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赤壁》浅析

2008-10-27 08:27 | 作者:冷剑傲霜 | 散文吧首发

作为一个曾经执导过优秀港产电影的导演,吴宇森无疑是值得尊敬的。但这并不能掩饰他在《赤壁》这部电影上的诸多失败

吴宇森试图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诠释古装历史片。遗憾的是,他彻底失败了。我们在影片中看到的是彻头彻尾的形式主义,基于喜剧效果的形式主义。我们在吴以往执导的影片中从未见过类似风格,在《赤壁》里却依稀嗅到了《大话西游》的味道。

影片中夸张的对白,多少有着无厘头的影子,手法的借用本无可非议,但吴似乎忽视了三国与西游记题材上的根本区别。虽同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但西游记本身的杜撰夸张程度要远远高于三国演义之于三国志。这是西游记本身作为神话题材所确定的。由此,神话人物的张力也要远远高于历史人物。

吴低估了三国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两千年来,无论是当时的统治阶级还是在民间,三国中的人物和事件都达到了相当普及的程度,这其中最为明显的例子当属被尊为“武圣”的关羽。吴试图用一部电影来改变数千年来积淀而形成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当然会遭到失败。

至于影片对战争场面的营造,例如八卦阵的宏大场面,除了单纯体现场面的气势宏大、激烈好看之外,我们无法找到更多的内涵,也无法清晰的解读场面本身之外的意义。电影所营造的一切视觉效果都不过是手段,一部优秀电影的灵魂则在于其所要传达给观众的思想。脱离了思想的华丽壮观,即便在美学意义上有再优秀的表现,也不过是无本之木,充其量是奇淫巧技。

同样是运用大量的特技效果,影片《斯巴达三百勇士》就要出色的多,被极度放慢近乎停滞的格斗动作暗含着古希腊的雕塑美感,这样的美感元素被恰当的融合在残酷、血腥的战争之中,给人无法逃避的强烈视觉震撼。类似的画面在影片中多次出现,强制性延缓了影片的节奏,逼迫观众的思绪从紧张刺激连贯的厮杀场面中暂时停滞下来。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战争中不会出现这样艺术化的场面,却能从画面中清晰的感受到影片传达的主题——战士的尊严,人的尊严。

作为艺术表现形式中的一种,电影离不开导演的观点以及高超的驾御能力,在这一点上电影与绘画、音乐及文学本质上是相同的。你要告诉观众什么?你以怎样的方式来传达你的思想或是观点?这里姑且不谈论电影的各种模式,比如商业片和艺术片的区别。无论是哪一种模式的电影,思想都是不可或缺的,只不过是多与少、深与浅的问题。

反观《赤壁》,在上述方面的表现委实乏善可陈,亦缺乏历史题材影片所应具有的厚重感,个人以为影片的名字不如改为《赤壁外传》倒还贴切些。电影本身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真实,而是导演过滤后夸张的真实,导演当然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重新选择并组织历史事件,但这并不等于无限制的臆造和夸张,并强加给公众。

公众用不断地笑场来回应这样的臆造和强加,对一部原本可以承载东方文化思想精髓、可拍得荡气回肠的电影的讽刺,恐怕莫过于此。

电影,决不仅仅只有娱乐价值。

评论