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乐参半中的自由吟唱

2012-03-13 09:44 | 作者:文武 | 散文吧首发

有人说:儒家就是拿得起,佛家就是放得下,道家就是想得开。

这是个讲究包装的时代,所以老酒装新瓶,才更好推销。眼下有很多的专家讲座都是在前人留下的经典名著中,爬剔挖掘,寻章摘句,然后注入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来一番新的诠释,再侃侃而谈地灌输给大家,以求在文字上推陈出新,在思想上建立自己的学术道场,成为某个领域里的精神领袖。其实这三句话并不新鲜,老百姓都讲了二千多年了,由此可证明儒释道三教的渊源。而一个真正的龙的传人,其血液里汩汩流淌着的不只是那一家的血液,早已是合而为一了。

一位老师在课堂上讲解人生痛苦的渊薮,不过就是释氏所说:皆因“放不下”。下课后一位女孩子像一只天的小,蹦蹦跳跳追出来问道:“老师,你放下了吗?”

真是一语惊心!

生活中的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充当着一位传经布道普度众生的高僧形象,因为我们的世界暂时处于一种平行状态,我们的生活和心底一样,处在一种波澜不惊的境地里,我们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为他人解开心中的疙瘩,劝解游说,指点江山,排忧解难,仿佛我们的心中早已是朗月高悬,佛光普照。但当我们静下心来扪心自问时,我们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突发事件面前,是否真的已经超凡脱俗?是否真的感觉自己已经进入一种所谓的“佛”的境界?非也。喜怒哀乐是从每一个生命体的本质里由衷散发出来的一种情感,而且连佛都有拈花一笑的时候,更何况我辈皆凡夫俗子。

恰如一句话:在这个尘世,除了从容的大地山川,以及不懂忧伤的云彩和石头,恐怕没有未曾痛过的人吧。

痛苦不会是永远的,都只是暂时的一种情绪状态下的无奈

“眼见风来沙旋移,经年不省草生时。莫言塞北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李益)

就事实而言,烦恼是比出来的,而幸福感悟出来的。当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

“百年交游,半为黄壤青草;三界游戏,忽成万古千秋。”人生光景不过百年,倏忽即过。我们来过,生命之花曾开得如此的绚烂多姿,美好和幸福也常常眷顾着我们的生活,我们没有理由放弃活出精彩来的机会和念想。痛也罢,乐也罢,都是生命过程中一种自然而然的相遇,躲不掉,避不开。“不同凡俗的人生,不是快乐的有滋有味,而是痛得有声有色”。但问题的关键就是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很多时候所谓的心如止水,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在这种语境下,我们往往感觉到的是压抑,是晓风残月里的凄清和孤寂。事实上,情感之花只有在自然下的绽放才是最美丽的。苦,而不感觉其苦,是对困难的淬炼;甜,而不为所得意,是坦途中的鸟语花香。罗曼*罗兰曾说:“生命恰似一股激流,没有岩石和暗礁,便激不起美丽的浪花。”

山以雾洗,水以风开花。人生最美,不过是凭栏看落,用心品真情。自然之道,春四时各甄其妙;人生之路悲欢离合自有“风情万种”。

拿得起就是让我们积极进取,笑迎阳光露,风刀雪剑;放得下就是让我们懂得取舍,“逆来顺受”,不要锱铢必较,睚眦必报;想得开就是让我们淡泊名利,知足常乐,不必为物欲所累,因为欲壑难填。“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才是最贴近真实的人生。郑板的“难得糊涂”之所以深获人心,并非是虚妄之言,而是一种高姿态的处世哲学:

“天王人王平等观,安用五体投地;

出世入世随宜过,本可一笑付之。”

物质所给予的幸福额度毕竟暂和有限,而情感所给予的快乐指数才是生命中的常青树。

腹有诗书气自华,既然如此,就让我们用一种气定神闲来与宇宙交流,与生命交流。在“天地玄黄”中自由的翱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