷精品专卖店,看到一款白底蓝花碗,白底内还有那透明的梅花瓣,让我想起小时候外婆家的碗,爱不释手,立刻购得10只,精心包装,手提肩扛千里迢迢,把青花瓷请回家。

瓷中之王青花瓷,古今中外人们都对它情有独钟,它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征服着全世界的人们。刻暗花纹,薄剔而成为透明飞凤,内外均映见,釉而隐现青色,故又称影青瓷。每每用餐看到它就心旷神怡,感觉美味无穷,易于消化,身心都受用。碗壁虽薄,但有底托不烫手,即美观又科学。釉下彩碗壁清洁起来即轻巧又滑爽,宛如抚摸儿童肌肤,也是一种享受,摆放在碗柜里个个顶天立地一摞到底,好似军人列队般整齐。从这里才感觉到常说的一句话: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用这样的碗筷一定能增福添寿。

评论

  • 花落无声:欣赏原上荻花佳作!笔锋流畅,对瓷碗情有独钟,有所参悟,无声学习!问候原上荻花!
    回复2012-05-13 04:39
  • 原上荻花:回复@花落无声:谢谢无声的鼓励,好久没时间写,感觉有点对不起网友,这篇是买碗的体会,只是拖的时间有点长。现在拿出来有点不合时宜,哈哈。
    回复2012-05-14 09:13
  • 青花瓷:原上荻花文不多见,却篇篇赋予深刻内涵,您用文字述说着古国民族文化,对挑选碗筷更是赋予一种灵性之韵的审美观念!“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欣赏!
    回复2012-05-18 10:42
  • 原上荻花:回复@青花瓷:所以呀,我总被你的名字所吸引,哈哈。
    回复2012-05-21 09:19
  • 掠过心空:荻花这是又盼过年了呀。难道就不怕老的快?哈哈 玩笑话。喜欢荻花,喜欢青花,祝福二位
    回复2012-05-22 17:47
  • 原上荻花:回复@掠过心空:是啊,好日子就是过的快,转眼又是半年,不老都不行,呵呵。谢谢你的鼓励。
    回复2012-05-23 09:48
  • 掠过心空:回复@掠过心空:到这里来看看你
    回复2012-06-14 23:21
  • 青花瓷:回复@掠过心空:问候荻花,借荻花之地谢谢心空总会掠过青花的影,品您的枣树花香,摇撼枣树枣儿滚落的声响真的仿佛我就是那枣树下边拾枣儿边往嘴里偷塞枣而的馋嘴女娃...
    回复2012-06-15 09:09
  • 原上荻花:回复@掠过心空:谢谢二位,我好高兴,我这儿这么热闹。祝你们开心。
    回复2012-06-15 11:10
  • 汉茂油桃.NONGREN:回复@掠过心空:好热闹!我也盼过年!哈哈!!
    回复2012-06-25 13:41
  • 原上荻花:回复@掠过心空:谢大哥来助兴。
    回复2012-06-26 10:01
  • 涵予:对陶瓷很有研究,更喜欢青花瓷,很有品位,而且在过年的时候能祈福。哈哈,经你这么一些大家都盼过年了。赞一个。
    回复2012-06-26 13:04
  • 原上荻花:回复@涵予:是啊,快乐快乐,日子过的快就是乐了,好日子就是快,祝大家快乐!
    回复2012-06-26 13:41
  • 平蓉静儿:赞一个!!
    回复2012-06-29 08:54
  • 谭学士:问候,欣赏!!!
    回复2012-07-21 17:42
  • 原上荻花:回复@平蓉静儿:谢谢静儿光临。冲咖啡!
    回复2012-07-31 11:45
  • 原上荻花:回复@谭学士:谢谢,学士。
    回复2012-07-31 11:46
  • 康有山:一段文字,勾起了小时候过节的回味。那时虽然穷、苦,但那节日的欢乐却刻在了心中。好啊,写得好,拜读,欣赏。
    回复2012-08-29 16:44
  • 原上荻花:回复@康有山:谢谢老师。我喜欢你的文字。
    回复2012-08-30 11:11
  • 平蓉静儿:欣赏佳作!!快乐无限!!
    回复2012-10-01 08:07
  • 原上荻花:谢谢静儿,祝你节日快乐!
    回复2012-10-02 15:00
  • 平蓉静儿:欣赏美文!送花!!周末愉快!!
    回复2012-10-27 06:53
  • 梦里水乡:呵呵,在康有山老师的空间里知道了你--原上荻花!跟着你一路来到你的家里。原来我们是老乡啊!喜欢鲁北大平原,向往胜利油田。我们这边也有人在那里奉献着青春和热血!我的家乡是美丽
    回复2012-12-03 15:06
  • 原上荻花:回复@梦里水乡:欢迎老乡来家做客,谢谢!
    回复2012-12-05 14:22
  • 草木白雪:看留言版
    回复2013-01-01 08:10
  • 满源:新年用新碗,好得很嘛!
    回复2013-01-22 10:53
  • 忆碎:顶一下,推荐阅读~
    回复2013-02-07 11:27
  • 忆碎:你写的东西很实用
    回复2013-02-07 11:27
  • 原上荻花:回复@忆碎:谢谢!这是一点生活的体会,呵呵。
    回复2013-02-07 17:03
  • 忆碎:回复@原上荻花:不错啦
    回复2013-02-10 22:05
  • 无边潇潇:顶一下,推荐阅读~
    回复2013-04-22 08:07
  • 康有山:看望原上荻花,又一次拜读作品。问候,祝福!…
    回复2013-12-24 15:41
  • 清夜幽幽:顶一下,推荐阅读~
    回复2014-02-17 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